一代醫界巨星 晚年生病卻被親手創辦醫院拒之門外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1882年7月28日,顏福慶出生於一個牧師家庭。6歲那年父親感染傷寒去世,7歲過繼給伯父顏永京。父親的死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大創傷。所以自小他便立志成為一名醫師。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1906年,他考入耶魯大學醫學院,1909年畢業時,他成為優秀博士畢業生,是第一位獲耶魯醫學博士的亞洲人。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1910年2月,長沙雅禮醫院的胡美博士,在碼頭迎來了歸國的顏福慶,胡美受雅禮協會指派來中國傳播西醫,他在1905年創辦雅禮醫院,苦苦支撐了5年,醫院僅他一人。當不到30歲的顏福慶精神抖擻地出現在他面前時,對他無疑是一針興奮劑。

顏福慶耶魯畢業證書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彼時,西方醫學已相當進步,中國的孱弱令顏福慶十分憂慮。正是在這種情形下顏福慶決心辦校。可要建立醫科大學談何容易?顏福慶沒想到一次意外的應診,為自己辦校的理想奠定基礎。當時湖南都督譚延闓身患大葉性肺炎,突發高燒,老中醫療之無術,這便請顏福慶上門。顏福慶測了體溫,開了西藥給都督。第二天,燒就退了。自此,信守中醫傳統的譚延闓開始尊重西醫,為顏福慶辦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成立,32歲的顏福慶成為校長。顏福慶按現代醫學教育體制,制定了七年學制,教學語言、臨床實習、病理報告等都採用英文。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在顏福慶的帶領下,雅禮醫學校公開宣講了第一堂人體解剖課,吸引力整座長沙城的人民圍觀。

解剖前,老師帶領全體同學,面對遺體深深的鞠了一躬。

為了將西醫大眾化、中國化,雅禮醫學院成立當年,顏福慶與衛生防疫學家伍連德共同籌建了中華醫學會,將西醫學的話語權,牢牢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裡。到今天,中華醫學會仍然是中國國家級的醫學團體。

在顏福慶和胡美的耕耘下,從湘雅醫學院走出了一大批名醫。從1914年起招收13名預科學生,到1920年預科學生已有160名。

1921年6月,首批10名醫學生畢業。1921年1月,美國教育考察團來華考察,確認湘雅醫學專門學校與創辦於1906年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均為全國最好的現代醫學院,從此有“北有協和,南有湘雅”之美譽。

在那10個畢業生中,

有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張孝騫,

熱帶病學家應元嶽,

兒科病學的高鏡朗,

還有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的,沙眼病研究專家湯飛凡。

在17年的辦學過程中,顏福慶痛心地發現,

中國農村衛生習慣極差,百姓對醫療看病的意識太過薄弱,中國勞苦大眾所處衛生環境極為堪憂。所以1927年,國聯衛生組織,找到他籌建國聯衛生部時,顏福慶欣然接受了這次任命。很快,他便設計出衛生系統行政構架。在這個構架當中,農村的衛生覆蓋,是顏福慶設計的重中之重。他要讓那些窮苦人民人人看得起病,不再因為沒錢而遭受病痛的折磨。

但他沒想到,衛生部成立時,他卻因觸怒官場遭到排斥。“與衛生官員接觸,令我頓生厭惡,他們竟然以損失公共利益為代價,來公報私仇…”

此後,顏福慶就職協和,可他一心想創辦自己的醫學院。一個集醫學院、醫院和研究院,為一體的研究中心。1927年10月,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正式開學,顏福慶被任命為首任院長。儘管他享有中國大學校長中最高薪酬,是協和聘請的首位華人校長和正教授,但他毅然辭去協和醫學院副院長職務,南下上海履新,朝自己的理想邁進。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1929年,顏福慶重訪美國,看到美國的醫事中心後感慨萬千:“中國距離美國的最低醫學標準,都還有很大的距離。再這樣拖延下去,中國的現代西學將永遠落後西方。”

回國後,他四處遊說實權人物,募集資金籌建醫事中心。1931年2月28日,國民政府三位部長孔祥熙、孫科、劉瑞恆共同在上海銀行公會召集募款餐會,連杜月笙在內等30多位名流盡皆到場,顏福慶從在坐富豪手中,籌得了100萬銀元。在奔波近10年後,兩鬢斑白的他,終於建起了夢寐以求的醫事中心。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葉家花園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從左到右依次:孔祥熙、宋藹玲、宋美齡、顏福慶

上海醫學院

1926年,北伐戰火蔓延,加上長沙強烈的反外來人口情緒,顏福慶不得不逃離這個他服務了十七年的土地。

這一年,顏福慶四十五歲。

一年後,顏福慶受邀組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在上海設立醫學院。

他租下紅十字會總醫院作為教學醫院,讓學生在提高醫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幫老百姓看病,還為醫院制定了“病人至上”的院訓。

