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涮火鍋必吃的菜,竟是古代皇帝發明的!

番茄、蘿蔔、牛肉、羊肉是我們經常要吃的。現今天氣漸寒,將這些食物湊在一起,就是一鍋熱氣騰騰的番茄牛肉火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火鍋從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

冬季涮火鍋必吃的菜,竟是古代皇帝發明的!

火鍋是我國獨創的一種美食,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期。因為將菜餚投入鍋中沸水時,會發出“咕咚”聲響,故而被西周人民稱為“古董羹”。西周時用以烹飪火鍋的銅鼎十分巨大,一鍋“古董羹”需要十幾人才能吃完,所以火鍋只在少數貴族間流行。兄弟,吃火鍋嗎?九缺一,哈哈哈。

冬季涮火鍋必吃的菜,竟是古代皇帝發明的!

到了漢朝,銅鼎被改良了適合少數人或單人用餐的“小火鍋”。漢武帝時期,江都王劉非發明了“分格鼎”,將鼎內空間分為五格,同時放置五種菜品,這便是最早的鴛鴦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同吃鴛鴦鍋。我要吃麻辣的,你吃麻辣隔壁的。

冬季涮火鍋必吃的菜,竟是古代皇帝發明的!

唐宋時期,隨著烹調技術的進步,火鍋品類也不斷增加。涮野味,尤其是涮兔肉火鍋為官府和名流家中設宴的必備菜品。不過,真正奠定涮火鍋地位的卻是元世祖忽必烈。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在率軍北征途中,經過多次戰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忽必烈頓時想起家鄉的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生火殺羊。不料水剛燒開,羊剛殺完,就有哨兵來報,說敵軍正向這邊開來,僅有十里之遙。廚師情急之中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開水鍋中燙之,並加調料蔥花等物。忽必烈吃後讚不絕口,結果旗開得勝,生擒敵將。

冬季涮火鍋必吃的菜,竟是古代皇帝發明的!

此後,涮羊肉便成了一道宮廷御菜。清朝時,乾隆,在宮中舉辦的有五千餘人參加的千叟宴中,就上了一千五百多隻火鍋,成為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盛宴。到了現在,一到寒風呼嘯的冬日,火鍋更是成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美食。

冬季涮火鍋必吃的菜,竟是古代皇帝發明的!

不知道大家最喜歡哪一種火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