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系列」一碗粉的家鄉胃

回到龍巖,先來一碗清湯粉,這是龍巖人的胃覺記憶,也是情感的特殊紐帶。

「美食系列」一碗粉的家鄉胃

曾經看過這麼一句話:人所習慣且帶有感情的食物,總是小時候吃過的東西。

問過周遭的朋友,離家久了,最想念的是家裡的什麼食物?

大腸包飯、外婆滷的雞腳滷蛋、媽媽做的豬肚湯……

「美食系列」一碗粉的家鄉胃

似乎每一樣,都有一個共同屬性:龍巖美食。

“對了,回到龍巖第一件事,就是想吃一碗清湯粉!”朋友又補充道。

“老闆,來份大碗清湯粉,加蛋加豆腐加各種料!說起來特別過癮!”

說起家鄉的一切,總是滔滔不絕。

作為多年的“廈漂”,深有同感,這像是賦予了清湯粉一種儀式感。

「美食系列」一碗粉的家鄉胃

豬骨熬製的鮮湯濃中帶清,鮮美可口,爽滑白嫩的粗米粉,輔佐以韭菜、豆芽、肉皮、鹹肉、煎蛋、滷豆腐,澆上香氣四溢的蔥油,熱氣騰騰的“豪華清湯粉”簡直是讓人食指大動,絕對是遠離家鄉的人們的味覺和覺記憶。

老牌字號固然正宗,但是回到家,父母親自下廚煮的一碗粉,更是有了家的味道。儘管製作過程簡單,幸福感卻是無法比擬的。

湯頭是關鍵,品質好的米粉更是點睛之筆。

米粉入鍋,在滾燙的湯水裡燙幾分鐘,不糊不爛,帶有濃郁的米香味。撈起入碗,淋上湯水,再配上佐料,即可上桌。

因為家有熟知紅色歷史的老父親,所以也聽說了一些關於清湯粉的紅色歷史。

「美食系列」一碗粉的家鄉胃

1929年,朱毛紅軍三打龍巖城,成立蘇維埃紅色政權。

1930年1月9日,中共閩西特委機關從蘇家坡遷往龍巖上井頭辦公,正好與邁三清湯粉店隔街相望,相距不過20米。鄧子恢、張鼎丞等領導也成了吃清湯粉的常客。有一天,毛澤東到閩西特委機關指導工作,鄧子恢掏錢買了碗清湯粉讓毛澤東品嚐,並向毛澤東介紹這是龍巖最著名的小吃,毛澤東吃完大加讚揚。

關於家鄉,光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味的特色小吃,就足夠令人引以為豪。

而為了加大文化傳播力度,將清湯粉打造成為龍巖美食“名片”,去年底,市餐飲行業協會“清湯粉行業分會”成立。龍巖食德福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有幸成為了唯一一家受到邀請的企業。他們響應古田會議的精神,弘揚紅色文化。主打紅、和、祿三個品牌,為不同的消費群體定製健康美味。

「美食系列」一碗粉的家鄉胃

注重歷史文化,注重情懷傳遞,注重品質保障,更注重工匠精神,是食德福一直堅持的原則。在“食有所德,口服心福”的共同理念指引下,讓訂單種植無添加劑,定期檢驗保證品質。

特別專注零添加、更安全、更健康的米粉。經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米粉的營養價值。現有品類有:黑米米粉、紅米米粉、玉米米粉、蕎麥米粉、客家米粉、龍巖清湯粉和半乾粉。

「美食系列」一碗粉的家鄉胃

食物是有溫度的,傳遞著細微卻有力的情感。

食德福致力於做綠色生態健康的米粉,讓龍巖人們吃上一碗最真的清湯粉,讓外地奮鬥的鄉賢也能在外地品嚐到家鄉清湯粉的美味。

或許,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我們的胃或多或少,主動地或者被動地沾染了這個地方的食性。而每一份食物,都有它的專屬特性。對於喜歡的人來說,是美食佳品;對於不合口味的人而言,就可能是味同嚼蠟了。

也許你身邊都會有這樣一群朋友。無論他們是哪個地方的人,說起自己家鄉的美食,總是有滿滿的自豪感。

即使走遍了大江南北,嚐遍了各地美食,即使走得再遠,離家再久,吃得再雜,或許最能撫慰我們的胃的食物,還是家鄉的美食。

原來,我們都已經不知不覺有了一個家鄉胃。

家鄉的味道,已經深深地存留在我們的記憶中,那是我們關於美食最初的瞭解,也是我們對於家鄉最深的念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