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迷津渡幽靈船(民間故事)

海上漂盪的空船

1872年,英國雙桅帆船“上帝恩典號”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航行,船長莫爾霍斯發現海上漂著一艘名為“瑪麗·希萊斯特號”的船,破爛的船帆隨風飄動,船舵無規則地擺動著。莫爾霍斯船長率人登船檢查,發現船上竟空無一人。他們找到一張破舊的航海圖,上面標註了這艘船的航線,目的地是亞述爾群島,然而此時,它正向與亞述爾群島相反的方向漂盪。

船上雖然沒有人,但貨物都完好無損,雨衣和船員的私人物品都留在原位,廚房裡擺著剛做好的飯菜,杯子裡的茶還有餘溫。船員們離開時也沒有下錨,甚至沒有按常規固定船舵。好像所有的人都剛剛出去,一會兒就會回來。莫爾霍斯下令船員將“瑪麗·希萊斯特號”由“上帝恩典號”帶回直布羅陀港。

很快,發現幽靈船的消息不脛而走。經過調查,“瑪麗·希萊斯特號”起航時船上共有10人,包括7名船員、船長本傑明·布里格斯以及他的妻子和女兒。他們為何會憑空消失呢?人們議論紛紛。船員碰到了龍捲風,只得乘救生艇逃離?還是因為他們食用的麵包長了一種黴菌,使他們產生幻覺,紛紛跳海?

直布羅陀港口當局對莫爾霍斯船長產生了懷疑,首席檢察官弗拉德甚至認為,這是兩船的船員為了瓜分“瑪麗·希萊斯特號”船主的錢財而勾結起來編造的謊言。弗拉德召集了聽證會,但並沒有發現任何罪證。

空船謎團100多年未破解

當時的新聞媒體每天都刊登關於幽靈船的內容,細節越來越誇張。英國一家雜誌還刊登了一篇自稱是“瑪麗·希萊斯特號”上一名乘客撰寫的文章。他說這艘船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邪惡,後來一名乘客大開殺戒,只有他倖存下來。此文既像是一份供認狀,又像是一篇充滿懸疑色彩的恐怖小說,一經刊出便立即引起轟動,英國和美國政府共同展開調查。結果卻發現,這只不過是一位名叫阿瑟·柯南道爾的年輕作家憑空編造的故事。這位“炒作”的天才,就是後來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

100多年過去了,“瑪麗·希萊斯特號”依然撲朔迷離。當代作家布賴恩·希克斯經過調查認為:“船上的貨物才是揭開謎底的關鍵。直布羅陀當局當年的調查報告中提到過這樣一個細節:貨艙裡有9個空桶。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桶裡盛的是酒。事實上,船上的大部分貨物是在某個工業區裝載的。桶裡盛放的應該是有毒的工業酒精。由此可以推測,船可能遭到了風暴襲擊,船身劇烈搖晃,盛放工業酒精的桶發生洩漏,有毒的工業氣體瀰漫到船上。船員們紛紛跳上救生艇,打算跟在船後,等船上的有毒氣體散盡後再回來。匆忙中,他們忘了收起船帆。但是,隨著風越刮越大,船開始移動,而且速度越來越快,超重的救生艇有點跟不上了。終於,用於拖拽的繩索承受不住巨大的拉力而崩斷,救生艇上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船越行越遠。等空船被‘上帝恩典號’發現時,有毒氣體早已揮發乾淨,但船上的人已被落在幾百、甚至上千海里之外,在飢餓和寒冷中死去。”

另一種猜測是,當時可能發生了其他某種緊急情況,以致船上的人認為船會沉沒,情急之下只得棄船離開,但事後船卻安然無恙。類似的事件在航空領域也曾發生過。20世紀90年代,前蘇聯空軍的一架“米格23”戰鬥機在飛行途中自動發出墜機告警,飛行員立即跳傘逃生,但飛機並未墜毀,而是自動改入平飛。

近年來,船員神秘消失的事件仍有發生。2003年1月,人們在澳大利亞沿海發現一艘捕魚船,貨倉裡裝滿了正在腐爛的金槍魚,船員的物品都在,廚房的水管還在滴水,船上卻空無一人;2007年4月,澳大利亞海岸巡邏飛機在昆士蘭附近海域發現一艘豪華遊艇,遊艇的發動機仍在工作,電腦仍在運行,海事無線電、衛星導航系統都處於打開狀態,救生衣、救生艇等一樣不少,飯菜也擺上了餐桌,而3名遊客卻不見蹤影……對幹這些事件,還沒有人能夠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禍從口入?

