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發展勢頭良好政策效應持續釋放

外貿發展勢頭良好政策效應持續釋放

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發展勢頭良好,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明顯提升,為下一步繼續保持“穩”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前,各地各部門採取了哪些相關政策措施?外貿企業如何拓展多元化市場?持續穩外貿將如何發力?記者在重慶、上海進行了採訪。

開放通道越來越多,通關效率越來越高

菲律賓有棕櫚樹、海灘、來自太平洋的風,還有道路上奔馳的重慶力帆摩托車。今年上半年,重慶力帆摩托車出口增長20%,菲律賓成了主要增長點,年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4000萬美元。

“這幾年國家推出的相關政策給了企業極大的信心和助力。”重慶力帆實業集團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朱小滿說。山城地處內陸,重慶人對外開放的念頭曾經被大山大河阻隔。以重慶力帆為例,早些年摩托車出口只有江海聯運一條路,速度慢、週期長。前幾年中歐班列(重慶)的開行讓大多數企業有了新選擇。

“重慶南向通道的建設,為我們做邊貿節約了大量時間。開放通道越來越多,出口程序越來越簡便,我們‘走出去’的路越來越順了。”朱小滿介紹,出口檢驗檢疫方面,通過政策和流程創新提升了效率,減免費用實實在在地降低了企業成本。

受益的還有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我們對經營模式和業態進行了主動創新。”該集團副總經理周才兒介紹,“利用重慶向東向南等開放通道和開放口岸,我們積極拓展緬甸等東南亞新興市場,推動建築材料、機電產品出口。同時,我們的跨境電商已經在全國27個省份開設1400多家線下體驗店。”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重慶出口貨車上多了一味潼南農產品——檸檬。“潼南檸檬可不得了,上半年參加了墨爾本北區食品飲料展、2018中俄博覽會等國際知名展會。品牌影響力逐漸打開,為今年10萬潼南檸檬種植戶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周才兒介紹,集團正在積極幫扶本土企業,希望帶動更多重慶特色產品出口和中小外貿企業發展。

國際貿易貨物運輸方式也不斷更新。7月19日,重慶對外經貿集團首批鐵海聯運進口整車從阿聯酋迪拜發車,海運穿越馬六甲海峽至新加坡後到達廣西欽州港,再經內陸鐵路運輸,抵達重慶。

“重慶市外貿市場開拓步伐加快、成效明顯,外貿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在日益強化。”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許新成介紹,1—6月,重慶市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進出口貿易額達556.7億元,增長5.6%,其中,與印度、新加坡、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家進出口均保持30%以上的增幅。出口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汽車整車及其零部件、手機分別增長9.4%、31.2%、113.0%。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位“一位難求”

臨近中午,上海吳淞海關查驗一科的關員結束了一票查驗,價值1200多萬元的兩臺變壓器暫時告別在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項目的服役任務,回程準備維修。該票單證從窗口受理到所有查驗流程結束,用時70分鐘。“一個窗口受理,一個來回完成查驗和檢驗兩項任務,用時不到之前的一半。”負責該票貨物的報關員小王說。

作為全國最大自貿協定貨物進口口岸,上海海關優化了“一帶一路”參與國家進口貨物的通關流程,探索新興業態原產地服務,逐步降低“一帶一路”參與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貿易成本。

“蘇寧加大了對東盟、中東歐等‘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力度。來自這些地方的食品、保健品、生鮮和母嬰產品深受國內消費者歡迎。從泰國直採榴蓮,第一筆訂單就達到94萬元。”蘇寧易購集團華東二區執行副總裁徐海瀾說,現階段對“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進口以生鮮直採為主,蘇寧將藉助大數據、區塊鏈、自動化物流等智慧零售經驗,為直採當地的供應鏈建設提供支持。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在上海舉行。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介紹,參展商展位“一位難求”,專業觀眾報名踴躍。截至8月7日,來自8萬多家境內外企業的16萬餘名採購商報名註冊,遠超主辦方15萬人的原計劃。

“進口博覽會為我們進一步擴大進口創造了條件,使資源配置機會更多、效率更高。”徐海瀾說,國內消費市場的多元化及貿易便利化取得的積極進展,使外貿新動能不斷積聚。

“一帶一路”建設持續走深走實,上海自貿試驗區內“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地區)的國別商品中心迎來了發展良機。上海海關推進簡政放權,探索以備案制服務來支持“一帶一路”國家館,促進市場要素便捷高效流通。中東歐16國商品館常年展示中東歐商品、文化、旅遊。保加利亞玫瑰館展出玫瑰產品300餘種,格魯吉亞葡萄酒(上海)展示中心陳列著來自10家格魯吉亞品牌酒莊的產品。

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速培育新優勢

“重慶將加快培育以質量、技術、品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許新成介紹,重慶推進中國交建航空港集團落戶永川,註冊資金10億元;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國際展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完善全市進口分撥中心支持政策,組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重慶交易團,有序開展采購商組織和展前對接工作。

前6月,重慶加工貿易進出口1097.2億元,增長19.9%,佔進出口總值的48.0%。“進一步加強政策保障做穩加工貿易。”許新成說。重慶將有序推進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範地建設,向19個區縣、開放平臺和93家加工貿易企業撥付專項資金4.8億元;積極支持加工貿易企業開展非自產產品保稅維修業務,豐富加工貿易業態;推動加工貿易廢料交易公共平臺市場化運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全方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許新成介紹,一方面支持企業以“一帶一路”市場為重點,組合應用展會、跨境電子商務、抱團“走出去”、營銷網絡等多種手段,深耕傳統市場和開拓新興市場,對企業參展參會、國際市場考察、跨境電子商務等給予資助。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國外駐華商務領事機構在渝舉辦的各類商品推介會和高層訪問,幫助企業“足不出市”在家門口與境外商家“點對點”對接,搶抓外貿訂單。

今年上半年,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2288.3億元,增長1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

從“共商、共建、共享”出發,上海海關提出調整“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優勢商品進口關稅,支持優勢商品進口。通過調研提出,為巴基斯坦等國的特產堅果產品降低進口關稅,既滿足了群眾的消費需求,又可以促進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發展。

“多措並舉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釋放政策紅利。”上海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上海海關關區共進口優惠貿易項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貨物20萬批次,貨值981.6億元,稅款優惠11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1%、30.6%和29.1%,分別占上海關區同期優惠貿易項下受惠貨值和稅款優惠的54.8%和66.4%,分別佔全國同期優惠貿易項下涉及“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受惠貨值和稅款優惠的25%和29.5%。

來自: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