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十自述》——向胡適母親學學子女教育

讀︱《四十自述》——向胡適母親學學子女教育

1931年,胡適在北大任教十多年,寫出著名的《四十自述》。

胡適幼年喪父,40歲成為北大文學院院長,其後的發展更是輝煌。

這本87頁的小冊子,主要記敘他從出生到留學前的19年經歷。

這19年,是一個人人生髮展最關鍵的奠基之年,教育的黃金期。

單親媽媽馮順弟是怎麼做到的?

在人生經歷上,胡適和他媽媽的身世不可謂不苦。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農家女兒。

順弟年少懂事,為了給父親要點嫁妝補貼家用,17歲便嫁給47歲的鐵花先生(1889年)。鐵花先生赴臺灣任職後,逢甲午戰爭,臺灣割讓,死在任上。

順弟婚後兩年多生下胡適(1891年),胡適三歲三個月離開父親回老家績溪,半年後父親去世(1895年)。

順弟17歲結婚,19歲當娘,23歲成寡婦,46歲去世。

讀︱《四十自述》——向胡適母親學學子女教育

胡適母親馮順弟

在求學上進上,母親管教,家族相助。

有三大支撐點。

一是家底支撐,起步高。

胡適從小上私塾,就和別人不同。別人家一年只給老師2個銀元,他媽媽給6個,每年還增加,到後來12個。

老師對他不僅教認字,還每個字解釋,每句話解釋,讓他學得明白、學得有興趣,其他孩子則不管,任其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老師,學習效率不同、興趣動力不同,結果截然不同。

二是家風支撐,走的直。

母親始終要求,不能丟父親的臉。父輩的榜樣力量,兄弟輩的帶頭作用,指引了他的人生目標。

幾個哥哥、親戚朋友都給他借很多古典小說、評詞唱曲閱讀,讓他在少年時候大量吸收古典文化,練就童子功。

三是家母支撐,動力足。

他母親對外包容大度、自制明理,對內尊師重教、管束嚴厲,讓胡適有一個良好的道德模範和管教環境。

胡適對母親評價:“氣量大,性子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如果我學到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讀︱《四十自述》——向胡適母親學學子女教育

胡適書法

三代培養一個貴族。聰明人也要有好的家族積澱和發展平臺,尤其是有個好母親。

胡適不可學,但胡適的母親可學。

要培養兒女,推薦看看馮順第的做法。

讀︱《四十自述》——向胡適母親學學子女教育

胡適與夫人江冬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