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拉暴跌40%,土耳其能源發展「計劃不如變化快」

里拉暴跌40%,土耳其能源发展“计划不如变化快”

【無所不能 文 | 張琪】“如果誰枕頭底下有美元、歐元或者黃金,那麼他應該去銀行兌換成里拉。這是一場國民戰爭,是我們對發起經濟戰的人的回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8月10日向民眾呼籲。

在真金白銀和民族大義面前,土耳其人表現得可謂兩極分化:有人立刻去銀行和金店,將里拉兌換美元歐元、搶購黃金;也有人當街燒美元,親吻里拉。

正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描述的那樣:“土耳其,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這又能持續多久?”

壓垮土耳其經濟的“最後一棵稻草”出現了——美國經濟制裁,致使土耳其貨幣里拉“跌跌不休”。能源嚴重依賴進口、一心想建設世界能源貿易中心,土耳其衝擊波對此影響幾何?

里拉匯率跌40%,能源進出口承重

禍端始於,美籍福音派牧師安德魯·布倫森因涉嫌發動軍事政變,被土耳其當局扣押超過21個月,美土交涉多次未果。

8月1日,美國宣佈凍結土耳其司法部長和內政部長在美國境內的財產。作為報復,埃爾多安8月4日宣佈,土耳其凍結美國司法部長和內政部長在土境內財產。

緊接著,8月10日,特朗普宣佈,對從土耳其進口的鋼鋁分別加徵50%和20%的關稅。土耳其8月15日發佈公報,採取對等制裁措施,對美國一系列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其中包括汽車、菸草等。

“兩個北約盟友之間的關係到了斷裂點。”彭博社如此評論美土關係,兩國關係惡化的速度幾乎與土耳其里拉貶值一樣快。

土耳其經濟“不出意料”地陷入危機:匯率、股市、債市大幅動盪。里拉更是屢創單日最大跌幅。年初以來,里拉兌美元已下挫逾40%。

有分析稱,里拉貶值從根本上是土耳其存在賬戶赤字與財政赤字的雙赤字格局、大量舉藉以美元計價外債等因素疊加的結果。而美國此番制裁對土耳其本就脆弱的經濟無疑是重創。

與經濟緊密掛鉤的能源產業不可避免地受到連累。

目前國際大宗產品交易基本以美元結算,土耳其能源供給又嚴重依賴海外,能源消費75%依賴進口,當里拉兌換美元下跌,就意味著土耳其在進口同等能源數量的情況下要花更多的錢。近10年來,土耳其每年平均能源進口支出達550億美元,佔其貿易赤字總額的2/3以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給無所不能(caixin energy)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石油為例,里拉貶值意味著土耳其要花更多的錢來購買石油。對土耳其來說,油價本來就比年初高了許多,再加上里拉大幅貶值,可以說目前土耳其用於進口石油的費用要翻番。其他進口商品價格也同樣飆升,只要是用美元結算的。”

能源進口價上漲也引發了全球對土耳其進口前景的擔憂。雖然土耳其煉油企業Turpras表明立場,原油進口計劃暫不會因為匯率波動而發生變化,但國際能源出口商卻可能因為經濟局勢不穩、存在違約風險而拒絕交貨。

長期以來,土耳其通過從海灣產油國就近進口石油,再將煉化好的成品油輸往埃及等能源需求國以賺取差價,這是支撐該國經濟的重要一環。而匯率危機將導致土耳其失去這一收入來源。

里拉暴跌同樣致使天然氣價格失控,發電成本超出可承受預期。這部分成本將難以避免地轉嫁給消費者。有擔心稱,能源進口價攀升會直接導致土耳其電價上漲,或者電力供應削減。由於成本高昂,目前該國11個燃氣電站中只有5個在運行。能採取的應急方案只有增加水電,但到了缺水的秋冬季節可能不奏效。等待土耳其的,可能是“凜冬將至”。

被嫌棄的“世界能源貿易中心”

從成為“歐亞地區能源樞紐”“能源中轉站”“能源走廊”,到打造“世界能源貿易中心”,土耳其從不缺乏能源野心。

一個能源進口國哪來的自信?

