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在許多人印象裡,紅軍時期的人民兵工條件極其簡陋,頂多能造些大刀、土炮、土製手榴彈,復裝子彈。不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有家紅軍兵工廠卻曾組裝過1架飛機。創造出這個奇蹟的,是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鄂豫皖蘇區的兵工事業起步很早。1928年9月,鄂東特委成立了熊家嘴兵工廠,有員工30人。主要製造刀矛和修理槍支。1928年,在開闢柴山保(今新縣陳店鄉)根據地過程中,黨組織派出鐵匠出身的黨員在柴山保串連鐵匠、銅匠、銀匠組成修械小組,為紅軍修理槍支,製造大刀、長矛和撅把子槍。1929年春,修械組擴大為修械所。

1930年1月,鄂豫邊特委將郭家河鄉麻布、陡山河鄉陳沖等幾個修械所集中遷往柴山保佛爾寺,組建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共有職工60多名,廠長熊明灼,黨支部書記阮德成。工廠位於佛爾寺位於新縣陳店鄉高灣村,原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寺廟,座北朝南,四面環山,門前一片開闊地,古木參天。寺院有房屋15間,分前後兩排,每排五間,與東西兩側耳房構成一座四合大院,佔地面積1050平方米。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1931年3月16日,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龍文光駕“柯塞”式飛機,由漢口飛往河南開封執行通信聯絡任務,返航途中遇大霧迷航,油料耗盡迫降在河南羅山縣宣化店(今屬湖北大悟縣)陳家河,被紅軍俘獲。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在龍文光的指點下,陳家河的赤衛隊員和紅軍指戰員一起,將飛機大卸六塊,黃安縣紫雲區第3鄉工農民主政府主席吳行幹挑選150名身強力壯的人組成搬運隊,用馬車裝、馬驢馱、用人扛,翻山越嶺,披星戴月,在沿途工農民主政府組織的4000多人協助下,花了半個月時間終於將這架飛機運送到河南新集。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的骨幹立即奉命趕往新集,在龍文光的指點下,又將拆散了的飛機重新組裝了起來,這架飛機被命名為“列寧”號,陳昌浩曾乘坐它轟炸黃安縣城,在人民軍隊歷史上首開先河。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列寧號復刻版

1931年4月上旬,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圍剿”。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被迫從河南境內遷到湖北省黃安縣紫雲區熊家嘴。設在河南新縣黃谷畈的紅軍造槍局、黃安縣席家崗的紅軍修械所也遷來此時,它們與熊家嘴兵工廠一同併入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成立了鄂豫皖軍委兵工廠。該廠設有總廠和4個分廠,共有職工300餘人。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鄂豫特色:長撅把子

在敵人嚴密封鎖,既缺技術設備、又缺原材料的艱苦生產條件下,工人們克服種種困難,忘我勞動。所需生產原料,有根據地人民捐獻的破鐵器,有紅軍襲擊鐵路拆卸的鋼軌和戰場上收集的破損武器零件,有的則是採購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到敵戰區秘密採購來的。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撅把子槍已經不能滿足紅軍需求。鄂豫皖軍委兵工廠便開始仿製漢陽造,幾經努力終於獲得成功。

軍史:紅軍兵工廠也曾組裝過飛機

根據史料記載,鄂豫皖軍委兵工廠是率先實行質量承包制和質量管理體系的紅色兵工企業,已經具備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雛形。在生產過程中,生產任務層層分包,最後落實到每個人。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也非常嚴格,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保證了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生產的軍品合格率。

1932年4月,30萬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發動了第四次“圍剿”。鄂豫皖軍委兵工廠從湖北黃安縣熊家嘴遷回河南省新縣王灣村佛爾寺。同年7月,國民黨軍,步步緊逼,形勢十分嚴峻。鄂豫皖軍委兵工廠被迫解散,笨重設備就地掩埋,青年工人跟隨主力部隊西撤,其它人員分散參加游擊隊。

如果從成立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算起,鄂豫皖軍委兵工廠也不過存在了兩年半時間。在此期間,該廠共生產了4000餘支撅把子槍、800餘支仿漢陽造步槍、1萬餘枚麻尾手榴彈供應前線。同時還復裝槍彈21萬發,修配槍支1.1萬支,迫擊炮若干門,以及組裝過1架飛機。它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