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刀郎人

一次機緣巧合,得到當地人指引,我與幾位同事順利去到新疆麥蓋提縣一戶刀郎人家做客。對於旅途中的我們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一次體驗,若沒有指引,就會與這一切擦肩而過,那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並非誇張,若瞭解了這是怎樣的一群人,瞭解了他們蕩氣迴腸的過往,就會明白我此刻的感慨。

揭秘刀郎人

刀郎人:紮根大漠的原始狩獵放牧的部族

要說刀郎人,必須從一條河流說起,它發源於帕米爾高原,由南往北,在塔里木盆地中瀟灑地穿越了近千公里,隨意一揮,就圈出了一塊塊孤島般的浩瀚綠洲。受它恩惠的綠洲人民,都親切地稱它為“葉爾羌河”,取義“土地寬闊的地方”。每年夏秋季節,葉爾羌河中下游,河水泛漫,澆灌了大面積的土地,特別是位於下游平原的阿瓦提縣,目之所及,到處都是原始胡楊林和草叢荊棘。葉爾羌河所到之處,包括今天的莎車、葉城、麥蓋提、嶽普湖、巴楚、圖木舒克、阿瓦提等縣,即如今我們所說的刀郎地區。

早期刀郎人就生活在這樣荒無人煙的原始胡楊林裡。他們沿著葉爾羌河,呈帶狀分佈,從葉城到麥蓋提,再到北部的阿瓦提。在葉爾羌河的懷抱中,不管前身是什麼種族,他們都自稱“刀郎人”,過著艱苦閉塞的生活,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語言、文化和心理特徵。他們狩獵遊牧,或從事落後的農耕,或靠打柴捕魚為生。一旦生存環境惡化,還得遷徙流浪,尋覓新居。他們穿行荒野,或步行,或趕著古老的木輪牛車,走在大漠風沙裡,孤苦寂寞。於是,便無拘無束地引吭高歌,以表達內心的悲苦,驅逐孤寂。

揭秘刀郎人

刀郎歌舞:來自大漠曠野中的靈魂吶喊

詩意而浪漫的刀郎人,面對單調的荒漠原野生活,想象力和創造力異常豐富,刀郎木卡姆的誕生,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刀郎人先祖,通過感悟各種來自大自然的音律,獲得藝術靈感,發明了熱瓦甫、卡龍琴、艾捷克等刀郎樂器,奏響了來自大漠曠野中的靈魂吶喊。刀郎音樂中,歌詞多與他們的生活、愛情、人生思考有關,古樸、粗獷,沒有固定形式,都是隨心而唱,抒發的是內心最真摯的情感。而刀郎舞蹈,男女舞姿均剛健有力,他們用一種抽象的肢體語言,在曠野間隨風而舞,帶著一股野性與豪氣,還原了刀郎人牧獵和農耕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揭秘刀郎人

在我看來,偉大的刀郎木卡姆,是一部關於刀郎人與大自然的抗爭史詩,也是一部來自大漠最深處的千古絕唱。

在麥蓋提,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充斥浸染著刀郞麥西萊甫那種歡快悅耳的鼓舞歡樂之聲。尤其是在鄉間,刀郎人用獨有的卡倫琴奏起了悠揚、宛轉的散板;刀郎艾捷克、刀郎熱瓦甫等樂器也隨著一起響起。

一排排蓄著長鬍須、穿著長袷袢神態自若的老人媳婦幼童健男們虔誠地席地而跪,敲響羯羊皮製作的納格拉鼓,雙手捧起圓如滿月的達甫鼓在胸前或肩上不停地搖晃敲擊。他們蓄足了發自胸腔鼻腔丹田之氣,發出不知用多少個高八度表達已經有點嘶啞的聲音引吭高歌。

揭秘刀郎人

接著,大大小小的達甫鼓、納格拉鼓一齊奏響。這時,舞蹈節奏沉雄有力,樂隊演奏的旋律變得歡快流暢,人們舞蹈的動作也變得莊嚴肅穆,讓觀眾可見舞者之眾,千人聯袂舞蹈,聲似山呼海嘯,滾地雷霆。那些袷袢裡帶著沙子,頭髮上沾著塵埃,堅硬的牛皮鞋底釘滿鐵掌的刀郎舞者,一旦被“孜爾巴雅”撥動了他們狂歌勁舞的敏感神經,連大地舞臺也會被他們踩得發抖,麥克風的聲音也會被震耳欲聾地淹沒掉。觀者的耳、鼻、眼、喉嚨、心臟甚至於每一個毛孔細胞也會為之燃燒沸騰、熱血奔湧,甚至是整個靈魂都會被他們所震撼所折服。恐怕沒有哪種舞蹈能與麥蓋提民間“刀郎舞”的震撼力影響力相媲美的。

揭秘刀郎人

刀郎文化繡:針尖上的藝術

刀郎花繡是維吾爾刺繡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植根於民間,來源於生活,顯示著刀郎人獨特的風格和生活態度。刀郎花繡因其所繡圖案常以自然花卉為素材而得名。生存於環境惡劣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刀郎人鍾愛各類花木,衣著服飾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男女老少戴的是繡花帽,扎的是繡花巾,穿的是繡花衣,背的是繡花袋。刀郎花繡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具有顯著的傳承性和交融性。

揭秘刀郎人

拿起畫筆是畫家,放下畫筆是農民;走進產業園是飛針走線的繡娘,回到家裡是洗衣煮飯的賢妻。這算是刀郎人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