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掌握著最重要的能源通道。西接能源消費區歐洲,東臨資源密集區伊拉克、伊朗、阿塞拜疆,並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能源生產國隔海相望。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土耳其成為地區能源運輸的關鍵過境國。

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BTC)輸油管道被稱作裡海石油出口大動脈,與其並行的巴庫-第比利斯-埃爾祖魯姆天然氣管線(BTE)主要服務於阿塞拜疆沙赫丹尼茲氣田(Shah Deniz),大不里士-埃爾祖魯姆(Tabriz-Erzurum)天然氣管線致力於伊朗南帕爾斯氣田(South Pars)氣體外送。

歐盟規劃的南部天然氣走廊(South Gas Corridor),跨安納托利亞天然氣管線(TANAP)、跨亞德里亞海天然氣管線(TAP)以及土耳其-希臘-意大利互聯管道(ITGI)也都經過土耳其領土。可以說,

土耳其在一定程度上扼守著歐盟能源來源的命脈。

俄羅斯對土耳其也另眼看待。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試圖繞開烏克蘭、經由土耳其運輸氣體,啟動了“土耳其線”建設,再加上已有的藍溪( Blue Stream ),土耳其無疑成為俄規避能源過境風險、穩固歐洲能源市場的關鍵樞紐。

正是憑藉著地下密集的油氣管線,土耳其才敢遊走於美俄之間的危險遊戲當中,甚至還能在歐洲事務上插上一腳。也正是這樣的“自信”,讓土耳其一次次身陷囹圄。曾因擊落俄戰機與俄交惡,“土耳其線”因此一度擱淺,如今與美國關係又跌入冰點,導致經濟危機加劇。東西搖擺、不穩定因素加劇讓土耳其建成“世界能源貿易中心”計劃受阻。

土耳其之殤,發展過猛惹的禍

土耳其,曾比其它任何發展中國家都接近發達國家。可為了“經濟復甦”,拼命印鈔票、大搞基建和房地產。如今的“風雨飄搖”,誰之過?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魏敏看來,里拉危機的根本是土耳其經濟基本面的問題,但埃爾多安對貨幣政策和央行工作的挈肘,延誤了最佳時機,造成里拉暴跌。

1994年,40歲的埃爾多安當選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市市長,2003年出任土耳其政府總理,並兩次連任。2014年,成功當選第12屆總統。

2018年,埃爾多安在總統選舉中“險勝”,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大不如前。他在就職儀式上激動地說,土耳其將迎來一個“新的開始”。

沒想到2個月後,迎來的是卻是“經濟下滑的開始”。雙赤字、房價高企、資本市場大幅波動,正是埃爾多安的強權政治和盲目追求經濟奇蹟埋下的禍根。

埃爾多安上臺後,土耳其經濟維持了較長時間的高增長,並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仍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高達7.36%。埃爾多安讓土耳其看起來真的“很有錢”!實現的方式簡單粗暴——加印鈔票,刺激增長。

土耳其這番熱火朝天一度引起經濟學家們的警覺。Indosuez財富管理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瑪麗·湯姆森曾坦言:“土耳其可能是下一個解體的國家,因為它具備了一個失敗國家開始的所有要素。”

土耳其算是一個“愛惹麻煩”“不配合”的盟友,但危機時刻還是有不少國家伸出援手。遭受制裁後,埃爾多安立即與普京通電話,後者明確表示兩國將繼續開展能源和防務合作。俄外長拉夫羅夫8月13日訪土期間,與土方就敘利亞局勢、在土建設阿庫尤核電站、“土耳其線”管道建設等問題展開磋商。

伊朗也趁機示好,據土耳其能源部透露,不管當前的貿易環境如何,土耳其將繼續從伊朗進口天然氣,這基於雙方簽署的長期合同。伊朗官方隨後也證實了這一消息。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特朗普政府的強硬外交政策將把土耳其推到俄羅斯的懷裡。埃爾多安將尋找其他盟友,這是西方不願看到的地緣政治聯盟。”

另外,卡塔爾承諾向土耳其直接投資150億美元,主要用於土耳其金融市場和銀行領域。

中國也伸出了援手。中國工商銀行將向土耳其能源和運輸部門提供36億美元的貸款計劃。且中方還拿下了土耳其第三個核電站的建設訂單。

土耳其諸多盟友,林伯強指出,卡塔爾、伊朗、俄羅斯毋容置疑是土耳其這邊的。至於中國,目前也未與土耳其交惡,如果土耳其放棄與美合作,尋找新的合作伙伴,短期內中國將可能因此受益。

里拉暴跌40%,土耳其能源发展“计划不如变化快”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