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悠悠洛河美大荔

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母親河、渭河是陝西母親河的話,那麼洛河便是75萬大荔人的母親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一)洛“景”美

洛河有一個詩意的名字:漆沮,這條古老而神秘的河流,於陝北定邊縣白于山南麓發源,似黃飄帶斜穿陝北高原入關中平原,西北而東南迂迴曲流千里,蜿蜒榆林、延安、渭南三市的十多個州縣,在大荔趙渡先匯渭河後入黃河懷抱。從河流文化的觀點講,大荔縣既是黃、渭、洛三河交匯之地,也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匯融合之地。華夏文明正是在這海納百川的兼容幷蓄中不斷枝繁葉茂,中華民族也正是在漢民族與兄弟民族的交流融合中不斷成長壯大的。而大荔作為境內流線最長、流域面積最廣且唯一流經縣城的豐美寶地,自然沾足了更多的靈氣、秀氣和喜氣。

洛河流域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人文如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字聖倉頡,地理如橋山、黑峽谷,這些人類文明的足跡,在其它地區呈碎片狀分散,在大荔卻是密密實實的網。滋養萬物的洛河水給兩岸黎民帶來了豐饒的物產和豐厚的文化,考古證明億萬年前洛河流域氣候溫和,蒿、菊、藜等草本植物遍生,松、柏、雲杉樹高林密,洛河槽淺水緩,人類逐水而居,兩岸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多有不同,的確是山靈水秀、豐美肥沃之地。“漆沮河邊兩岸沙,繞堤十里盡桃花。”九曲洛水兩岸的萬畝桃林,陽春三月林相連花盛開,一片粉紅色的世界,天堂蟠桃園一樣秀麗,連洛河之水也變成了芳香四溢的“香水”。

長城是縱橫在同州大地上的龍脊、一道古老的風景線,戰國初期修築的魏西長城便沿洛岸一路行來,隨地勢高低起伏,歷經千年風雨仍氣勢恢弘,巍然不可侵犯。遍數洛河兩岸,中石器時代沙苑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梁家坡遺址、同堤和埝頭遺址,商代白村遺址、趙家遺址等文化遺產散佈,長春宮、金龍高塔、岱祠岑樓、豐圖義倉、八魚石墓群等文物瑰寶眾多,似珍珠項鍊串掛在碧水脖頸。風景優美之地必多有傳說,幾千年來民間一直有洛神宓妃、洛河神龜、龍首奇泉、子推卿避、萬春打虎……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傳承著鐮山上下、沙苑周邊、同州大地人文情懷,讓古樸的大荔充滿著好奇、充滿著神秘。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二)洛“水”美

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離不開河流,華夏文明源頭“河洛文化”即發於大荔,相傳龍馬負圖出黃河、神龜背書出洛河,先賢依此演八卦、劃九州,創造出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春秋末年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喟然嘆息“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孔子一生崇尚文王之治,他理想中的祥瑞景象之地便有東府大荔。《論語》雲:“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時至今日,兩千多年前老先人用原始工具鑿穿鐵鐮山而成的龍首渠,仍以洛惠渠的全新氣勢引洛澆灌大荔萬頃良田,滋養著全國聞名的現代農業基地和美麗鄉村。

洛河是溫柔的,如少女般清秀,多年來甚少發脾氣,默默滋養著這一方沃土一方人。關中“白菜心”大荔,80%的土地自流灌溉,洛河流經之處五穀豐登,秦川牛、同州羊、關中驢,黃花菜、西瓜、冬棗、花生,同州皮貨、同州特釀、“九品十三花”錦繡如華。大荔人堪稱當代大禹,識水、愛水、惜水如命,早早揮就了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的大文章大手筆。三年前,引洛水而成同州湖,千畝湖面清澈如泉,靜臥大荔城南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洛河活的靈魂展現無遺。