2003年8月的一天,巴西海員森德羅和妻子、兩個兒子到馬爾維納斯群島的阿根廷港度假。他們租了條遊艇出海遊玩,晚上就在船上過夜。不料在接近黎明時,遊艇突然船體磁裂,船艙進水,森德羅驚醒後趕緊招呼妻子和孩子穿上救生衣,跳下大海逃生。一家人無法向外界求助,在冰冷的海水裡逐漸陷入絕望。

忽然,海面上出現了一般漁船。森德羅認出那是一艘老式遠洋捕魚船,於是連忙揮手呼救,奇怪的是船上竟一點兒反應也沒有!他們來不及多想,拼盡全力快速遊了過去。船舷有直達水面的繩梯,一家人順著繩梯爬上了船。稍作喘息後,森德羅開始查看船上的情況。他驚奇地發現,船上物品整齊,卻佈滿灰塵,空無一人。在船長室裡有一本航海日誌,上面記錄:這艘船名為“亞馬孫號”,於1976年8月2日離開巴西的亞雷格里港前往南大西洋捕魚。最後一頁的日期為1976年9月3日,顯示船上一切正常。

森德羅不由感到一絲恐慌,他聽說過很多關於幽靈船的恐怖故事,難道他登上的也是一艘幽靈船?森德羅在船長室的抽屜裡又發現一串鑰匙,他試了試,發現所有的艙門都能打開。船上的通信設備早已損壞,儲藏室裡的食物也已腐爛或風乾,但火柴、釣魚竿,廚具和餐具還可使用,儲油罐中居然還殘存著一些燃油。森德羅用儲藏室裡的腐肉滋生的一種紫色小飛蟲做魚餌,居然釣上來幾條魚。這是一種森德羅叫不上名字的魚,魚眼是藍色的,很好看。他們設法在船上生起了火,把魚煮熟吃了。之後,森德羅又釣了些魚儲備起來。接著,他開始認真閱讀航海日誌,發現裡面也提到船員們吃過一種藍眼魚:“船員利亞被一種飛蟲咬後,全身奇癢。他恨死了它們,將它們做魚餌,居然釣上來一種從未見過的魚。它味道獨特,非常鮮美。”

第二天早上,森德羅醒來後發現,他那8歲的小兒子和15歲的大兒子都不見了!尋遍任何一個角落都沒有孩子的蹤影。森德羅百思不得其解,一家人不是一直待在一起嗎?忽然他想到,自己和妻子沒有吃藍眼魚的魚卵,而是留給了兩個孩子。他記得航海日誌曾提到,味道鮮美的魚卵被船員們爭相吃下。難道兩個孩子和那些船員的失蹤,與藍眼魚的魚卵有關?

科學家的發現

一個星期後,森德羅夫婦被一般路過的巴西科學考察船救起。他們的遭遇引起了船長、海洋生物學家埃米的關注,他帶人登上“亞馬孫號”,並留下了影像資料。經過初步調查,埃米確認森德羅用來做魚餌的紫色飛蟲是一種南美洲食腐大飛蟻,但那種藍眼魚埃米從未見過。

回到岸上後,埃米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試圖破解“亞馬孫號”幽靈船的謎團。他們很快查明,森德羅釣上來的那種藍眼魚其實是小星鰈的變種,非常罕見。他們從藍眼魚的魚卵中提取到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人食用後幾個小時就會變得精神恍惚,產生幻覺。埃米猜測,“亞馬孫號”的船員和森德羅的兩個孩子,可能就是在產生幻覺之後到處遊走不慎落人海中的。

那麼,“亞馬孫號”又是如何在20多年的海上風浪中倖存至今的呢?埃米發現船底積著一層厚厚的海藻,他推測:失去了所有的船員後,“亞馬孫號”隨風浪漂到附近一個小島,被高密度、高韌性的海藻牢牢纏住,就像下了錨一樣,從而躲過無數風浪。但終於有一天,在海浪的作用下,它掙脫海藻重新漂浮在海上,後被森德羅一家碰到。

埃米的研究報告得到了“南大西洋幽靈船探索聯合會”的確認,這是關於幽靈船現象“至今為止科學性最強的一種解釋”。該聯合會認為,70多年來發生在南大西洋的有案可查的2000多起幽靈船事件中,至少有100起船員失蹤事件可能與食用小星鰈的卵有關。

如今,人類的科技越來越發達,準確的天氣預報、壘球定位系統以及高科技的海事通信手段,讓遠洋航行越來越安全,但是幽靈船事件卻顯示出,大自然依然是無邊無際的神秘,人類在她面前,還是顯得這麼渺小而無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