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 筆法不精,造詣難成

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 筆法不精,造詣難成

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筆法不精,造詣難成。張海先生是著名的書法家,號稱諸書皆成。但是在筆者看來,諸書皆成一般來說是對一位書法家的客套話。傳統書法,博大精深,就算是窮其一生,也難達諸書皆成的全才水準。能攻其一門,成一體之功,也算是書法修養得功力的不錯收穫。

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 筆法不精,造詣難成

所以說,張海先生的書法有諸書皆成的說法,實屬評價書法名家的一種套路,並不是功隨其名的真實。張海寫書法,雖然是名家風采,但是缺乏大家功力,他的書法沾著中書協曾任一把手的光芒,被人們高看一眼,其中就有著名人效應的推動。就書法論書法,如果拋開張海先生頭頂的名人光環不論,只從純粹的書法技法來看張海的書法水準,總是不成美滿圓功,他書法的漏洞不足還是比較多的。

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 筆法不精,造詣難成

筆者僅從筆畫的細節上來看張海的書法,就發現他的書法在點、鉤、折這三種筆畫的書寫上,都存在這樣或那麼的書法毛病,歸納為張海書法的三種敗筆,分而淺論,拋磚引玉,與大家討論一下。功淺道薄,如果言之不準,萬望方家海涵。

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 筆法不精,造詣難成

張海書法的第一種敗筆,體現在點畫上。他的書法寫點畫,點無神。書法用筆,點畫應該是精彩之處,點能成動,神采飛揚才是正宗。可是張海書法寫點畫,一點不生爍爍,二點不成顧盼,三點不成瀟灑,四點呆板一行。這四種點畫,張海在處理的時候,有時候是輕觸紙面,應付而過,有時候則是漫拖一筆,散漫失神。比如豎心旁的左邊一點,應該順筆勢顧應右邊一點,但是張海書法時,卻把左邊一點向下縱拖,把點畫拖成了長豎,不但失神采,而且違法度,也算是把字給寫錯了。此為點無神的書法敗筆,體現著張海書法的筆法不精的問題,造詣水準被拉低了。

張海書法的第二種敗筆,是鉤畫,鉤向左出,出成長彎,鉤能兜底,實為敗筆。一般來說,書法的鉤就是鉤,變化也是出鋒與散鋒藏鋒的變化,無論如何變化,不能失去了鉤畫的原態本形,這才是鉤出銳氣的書法正確結果。但是張海書法寫鉤畫時,故意向下繞一個大彎,然後向左出一長筆,鉤畫形成了鼠尾狀態,向上兜住字體,恰如老鼠坐地立身探觀的奇怪形狀,書法成瑣觀,實在不美觀。此為鉤不生鋒芒,兜底顯醜的第二種敗筆。同樣體現了張海書法的筆法精準度不高,造詣難成大觀。

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 筆法不精,造詣難成

張海書法的第三種敗筆,是折筆,折聳肩,很難受。不可否認,書法的折筆是比較難寫的,如果滑折而過,則會顯得筆法油滑,沒有勁道感。如果頓筆而折,則容易生成豬墨堆積,形成頓結,不流暢。張海書在寫折筆的時候,明顯沒有完全掌握折筆的精確手法,屬於頓筆折過,行筆速度是可以的,一閃輕頓而折過,但是行筆的方向卻不太準確。在折出之前,筆勢過於上挑,結果折筆離軌,折跡形成了懶人聳肩的樣子,不但沒有生髮出力道,還有敗書法的精神,這就是折筆成聳肩,敗筆失精神的毛病。折聳肩,把張海書法筆法不精的問題又揭示了一次,難成造詣。

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 筆法不精,造詣難成

最後再歸納一下張海書法的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三種敗筆,正是筆法不精,難成造詣的因果現象,從而影響了張海書法的大家品質。此為一家之言,敬請指正。不知愛好書法的朋友們,對張海書法有何觀感?敬請留言分享。

張海書法三種敗筆:點無神,鉤兜底,折聳肩 筆法不精,造詣難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