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滁州市3篇徵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築平安家園」有獎徵文活動中獲獎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近日,由安徽省綜治辦舉辦的“共建共治共享 共築平安家園”有獎徵文活動結果揭曉,經過省直有關單位、中央及省有關媒體、高校、人民團體等方面15位專家學者的嚴格評審把關,評出了一等獎3篇、二等獎8篇、三等獎15篇、優秀獎17篇。滁州市3篇徵文從4452篇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2篇榮獲二等獎,1篇榮獲三等獎。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附:滁州市獲獎作品及作者

二等獎

《開門大吉》(滁州市應用技術學校教師,洪文水)

《他的名字叫什麼?》(滁州市琅琊區城南小學教師,潘虹)

三等獎

《居山水之城築祥和之所》(滁州市委老幹部局,王祝)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開 門 大 吉

洪文水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對門人家一直沒人住,去年暑假結束時才住了人。

那天早晨鍛鍊回來,上了樓梯看到有人貼著貓眼朝我家裡瞅,心中大驚。昨天單位召開綜治工作會,強調治安工作要常抓不懈,切不可掉以輕心,我還不以為然,認為新小區有門崗,有保安,有監控,什麼壞人敢如此大膽?我“咳”了一聲走上前,那人回頭看到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說:“我是對門新來的,我姓李,大家都叫我大老李。我新來乍到,想請大家賞個光,明天中午到我家坐坐,吃個便飯,大家認一認。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千金買屋,萬金買鄰……”他還要說下去,我乾脆打斷他的話:“大家認識就行了,吃飯就不必了,都要上班,都很忙,謝謝你的好意了。”大老李還想再說,我開門進家,對他笑笑就關了門。

妻子說:“這些鄉下人把城裡當鄉下,還要請人吃飯,我看他一個人也請不到。”

星期天晚上,有人敲門,開門,只見大老李拎了幾個塑料袋,每個袋裡都裝著各種蔬菜,遞了一袋給我,說:“今天回鄉下,鄉下蔬菜多得沒人吃,帶了一些來分給左右鄰居。”沒等我說話,拎著袋子噔噔噔上樓了。

我為上次拒絕了他的好意擔心他生氣,沒想到他還給我送菜。妻子打開塑料袋,直誇菜好,說下次我們託他從鄉下買。我說也許大老李送菜就是想做這個生意了!說話間又聽到敲門,又是大老李,我說:“你的菜很好,下次幫我從鄉下買。”大老李說:“買什麼,只要回鄉下,我就帶一些送你們。”我說:“送就不能要了。”大老李說:“鄰居之間不能太客氣,大家相互照應。我這就來麻煩你了,我家電視放不出來了,你能不能幫我瞧瞧啥問題。”

小區裡用的是數字電視,我家能放他家就肯定沒問題。我過去幫他關掉機頂盒重啟,果然就能放了。大老李說:“我閒人一個,孫子一上學,我就沒事了。我家大門開著,你們有空隨時過來坐坐。”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一天午後,我一出門聞到一股焦糊味,是我家樓下傳出來的,敲門沒有人應,一定是鍋裡燒著人出門了。我趕忙找來保安,聯繫房主,可房主把房子轉賣了,新買的房主還沒去物業登記。焦糊味愈來愈濃,聽得見炸響,再燒下去肯定會發生火災,正說要報警,大老李送了孫子回來,說:“我有電話,這單元每家電話我都有。”幾分鐘後,家主滿臉通紅趕回來,一場危機化解了。

大老李愛敲門,樓上樓下一聽到敲門就知道是大老李。大老李家門不用敲,他家的門常開著。大家習慣了也不煩他,也有人到他家去閒聊。這天有人為曬被子又和保安爭吵起來,小區不準拉繩曬被子,可一家幾床被子陽臺根本曬不下。大老李找到物業說:“不給曬是不現實的,最好的辦法是統一安裝曬衣杆,兩方都好。”物業說:“誰出錢?”大老李說:“物業住戶各出一半。”物業說:“你能收上住戶的錢,我們就辦。”物業沒想到大老李真把錢收上來了。大老李說:“物業替住戶想,住戶才會替物業想,總抱著對立態度,什麼也談不成。”

大家都說有了大老李真好,都把電話留給大老李,甚至有人把鑰匙交給大老李。有人請他幫忙收被子,有人請他幫忙臨時照看一下孩子。物業也邀請大老李參加業主委員會,大老李成了小區名人。

大老李管閒事管出了名,大老李管閒事也管上了癮。有人從樓上丟了菸頭,大老李一家一家問,有人在樓道丟垃圾,大老李挨家挨戶問。問到了,大老李也不和人臉紅,還照樣給人送鄉下蔬菜。到後來,有人做錯了事,看到大老李來了,趕忙道歉,趕緊去改正。

大老李抓人問題,也替人想辦法。他說,家家派人送孩子上下學,費人費力,不如把同路的放一起,選兩個信得過的人統一接送,其他人安心做事掙錢,不急不慌。每家出點錢補貼一下接送的人,兩方得益。樓上有幾位退休教師,可以組織他們照看孩子做作業,他們有事做,家長也放心。