為了對付致命的癆病,顏福慶在聖約翰的富二代校友葉子衡也被勸說,捐出了自己的花園當做結核病醫院。

就這樣,顏福慶每天坐在電車的末尾、拿著算盤、穿著單衣,手上一個包一個賬本,四處遊說政界、金融界、衛生界的當權人,只為籌集資金,建立和美國同等水平的醫事中心。

除了籌建醫學院,這位仁醫還想做更大的事,他要完善中國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在中國建立公共衛生防疫系統。

他親自設計、講授醫學院公共衛生課,安排本科學生去公共衛生實習。

在中山醫院,病房分為特等、二等和普通,顏福慶,是想用富人的錢來為窮人看病。

1928年,顏福慶在吳淞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衛生試驗區,醫學生下鄉為當地居民開展環境衛生宣傳,疫病預防和婦女保健,為中小新生進行體格檢查,建造新式廁所。

在顏福慶看來,合理預防比治病更重要,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

學醫是為了救人,無奈一己之力過於微薄,顏福慶潛心創辦醫學院和附屬醫院,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1931年3月的一個晚上,顏福慶應邀在上海滬江大學演講,題目是《現代醫學教育的趨勢》,他說:“學醫的目的,有許多人以為能多賺錢,我想跑錯路了。因為做一個真實的醫生,是賺不動許多錢的,除非用不正當的方法…若然有人拿服務人類、為公眾利益為目的去學醫,這才是最好的。這才是人類的服務者。”而這,是貫穿了顏福慶一生的主張。

顏福慶的終極理想,是為中國打造公共衛生防疫系統,為更多的人謀福,預防疾病。所以在醫學院初創之時,他便親自開授公共衛生學,

以讓中國防疫體系逐漸壯大。那時候的中國積貧積弱,接種一次人痘的費用是兩車小麥,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衣食尚不周全,更何衛生之有?顏福慶將目光投向廣大的鄉村,讓自己的學生下鄉免費宣傳醫學知識,為那些孩子體檢,建造衛生公廁。

對於那些私開診所的醫生,他向來是瞧不上的,他說:“我們需要的是為人民服務,是願意去農村為人治病的醫生。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所以,解放後,當衛生政策向農村傾斜時,顏福慶感到說不出的歡喜。這時的他已逾70歲高齡,仍舊繼續自己的教學工作。

“看到醫學教育有遠大的前途,我覺得深受鼓舞,我不退休了!”讓醫學為社會服務,為人民造福,是他為中國醫學設立的基本目標。

為此,他不懈奮鬥50餘載。我覺得深受鼓舞,我不退休了!”讓醫學為社會服務,為人民造福,讓醫學為社會服務,為人民造福,

是他為中國醫學設立的基本目標。為此,他不懈奮鬥50餘載。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1949年,上海醫學院被接管,顏福慶把董事會的全部財產移交給了政府。不僅沒有退休,還支持新上任領導的工作。然而,他還是沒能躲過那場災難。

在浩劫來臨後,他卻被扣上“賣國賊”“洋武訓”的帽子,在耗盡半生心血、由他一手創建的校園裡,84歲高齡的老人被拉去遊鬥,

時不時受到唾沫侮辱和拳腳相加,甚至有人將墨汁從他頭上澆下。每天,批鬥結束他都帶著一身的唾沫和墨汁回家,用熱水把身體擦乾淨,回到家中,兒孫們想找些話安慰他,他卻擺擺手“不必把這些事放在心上”

最叫人憤慨的是在辭職會上,居然有人大聲質問他為什麼不自殺,他心平氣和地反問對方:“我問心無愧,為什麼自殺?”

無論時代的惡風如何吹拂,他都保持做人的尊嚴和善良,從未以求自保說任何違心的話。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1968年後,顏福慶身體每況愈下,一天肺氣腫復發,家人用藤椅將其抬到中山醫院急診室。

然而令人無比寒心的是,醫生看到他,立即向工宣隊請示,最後只開了藥打發他離開。

家屬要求給呼吸困難的老人吸點氧,遭到了院方的冰冷拒絕。

這時顏福慶嘆了口氣,對兒孫說:“我們回家吧…”話音未落,緊閉的雙眼流下眼淚。

不久,他被迫離開自己的住所,住進與上海醫學院一牆之隔的小樓。

一代医界巨星 晚年生病却被亲手创办医院拒之门外

1970年11月29日上午,隔壁“上醫”的圍牆突然坍塌,孩子們都跑去看熱鬧時,

坐在家中的顏福慶也倒了下去。家裡人問他說:“不舒服嗎?”

還是搖頭。誰能想到,這個一生為中國醫療事業奔走的老人,

在這個問題面前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再問,老人沒有了反應,

一代醫界巨星,就此隕落…他捐贈遺體的想法沒能實現,卻實現了自己一生的訓誡:“正其誼(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彷彿一個時代的隱喻…

溫馨提示:本平臺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