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2018年8月7日,北京時間21時31分,我們將迎來今年的第13個節氣——立秋

立秋,是隸屬於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古人概括的立秋物候是: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意思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我們每年都在經歷“立秋”這個節氣,但你真的瞭解它嗎?史君在此時節,特別奉上“節氣小課堂”:關於立秋,你還不知道的那些趣聞。

立秋不等於入秋

對於立秋,或許有很多小夥伴舉手表示疑惑:明明馬上要立秋了,為什麼天氣還是這麼熱?沒有半毛錢過秋天的感覺!

這是因為中國地理面積的廣闊,即使時令到了立秋這天,仍有516萬平方公里處於夏季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立秋時節,只有東北、華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區相繼入秋。而全國大規模的入秋戰役,是在白露、秋分時節。你的家鄉會在什麼時候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涼意呢?快在下圖中找找看!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看完這張表我們默默地發現:大部分南方城市將在九月中旬到十月下旬這段時間逐步入秋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正如南方人們常說:“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前半句略顯誇張,但後半句確是實情。不禁同情起南方的小夥伴們,看來你們“赫赫炎炎,烈烈暉暉”的日子還遠未結束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通常每年的“七下八上”,是全國多數地區最熱的時期。立秋,是揪著最熱旬的尾巴來到我們面前的,依然承襲著暑熱的本色

雖然謂之“秋”,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的節氣

立秋時糾結的古人

立秋時的天氣應當是什麼樣的呢?古人對此的期待可謂是“非常糾結”。有人希望下雨:“立秋無雨甚堪憂。”有人希望晴天:“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如果大家一起燒香祈願,各路神仙怕也為難。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對天氣的不同期待,與作物的類別及其生長期相關。立秋時臨近收割的作物,人們希望晴暖天氣加速黃熟。如果立秋時尚在生長的作物,人們希望能有充足的雨露滋潤。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立秋之後,沿海地區的風開始變得強勁,“排空疑有鬼神戲,對面不見人語音”。而沿海地區的古人對立秋是天氣的期待更是糾結: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裂殘火傘作羅紋,蕭颯聲來退暑氛。

又恐風潮壞棉稻,東南莫起海沙雲。

這首晚清上海文人的竹枝詞,描繪了當年城中人們對臺風矛盾心理,也就是既想又怕。想颱風,是因為悶熱的天氣,若有一場淋漓盡致的颱風襲來,在風雨蕭颯中暑氣盡退,那可是相當愉快。

怕颱風,是因為它來得太兇猛,會破壞農田,影響收成。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為什麼農曆六月過“生日”的這麼多

如果我們翻閱日曆,會發現今年立秋的日子是農曆六月廿六。在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各路“大神”乃至農作物都有自己的“生日”,它們還很“喜歡”生在農曆六月呢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下面這些“生日”或許無關科學,只是民間的俚俗而已,但頗具意味。比如龍王爺的“生日”是農曆六月十三,土地爺的“生日”是農曆六月二十六。或許這些“生日”只是某人信口一說,然後眾人以此作為定例。

但仔細想來,在雨熱同季的季風氣候地區,

農曆六月雨水最多,天氣最熱,土地上草木最繁盛。為什麼龍王爺和土地爺的“生日”都是在農曆六月呢?或許是人們覺得負責行雲布雨的龍王爺和負責長養萬物的土地爺在慶賀自己生日的時候,才會最慷慨地施恩於眾生吧。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春祈秋報:什麼是秋社?

在中國古代社會,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穀神,即祭社稷,後來"社稷"就被用來借指國家

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分別稱為春社和秋社。春社敬拜土地神以祈求豐收,秋社敬拜土地神以酬謝豐收。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對於秋社的描述,往往是“遊冶之盛,百戲競集,觀者如堵”的盛況。在春社、秋社時,人們圍聚在一起,謂為社會。當然,現代的“社會”一詞,已經異於古義。

韓愈有句詩描述了秋社:“麥苗含遂桑生葚,共向田頭樂社神。”這就如同春天時向諸神說:“Can I ask you a favor?”然後秋天時再對諸神說:“Thank you for your help!”或許,諸神會接一句:“You are welcome.

推薦書目

《二十四節氣志》

萬惡的立秋不入秋,一張圖告訴你何時不用靠空調續命!

宋英傑 著

中信出版集團

《二十四節氣志》是中國氣象先生宋英傑潛心之作。憑藉多年強大的專業積累和知識功底,他首次從氣象大數據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二十四節氣的文、理、古、今

讀者不僅能看到傳統節氣知識,更能瞭解節氣隨時代的演變和發展。秦大河、馬未都、白巖松、梁冬、樊登、俞白眉聯袂推薦!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內心記錄生活律動的方式,是曆法之外的歷法,是歲時生活的句讀和標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