過了年,社區組織學習十九大精神,宣傳共建共治共享,建設和諧家園,要求選樓長,我們樓一致推選大老李。大老李當仁不讓,高高興興地說:“大家相信我,就要支持我。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在門頭上貼‘開門大吉’,這四個字太好了。過去我們農村幾乎家家不鎖門,也沒見人家少東西。現在人少了,家家關門上鎖,不但有偷的,搶的都有。什麼問題啊?沒人出來管。家家關門,各顧各人,大家搞不好,小家不安寧。把門敞開,把心敞開,鄰里一家人,大家都管事,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大家都問事,自然太平無事。這就是開門大吉!”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他的名字叫什麼?

潘 虹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我的丈夫是安徽省滁州市消防支隊一名普通的警官,平凡的他似乎沒有什麼事蹟可言,可是就是這樣的他卻每天演繹著滁州市裡那最危險卻又最暖心的故事。要問他的名字叫什麼?那可多了……

NO°/1

他的名字叫“遲到”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又遲到了。”他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向大家道歉。大家都習以為常了,父母的生日、兒子的入學日、結婚紀念日,春節、端午、中秋……哪怕是孩子出生的那天,母親手術的日子,他沒有幾個場合能按時到的。在家裡,我們都笑稱他為“遲到先生”。

NO°/2

他的名字叫“呵呵”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2016年11月29日,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卻是我和他認識的7週年。也許是他良心發現了吧,說好這天請個假,出來和我吃飯,咱們也來浪漫一次,紀念一下。下班我便如約去了飯店,果然,“遲到先生”還沒有到,我耐心地等待。結果到了天黑,還是我一個人尷尬地坐在那。我忍住心中的怒氣,拿起手機撥起他的電話,一遍,兩遍,三遍……撥了七八遍,依然無人接聽,我的憤怒已經到了極點。我抓起身邊的包便衝向他的單位,我倒要問問看,“遲到先生”咋變成了“放鴿子先生”?在公交車上,我一邊開始撥打他的電話,一邊想著如何地罵他,但是第九遍,第十遍……仍然未接聽,我本來怒火沖沖漸漸變得憂心忡忡,他會不會出警了?會不會出事?會不會有危險……心中充滿了一百個疑問,越想越害怕,我甩甩頭,逼著自己不要胡思亂想。飛奔到了他的單位,才發現他正在從膠靴裡往外倒水,十一月份的風已經有些刺骨了。我看到了既生氣又心疼,嗔怒到:“你怎麼不接電話!”他愣了幾秒鐘,估計壓根把這茬事給忘了個精光。“救火,沒帶手機”。你說我聽了這話能怎樣?我一邊打他,一邊哭,“為什麼不接電話?為什麼食言?你知道不知道我好害怕……”他呢?卻只會“呵呵呵呵,沒事沒事”。

後來我才得知那天下午滁州沙河工業園區騰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發生重大火災。他身為指導員,一直堅持火災第一線,指揮戰士們有條不紊地滅火。在戰鬥過程中,他全身溼透,加之有毒氣體的刺激,致使他差點暈倒,但這一切他都忍了,依然抱緊水槍一直堅持到戰鬥結束。最終保住了一個6000平米的服裝廠、一個倉庫、一個1600平米的辦公樓,價值上千萬元。

這樣的事舉不勝舉,每每遇到,面對你的質問、懷疑甚至是責罵,他卻總會“呵呵呵”。

NO°/3

他的名字叫“對不起”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2015年9月,正是二戰紀念活動保衛期間,他一心撲在工作上,不停奔波於各個易爆易燃的單位、小區開展“六熟悉”工作。因為工作繁忙,爺爺胃癌晚期,幾次病危,他都未能回家看上一眼。一邊是工作責任重,一邊是爺爺病重在家需要自己回家,這讓他很矛盾。我知道,有時他真想撇開一切回家去看看爺爺,有可能那就是最後一眼,但考慮到單位只有他一人堅守崗位,工作太忙也不能走開。而爺爺也在電話告訴他,讓他安心工作,不要回來。帶著對家人的牽掛,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我總是埋怨他:“你為什麼總是那麼忙呢?單位少你一個不行啊?”而他卻說:“我是一名消防兵,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履行自己的職責,火警就是使命,火場就是戰場,沒有什麼比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更重要的了。”

直到爺爺病逝,他都未能在病床旁好好盡孝,但當我看著往日那個錚錚鐵骨的他對著爺爺的遺像泣不成聲,不停地說著:“對不起,爺爺,對不起……”那一刻,我似乎理解了他。

他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字,有人稱他們是“逆火而行的英雄”,有人稱他們是“紅門衛士”……他就是——黃啟雲。一個以隊為家,舍小家顧大家,用青春、汗水和熱血保衛著滁州的一方平安。也許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爸爸、兒子,但我們全家人都為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個普通卻不平凡的英雄感到驕傲和自豪!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居山水之城 築祥和之所

