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紅船精神」引領廣大青年建功立業

【紅船聽濤】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重要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並闡釋“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邏輯起點和實踐開篇,“紅船精神”一直激勵中國共產黨勇挑歷史重擔,帶領人民奮鬥,使中華民族得以實現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青年,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對廣大青年的成長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闡釋了當代青年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責任。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目標感召奮鬥,當代青年應切實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弘揚“紅船精神”,以共同理想撐起人生風帆

理想信念是青年思想行動的“總開關”,決定其自我實現的維度。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青年的個人夢想才有堅實依託,成長奮鬥才會有“定盤星”。廣大青年要青春建功,必須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人生定標、為青春引航,自覺傳承和弘揚“紅船精神”。

弘揚“紅船精神”,用首創精神激揚自我。青年正處於人生之春,創新精神必不可少。無論是從個人發展而言,還是勇擔時代使命而論,廣大青年必須樹立“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雄心壯志,努力在改革開放中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闢事業發展新天地。

弘揚“紅船精神”,用奮鬥精神成就自我。青年學生要把遠大志向變成現實,必須有鍥而不捨、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是有志青年的人生底色。當代青年應以先輩為榜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火熱熔爐中頑強拼搏,奮鬥破解發展難題,畫出為中國夢而奮鬥的“最大同心圓”。

弘揚“紅船精神”,用奉獻精神超越自我。奉獻精神要求必須做到心中有人民。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扛起責任擔當,廣大青年一定要拓展個人的氣度和格局,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弘揚“紅船精神”,以修德勤學鑄就奮進階梯

弘揚“紅船精神”,當代青年務必要珍惜時代際遇,珍重青春韶華,為實現中國夢集聚能量。

要補足精神之鈣,內化基本遵循。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紛繁複雜,社會思潮多元多變,增強政治定力、保持文化自信分外重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廣大青年要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真正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同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規範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把好人生的“總開關”。

要求知力學篤行,練就過硬本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當代青年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要持之以恆地“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既要向書本學,更要到實踐中學,站到現代科技、管理和產業的前沿,最大限度地儲蓄青春動能,把自己鍛造成為強國棟樑。

弘揚“紅船精神”,為青年人生出彩夯基築臺

高校立身之本是立德樹人。為了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踐行“四個服務”“四個堅持不懈”,緊扣“四個正確認識”核心內容的基礎上,要聚焦突出問題、突破瓶頸短板,縱向貫通,橫向聯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頂層設計創新。

強化課堂主渠道,為信仰築堤。要改進和加強思政理論課程,聚焦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痛點”,把終身受益作為課程建設的核心問題。要深入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發揮協同效應。圍繞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系統梳理每一門專業課程中蘊涵的思政元素,讓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交相輝映。

服務學生“鍵對鍵”,為成長導航。為做好網絡思政育人工作,高校要主動出擊創新話語體系,既要勇於“亮劍”敢說,又要講求方法巧說,善於將思政工作內容“轉碼”成鮮活的網言網語;要摸準學生成長髮展需求和期待,既關注思想上的困惑,又幫助解決生活困難、成長問題,當好廣大青年成長路上的“擺渡人”;善用新媒體方式和青年打成一片,正面回應學生關注的熱點疑點,引導互動給話題糾偏,在學生活躍的社交媒體空間,通過議程設置傳遞主流聲音。此外,高校還要整合資源、凝聚合力,著力打造立體多頻同聲的校園網絡傳播矩陣;線上互動、線下溝通,正面宣傳既會“鍵對鍵”又能“面對面”。

知行合一明事理,為成才引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全方位貫穿、多層次涵育。高校要不斷拓展實踐育人的平臺和路徑,既要提供機制保障、資源支持,把社會實踐環節納入教育教學計劃,與地方政府、社區、中小學、各種公益組織聯動,加快構建“實踐育人共同體”,又要建立健全監督反饋機制,真正推動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強實效。

不忘初心跟黨走,“紅船精神”引領航程,廣大青年只有響應時代召喚,才能書寫出建功新時代的最美篇章。

(作者:房樹芬,系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