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一、朱元璋定下一鐵律

公元1377年的一天,大明皇帝朱元璋又發雷霆之怒了,滿朝文武大臣,都嚇得腿肚子轉筋,明白這位朱皇帝的脾氣,但很快就都長出一口氣,因為今兒朱元璋針對的不是文武大臣,也非啥大事件,而是針對宦官。

原來一位長久跟隨朱元璋的宦官,也許是出於忠心,突然對朱元璋“從容言及政事”,讓朱元璋立刻繃緊了神經。因為朱元璋作為開國帝王,深知朝代興衰,對宦官干政是一刻也沒放鬆警惕。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朱元璋當即就翻了臉,可到底朱元璋還是念了舊情,沒有要了這宦官的命,而是立刻“遣還鄉里,永不敘用”。

不過朱元璋越想這事越覺得苗頭不對,所以便今天在朝堂上,當著滿朝文武,痛陳宦官干政的危險後,立下一條鐵律:寺人不過侍奉灑掃,不許干預政事。今此宦者雖事我日久,不可姑息;決然去之,以懲將來。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這個寺人,不是指寺廟裡的和尚,而是指皇宮裡的宦官即太監們。朱元璋言稱,這些宦官不過就是些服侍帝王,打掃些衛生的人,今後他們不得干預朝政,所以我以身作則,趕走了服侍我多年的那位老太監,就是為了給後代立個規矩!

有時候真不得不服這些開國明君們,洞悉歷史規律的本領,比如朱元璋針對宦官的這條鐵律,若他的後代們真認真執行,恐怕也就不會出現,後面許多亂七八糟的事情了,但可惜大明的走向,並未按朱元璋的意願貫徹下去,因為他的兒子朱棣上位後,就推翻了這條鐵律。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二、朱棣重用宦官

朱棣是大明第二位帝王,也是一位難得的雄主,在“靖難之役”後,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來了帝王。為了顯示自己才是朱元璋的真正傳位人,立刻推翻了許多建文帝時期的政策,改回了朱元璋時期的模樣。

可對朱元璋“宦官不得干政”這條鐵律,不但裝看不見,還親手推翻了。比如大名鼎鼎的鄭和下西洋,鄭和便是一位宦官。那麼為何朱棣要推翻朱元璋的這條鐵律呢?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這就不得回到,朱棣得位不正上了,朱棣之所以能翻盤,攻入南京,建文帝身邊的那些宦官們,是裡應外合,都立了功的。而他們之所以擁護朱棣,就是因為建文帝對他們不好,這使得朱棣不得不重新思考這些宦官的作用和價值。

所以朱棣在公元1402年登基後,就推翻了朱元璋的這條鐵律,且在隨後便大張旗鼓的重用宦官,比如建立東廠等,用來鞏固自己的統治。由此宦官終於在大明朝揚眉吐氣了。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其實朱棣重用宦官跟朱元璋禁用宦官,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也就是說這倆明初的帝王,個人能力實在強悍,所以宦官在朱棣手中,就能上演了著名的歷史大劇“鄭和下西洋”。

但問題是其後代能力如何?這顯然是個巨大疑問,因為歷史的前車之鑑就擺在那裡。漢朝十常侍,開啟了三國時代,唐朝的宦官能廢立皇帝。那麼明朝的宦官呢?很快,大明朝就領教到了宦官干政的威力了……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三、死了66位大臣,皇帝被俘,明朝差點亡國

就在朱棣於1402年登基,推翻“宦官不得干政”這條鐵律的47年後,即公元1449年,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發生了。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下,不聽忠告和勸告,非要親自征討瓦刺。公允來言,明英宗親征不算大錯,但他任用宦官王振充當他這次他御駕親征的“總指揮”,就完全錯的離譜了。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因為王振毫無軍事經驗,誰都知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可王振卻不管這一套,《明實錄》記載:車駕發京師親征……命下逾二日即行,扈從文武吏士皆倉猝就道雲......然後這才發軍士兵餉等!

等於啥也沒準備好呢就大軍出征,這哪裡是去打仗,分明作秀去了,可想而知後面的戰鬥在王振的瞎指揮下,能有好結果才怪,所以這才釀出了土木之變的慘禍。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那麼到底敗得有多慘?據史載:此次明英宗親征共帶著一百多大臣出征,結果戰死了66位大臣,其中就包括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大學士曹鼐等,這樣的棟樑重臣,而20萬明軍也幾乎全軍覆沒。

王振雖惡有惡報被誅殺,可皇帝明英宗卻被人家給俘虜了。且很快瓦刺大軍就趁勢圍攻京城!若不是關鍵時刻,大臣于謙挺身而出,大明朝也許就此亡國了。

朱元璋定下一鐵律,卻被朱棣推翻,結果47年後明朝差點因此滅亡

對於這一慘痛教訓,按理說大明後代帝王,都應引以為鑑才對。可萬分可惜的是,此後明朝的宦官卻輪番登臺,什麼汪直、劉瑾,直至魏忠賢成為“九千歲”達到頂峰,成為明朝的一大歷史特色。

雖宦官干政對於加強皇權有作用,但破壞力也同樣巨大。王振差點導致大明提起亡國,就是一例鐵證。所以面對這樣的結果,若朱元璋九泉有知的話,不被氣得再死一次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