王 祝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我所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四線小城。小城山水環繞,鍾靈毓秀。在這裡,醉翁文學、儒林文化、陽明心學等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齊傳承發揚,琅琊古剎、西澗春潮、龍蟠疊翠等亙古千年的天然景觀與高樓林立、天眼密佈的現代繁華共和諧並存。無論是漫步在霓裳輝映的街頭,還是夜行於阡陌交錯的“七十二條半”巷中,時刻讓你感受到這座小城的祥和與安寧。

小城的祥和與安寧,離不開日夜忠誠擔當的執法者和勤政為民的管理者,離不開古道熱腸的奉獻者和大愛無私的志願者。我是小城的一名老幹部工作者,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經歷著這座城市的變遷,是這座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因工作關係,在所接觸的老同志中,能時刻感受到他們獨特的政治、經驗和威望優勢;他們人生閱歷豐富,雖然離開了工作一線,但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的傳幫帶精神,為守護美好家園而服務社會奉獻人民的熱情依然旺盛。

他們都是山水之城的兒女。山水之城養育著這方人,這方人默默守護和奉獻著這座城。

老戴,2009年退休後,擔任沙河鎮老幹部黨支部書記,他一直用心經營和守護著他的“五老工作室”,讓小鎮成為一方“淨土”家園。

沙河鎮,一個文明古鎮,因在徵地工作中信息不對稱,造成村民誤會,原本祥和寧靜的小鎮突然信訪量驟增,導致“政府一開門,就來幾波人”。鎮幹部每天上班就是反覆接訪、調處、解疑釋惑,導致正常工作無法開展。老戴知情後,以其在該鎮生活工作多年、村民敬重、“人頭熟”等優勢,主動請纓,幫政府做村民思想工作。他白天在群眾工作站,晚上到村民家中,拉常敘短,迎晨露而出,踏月光而歸。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此月餘,終於化解了村民心中的誤會,往昔寧靜的小鎮又恢復了昨日的祥和。

為更好地當好“消防員”和“滅火器”, 鎮老幹部支部主動向黨委政府建議,希望參與矛盾調處工作,隨即“五老工作室”(老黨員、老專家、老教師、老幹部、老模範)成立了。他們根據各自經歷特長,擔任起各類“義務調解員”,每週輪流值班,定期走訪幾名“老熟人”。自成立以來,“五老工作室”成功化解了信訪積案10多件、調處糾紛50多件和陪審案件300多件……《安徽日報》曾對“五老工作室”事蹟做過專題報道。

陳老,市關工委副主任,他用無私奉獻築就了山水之城、平安滁州的另一番天地。

每年暑期,全國各地青少年學生溺水事故頻發。每每看到報道,已是耄耋之年的陳老在扼腕嘆息之餘,不禁憂心忡忡起來:地處丘陵地帶的滁州,江河、湖泊、山塘、水庫稠密,如何預防溺水事故,保證孩子們的平安假期?陳老思索著。

經過縝密思考,一份關於做好“防溺水”工作的倡議書在全市關工系統印發。市、縣、鎮、村四級關工系統近萬名老同志積極響應,成立了200多個宣講團,以“防溺水”志願隊形式走村進校、登門入戶,向孩子、向家長進行宣傳,用匯集到的各類實例警示圖片,編印成冊免費發放,震撼、警醒、教育著孩子和家長們;並對轄區內河湖塘壩進行拉網式排查,逐一安置警示標誌。僅來安縣的一個鎮,就設立了1330塊警示牌……

現如今,每到暑假,河湖塘壩邊總能見到戴著紅袖標的“陳老”們在巡邏,豎到村、橫到邊、全覆蓋、無縫隙,真正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陳奶奶,“安徽好人”“十佳五老”“中國好人”,一本本榮譽證書記載著她的“愛心小飯桌”和守護美好家園的無私大愛。

滁州地緣遼闊,城區經濟社會發展快速,但少數偏遠村鎮欠發達現象依然存在。在這些村鎮,缺乏了親情關愛的留守兒童是溺水、意外交通事故的隱患源。陳翠華老人住在全椒縣武崗鎮,對此她是看在眼裡疼在心頭。在當地居委會的支持下,陳奶奶獨自建起了留守兒童之家,成立了“愛心小飯桌”,為孩子們義務做飯。11年來,她像對待子孫一樣照顧著這些與她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們,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愛心奶奶”。

在滁州,像陳奶奶這樣的爺爺、奶奶有很多,他們傾關愛之心,結留守兒童,重親情培養,還定期到“留守兒童活動中心”開展各類愛心活動。陳奶奶說:只要身體允許,這個“家”我會一直守下去;爺爺奶奶們說:孩子們的幸福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滁州,這座山水相依之城,有著流傳千年的淳樸遺風,有著飄揚悠遠的琅琊寺暮鼓晨鐘……歡迎您有空來走走。

因為,有你、有我、有他,小城更精彩。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平安滁州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喜报」滁州市3篇征文在“共建共治共享 共筑平安家园”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