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公司如何正確思考股權激勵?

初創公司為了吸引和留住關鍵人才,快速開拓市場,降低人力成本,往往會採用股權激勵方式。但在商業模式尚不清晰,制度不完善、業務和人員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往往會出現激勵對象對公司的股權價值認識不清,重視利益而忽視貢獻,把股權激勵當做暴富工具等問題,造成股權激勵落地效果差。股權激勵是個系統工程,如果只談方案,沒有戰略和邏輯上的支撐,就會出現認知上的本末倒置。在實操中,我們建議初創公司應該從三個層面去思考:戰略層、邏輯層和方案層。

1.戰略層

戰略層通常涉及企業的“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組織架構、公司治理、企業文化、資本運作、財務狀況與政策法規”。對於初創公司,要重點考慮以下幾點。

選對合夥人。創業初期,創始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尋找合夥人。很多人都說,找合夥人太難了,原因可能是你花的時間還是不夠多。實際上,雷軍創業的第一年,70%的時間都是在找人,小米的七位聯合創始人均具備相同的價值觀,充滿創業熱情,從而帶動了整個公司的氛圍和執行力。

達成戰略共識。創始成員之間一定要對公司未來的戰略目標達成共識。通常我們是從三個方面去考慮:市場、財務、資本。即公司的核心業務是什麼、未來將進入哪些區域和市場、預計將帶來多少利潤、公司的資本規劃是什麼,市場對公司的估值是多少。

配置組織架構。選好合夥人,定好戰略之後,接下來就要明確在這樣的戰略下,未來的組織架構如何配置,重點需要哪些人,對於未來引進人才,要預留好激勵池。

規劃股權資源。通常一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每輪融資均會稀釋創始股東股權,如果前期一次授予的股權激勵總量過多,就會存在創始股東控制權不穩的風險。在實操中,要根據公司的發展戰略,做出合理的經營和資本假設,合理規劃股權資源,保障創始股東的控制權。

2.邏輯層

邏輯層要解決的問題是,股權激勵的核心命題到底是什麼?激勵的理念和原則是什麼?在這個層面,重點的是要讓大家對股權激勵的核心命題達成共識、傳達一種正確的理念。創業階段,所有股東都是投入的概念,通過股權激勵成為股東,意味著風險、擔當、責任、奉獻。股權激勵不是短期的福利計劃,更不是套現、造富的手段和工具。

3.方案層

戰略和邏輯層面思考清楚了,具體的方案設計才能更有針對性。方案層核心是要解決三個問題:如何進入、如何考核、如何退出。本質上是把握6個點。

誰進來:為什麼有的公司只是高層進來、有的公司要到骨幹。

進來後未來的收益如何:收益從哪裡來,投資回報率多少。

出資成本:定價怎麼定,依據合不合理。

業績考核:考核指標制定是否合理,激勵對象認不認。

內部公平性: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何分配是合理的。

退出機制:未來怎麼退出,是資本途徑退出還是分紅、回購。

總之,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往往不是單一層面的,初創公司股權激勵一定要回歸到本源上去思考,起點是公司的夢想和價值,其次是激勵的邏輯,最後才是具體的方案,三個層面要自上而下統籌考慮。

——和君諮詢高級諮詢師、和君股權激勵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劉江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