洛水滔滔勢欲東,落花流水醉春風。洛河水先東西而南北拱衛著中國內陸最大的沙漠綠洲——沙苑。遠古,沙苑為原始深湖,大禹治水時打破中條、秦嶺相連,導水而下,水出沙成。沙苑因洛水而靈,較其它沙漠地貌平生了許多飄渺、許多靈秀、許多神秘、許多風韻。曾幾何時,沙苑沙泉、沙井遍佈,鯽、鯉、鰍、鯰野生,人們栽藕種菱,洛水回紋旋一方,蔬果春林試馨香,頗有江南之風,自古為人間仙境、遊覽勝地,引得無數文人騷客“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大荔可謂“水鄉水城”,學界把洛河下游稱為沮洳之地,城北城東原為大片沼澤,通靈陂(今朝邑湖)算其中較大的一處,這些明水之區自唐代即是種稻、養羊和製鹽的好地方。唐玄宗朝同州刺史姜師度南自暢家村、北到長安屯村開渠5裡,引洛河水灌溉通靈陂400餘頃,周邊農田廣種水稻,“凡二千餘傾,內置屯十餘所,收穫萬計”。洛河邊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上乘,來自鐵鐮山的礦泉水便是“中國之冠,世界罕見”的神水。溫泉從地下300米深裂隙層噴出,水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醫飲兼用。有了礦泉水的滋養,孩子們的牙齒潔白漂亮了,老人的身子骨結實硬朗了,冬日裡縱使冰雪刺骨,龍頭流出的依然是冒著熱氣的溫水,洗衣做飯非常方便,美得大荔人心裡樂滋滋,整天見人就炫耀:我拿礦泉水洗腳裡!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三)洛“人”美

大荔“史”久“人”更久,洛水是絕對的“源頭”,流淌之處遍地人文。20萬年前“大荔人”在洛河岸邊刀耕火種,開創了光輝燦爛的史前文化,他們腦大腦靈,可謂“智人”的老祖宗。難怪大荔人和外地人調侃時總愛說“我們不是現在靈,老先人那時候就靈!”玩笑歸玩笑,史冊記載,春秋時期犬戎一支沿洛河進入建立大荔戎國,自此有了“大荔”的概念,也開創了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從衝突走向融合的重要實踐。後來,唐朝借回紇兵平定“安史之亂”,留戀關中沃土的回紇兵及家眷便也安置繁衍生息於洛河兩岸。因此,大荔縣的性情既有深厚的關中歷史文化積澱,同時也有帶有別樣的草原異域氣息,他們做人大氣、豪邁豁達,或相貌堂堂、氣宇軒昂,或溫文爾雅、文質彬彬,人人心如洛河般偉岸和流長。

大荔是古樸的,不華麗、不張揚,這正如包容溫婉的洛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驚駭浪不驚波,自在流行水擲梭。平淡也如人蘊藉,縈迴恰抱氣中和。”這種超然脫俗、幽菊清香般的氣質,正如樸實的洛河,真水無香(老子《道德經》)。洛河逶迤綿長依戀大荔,收穫美麗甜蜜播種美好希望,養育千千萬萬“奓氣”的大荔人,這是歷史的巧合更是發展的必然。

追古撫今,洛河兩岸盡是人中翹楚,厲聲諫君的西周卿士芮良夫、統一南北朝的大隋文帝楊堅、獨步金代的金石家党懷英、明代曠世奇才韓邦奇韓邦靖兄弟、關中入閣第一人馬自強、冒犯慈禧太后的清東閣大學士閻敬銘、怒罵蔣介石的民主人士張奚若、勇為祖國獻石油的“鐵人”王進喜、讓計算機甘拜下風的速算大師史豐收……以及馬廷海、郟臘香、張有耀、趙賢若等一大批全國勞模,個個忠義報國、愛土戀鄉、仁心宅厚、敢咥奓事。他們生在洛河邊、暢飲同源水,骨子裡滿滿是生、噌、愣、倔,這就是真性情的大荔人。大荔近幾年高鐵高速般發展的核心因素也是人,前進中大荔是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輪,千萬個傑出代表就是有勇有謀的舵手,美麗人民助推了美麗大荔築夢遠航。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親河

洛河,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堅韌執著追求;洛河,是一幅連綿不盡的畫卷,需要用心品享;洛河,是一部扣人心絃的劇本,不盡精彩連綿輝煌。放眼未來,中正平和、美麗和諧的大荔必將大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