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最大的奇蹟,就是由這個軍創造的

從抗美援朝戰爭的角度來說,彭德懷把五十軍放在漢江南岸的決定是有問題的。這支部隊在起義前就以善守聞名。但是和志願軍其他軍相比,戰鬥力屬於最弱,從以下駟來頂住美軍以保障全軍主力這個角度,似乎沒有錯。

可有兩個問題:一、五十軍是不是真正有了和志願軍其他部隊一樣的戰鬥精神和作風?

二、把五十軍放在最前沿,應該給它補充相應的兵力、裝備、彈藥、糧草。

從戰前來看,這兩點都沒做到。

抗美援朝戰爭最大的奇蹟,就是由這個軍創造的

(志願軍將士用雪水解渴)

我們前面說過,第三次戰役對五十軍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但是,僅僅是一個轉折點,能不能轉過來,不好說。第三次戰役五十軍雖然打了幾個勝仗,但從總體上來看,這支部隊還是有很大問題的,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對自己沒信心,怕美軍強大火力,想打滑頭仗,國民黨軍的習氣還很重。

不計之前,從渡過臨津江開始起,五十軍打滑頭仗保存實力的思想就很嚴重。第三次戰役開始前,吳信泉要求五十軍用炮兵火力壓制江南韓1師,並以1個加強團配合作戰。結果五十軍只派了442團副團長陳屏帶1個營,最終下到臨津江水的只有1個班,下去了就上來了。然後上報,過不去。

高陽一戰雖然獲勝,其實戰果還可以更大一點,主要原因就是148師拖拖拉拉,沒有按時到位,我軍力量不足。而149師也總共就上去3個營,原因就是部隊成一路縱隊前進,首尾不能兼顧,無法迅速支援前方戰鬥。其實也是一種保存實力打滑頭仗的表現,只以小部隊突前,大部隊在後嘛。

抗美援朝戰爭最大的奇蹟,就是由這個軍創造的

(準備乾糧)

另外還有一個國民黨軍的舊習氣依然很嚴重,那就是推諉責任。在五十軍經常聽到的藉口就是“上級告知的情況與實際有出入,無法執行。”“上級給的任務太急,來不及瞭解情況。”“這個情況上級沒說,所以任務沒完成。”還經常在戰鬥中應付了事,命令派一個營實際派一個連,命令派一個連實際派一個排或一個班,跑上去打幾槍,然後就撤,美其名曰完成任務了,可以交代了,這也是國民黨軍最典型的做派。

從戰鬥精神和作風的角度看,這支部隊根本不適合放在最前沿執行掩護全軍的任務。這個時候,放在最前沿的部隊應該是能吃苦,不怕死,有責任心,細緻有韌性的部隊。

再從五十軍自身準備來看。

抗美援朝戰爭最大的奇蹟,就是由這個軍創造的

(彈藥疏散隱蔽放置)

五十軍,全軍大約3萬人,共有山炮16門,美式4.2英寸化學迫擊炮10門,82迫擊炮45門,反坦克武器和高射武器,基本沒有。部隊攜行彈藥不夠一個基數,軍、師後勤攜行彈藥不夠半個基數,沒有預備基數。其餘的車輛、擔架、通信器材等也都少於其他軍。

通信聯絡沒有展開,未形成有效的有線網絡,對部隊的組織指揮協同帶來很大困難。

輕敵思想嚴重,把漢江南岸的任務視為警戒任務,大部隊在休整狀態中,只有少量兵力前出警戒。因為思想不重視,地形都沒好好看,也根本沒好好修工事,組織偵察。

部隊忙著休整,壓根就沒好好組織開設後勤場站,組織力量補充物資。

五十軍部隊本身的素養就差,為了防空,部隊疏散的很開,等到要集結時,因為從上到下軍事素養的問題,速度要比其他部隊慢很多。也就是散的開,收不攏。

抗美援朝戰爭最大的奇蹟,就是由這個軍創造的

(隱蔽中的志願軍汽車兵)

從志願軍總部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的。

全軍忙著休整,把五十軍往前一扔,不管了。沒有規定執行任務的具體時間,這個很要命的,下級部隊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這是個大問題。也沒有完全明確五十軍接下來這段日子到底該幹什麼,到底怎麼防,很含糊,其實就是你們自己看著辦。

沒有好好督促指導檢查五十軍的備戰情況。

志願軍後勤自己忙著大搬家,沒人想到要給五十軍好好補充。負責五十軍方向的第三分部,要從永柔搬家到漢江以南,將近千里,自己本身人少,忙得夠嗆,根本顧不了五十軍。

從美軍航空兵威脅估計不足,雖然早就知道美航空兵的厲害,但沒考慮到美軍航空兵把主要戰術目標改變為襲擊志願軍一切的後勤、交通、補給目標,不計大小,物資前送困難大大增加。而且美軍作戰飛機數量大大增加,達到1700架。

加以漢江以南為敵國區域,就地補給基本無法實現。

說白了一句話,志願軍、五十軍根本沒做美軍反攻的準備工作。從理論上講,一旦開戰,五十軍必將慘敗。五十軍一旦慘敗,美軍形成突破,後果不堪設想。彭老總到底在想什麼呢?

但是,五十軍即將創造這場戰爭中最大的奇蹟。

林彪常說:“不能打仗的部隊,要給他打幾次惡仗,以後就能打了。”這句話也許就是針對日後的五十軍說的。

《漢江血痕:解放軍第五十軍征戰紀實》、《抗美援朝戰爭後勤史簡編本》、《心路滄桑——從國民黨六十軍到共產黨五十軍》、《入朝作戰以來幾個初步問題的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