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這條鐵路只有三站:北京—博克圖—莫斯科

列車總共有三站:“北京、博克圖、莫斯科,小夥伴興高采烈地從北京站出發,經過博克圖,開往莫斯科。”這是1952年6月由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兒童鐵路》的話外音。由徐彬拍攝的長3分33秒的記錄片於拍攝的當年完成製作,也就是1952年12月20日完成,並面向全國發行。

記錄片介紹博克圖兒童鐵路是長4公里的環形鐵路,火車時速大約每小時10公里,每趟列車可乘坐10名兒童。兒童鐵路是在當時的機務段主任蘇聯專家巴斯基夫的建議下,為博克圖鐵路員工子弟小學的少年兒童樂園建設的,在博克圖機務段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兒童鐵路的鋪設,目的是為了增加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並且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鐵路技術工作者,蘇聯專家雷諾夫利用火車模型為上小學的兒童們講解火車的運行原理。在專家及鐵路員工的教導下僅2個月孩子們就學會了操作、駕駛等技術。

記錄片中的博克圖少年兒童樂園在群山環繞樹木掩映下景色非常優美,樂園內設施簡單。鋪設小火車的場地可能僅作了平整壓實後就鋪上了鋼軌。兒童小火車設三個車站——北京、博克圖、莫斯科,車站是一扇門兩扇窗的簡易木板房。圍著一小段木柵欄。北京站簡易房上的裝飾圖案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博克圖站簡易房上是幾棵松樹的圖案,莫斯科站簡易房上裝飾的圖案是克里姆林宮及毛澤東、斯大林的照片頭像。樂園內車站站牌、信號燈、扳道器一應俱全。

兒童機車由一個小蒸汽車頭帶著2節車廂,車頭上標著“新兒童10-1”,列車車廂上用漢字、俄文寫著“北京-莫斯科”。值得一提的是小火車的清潔、養護及運行過程中的司機、信號工、列車員、扳道員等工作及角色都是由博克圖鐵路員工子弟小學的小學生承擔。記錄片中說當時已培養出合格的鐵路小員工29人。據當初操作過小火車後來又真正走上鐵路職工崗位的老人們回憶,在小火車運行的十多年間,像他們一樣受過崗前培訓的鐵路老員工至少百餘人。

往事︱這條鐵路只有三站:北京—博克圖—莫斯科

據網上檢索及向老鐵路員工瞭解,當時的博克圖鐵路員工子弟小學少年兒童樂園位於現在的博克圖鐵路職工家屬樓一小區。小鐵路自1952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正式通車,一直運行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文革期間因種種原因被拆除。之間的十多年時間兒童鐵路歸鐵路小學管理,小火車逢星期天或節假日開行。鐵路小學的孩子們要利用課餘時間到兒童鐵路勞動——清掃線路、擦車窗玻璃等。

在收集博克圖兒童鐵路資料時,檢索到1953年1月22日《中國青年報》半週刊有一篇題為《第一列兒童火車》的報道的主要內容為:新中國的第一條兒童鐵路,是由當時的中長鐵路博克圖機務段製造的,機身長4公尺,時速7.5公里,牽引7.5噸的蒸汽機車頭,由博克圖機車段製造的兩節小型客車車廂。組成“新中國少年兒童列車”,司乘人員由博克圖鐵路員工子弟小學校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擔任。線路全長1.5公里,設三個車站分別為博克圖、北京、莫斯科。鐵路線路於1952年“五·一”勞動節正式通車。這臺機車頭被全國鐵路員工委以蘇聯專家瓦舌基茲的名字命名為“瓦舌基茲-01號”。部分細節和記錄片《兒童鐵路》所記載略有差異,大概是基礎資料來源不同和對蘇聯專家名字音譯結果不同導致。在這裡也摘錄進本文。作為“新中國第一條兒童鐵路”曾在博克圖存在的另一個證據。這段歷史之所以重新翻閱和漸漸被很多人瞭解,與2009年那屆博克圖的黨政班子派人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以高額刻錄費將《兒童鐵路》記錄片拷貝並傳播也有直接關係。在事實面前,1956年建成並運行至今的哈爾濱兒童公園兒童鐵路是中國第一條兒童鐵路的聲音逐漸消失。

往事︱這條鐵路只有三站:北京—博克圖—莫斯科

當時的博克圖鐵路子弟小學孩子們應該興奮且自豪,從記錄片中看到,參加活動的孩子們都身著那個時代的正裝,白襯衣繫上紅領巾,擔任司機、信號員、扳道工的孩子表情嚴肅,被選上坐火車的孩子胸帶大紅花歡笑著揮手,小腰桿都拔得直直的。現場有鼓號隊,也有或許是孩子們自己寫的標語“慶祝新中國第一條‘兒童鐵路’的誕生”“中蘇兒童永恆萬歲”,標語上的字體略顯生澀,像是孩子們認真書寫但水平有限的樣子。那時中國的科技水平和娛樂設施和現在比要相差很多。因為有了這條兒童鐵路,紀錄片中號召全國的兒童向博克圖的兒童學習。記錄片即將結束時,清晰的畫外音說著:“新中國第一條兒童鐵路的誕生,給全國兒童樹立了一個愛學習、愛勞動的榜樣,全中國兒童都應該向他們祝賀,向他們學習。”對於城市發展及文化娛樂生活較北京等大城市落後很多的牙克石博克圖,至少在那個歷史階段曾在中國大地上處於領跑位置。那時博克圖鐵路員工子弟小學的孩子是全中國少年兒童的驕傲。

原文標題:《博克圖新中國第一條兒童鐵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