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沒那麼容易

活下去没那么容易

本文寫於2003年10月

——中國Internet生態分析

無憂工作網www.51job.com總經理甄榮輝在北京和搜狐張朝陽一起開會,席間,有人問張朝陽,搜狐和新浪有什麼區別?張朝陽答:“新浪是做華人的,我們是中文的。”張朝陽的回答差點把甄榮輝嘴笑歪,但他還是忍住沒笑出聲來。“贏家全贏。我真的想不清楚華人和中文有什麼分別?”

阿里巴巴中國區總經理雷文超一臉真誠,他說:“如果給我一萬美元,新浪、搜狐、網易三種股票讓我買,搜狐、網易5美元一股,新浪20美元一股,我還是願意買新浪的股票。這是我的真心話。”

易趣董事長邵亦波亦不相信中國再過5年、10年會有超過兩個以上的獨立門戶網站,但是他認為,搜狐、網易實力上並不比新浪差很多,5美元和20美元的股票差距不符合實際情況。“產生這種背離結果的原因是,搜狐、網易過早地進入了股票公眾市場,而公眾市場對公司的把握能力比風險投資要差很多。”在邵亦波看來,新浪、網易、搜狐還要有一番廝殺,鹿死誰手還很難說,但提及易趣與雅寶有什麼區別,邵亦波當仁不讓,斬釘截鐵地說:“最大的區別是易趣比雅寶大三倍。”而且,“C2C是最‘通吃’的商業模式,易趣要建立的壁壘不是領先一天、兩天,而是要讓任何一個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很難超越。目前,易趣已經在用戶、管理人員、融資、合作伙伴方面建立起了良性循環,這種良性循環一旦運轉起來,和競爭對手的距離會越拉越大。”

雅寶總裁吳鐵當然也斬釘截鐵地不同意邵亦波“大三倍”的說法,據吳鐵講,雅寶用不到易趣1/3的投入,獲得了和易趣差不多相同的市場份額。“雅寶是中國第一個做拍賣的網站,但8848之後,嚷嚷最兇的就是以拍賣形式存在的電子商務。”吳鐵感嘆,“一開始就參與了一場殘酷的市場競爭。”

邵亦波1999年5月從美國回來,6月就知道中國有個雅寶,但他還是要做和雅寶一樣的事情,他覺得,雅寶早一兩個月不要緊,只要不早一年半載就行。

2000年8月4日,中原標局www.chinbid.com還在中國.com華南論壇上大講北有雅寶,東有易趣,南有中原標局,18天過去,8月22日,邵亦波就在廣州宣佈了購併中原標局。

此前,易趣剛剛收購了手機新天地www.5291.com和虎嘉網www.whogot.com,一路風頭正勁的邵亦波並非無懈可擊,他也有無法直面的難題,比如,面對“C2C怎樣掙錢?”邵亦波會機敏地反駁,“如果我現在就想得很清楚,明天易趣就上市了。”比如,易趣和ebay有什麼不同?邵亦波會答:“太多了,一言難盡。”所以,也就不說了。

靠風險投資活得很滋潤的邵亦波特別地讚美風險投資,“風險投資給了許多沒想好的創新以機會,讓大家去試,創新本身就不一定會成功。”“風險投資使創新成功的機會增大了,100年前的工業革命,如果有風險投資,那場革命能做得更大。”

邵亦波贏在風險投資,但是,雅寶的蘇啟強、吳鐵、趙文權才是真正的商人,而且是中關村最優秀的一群商人,邵亦波們卻還是一群學生。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創新就是蛻皮

阿里巴巴也是靠風險投資支撐著的創新,但阿里巴巴中國區總經理雷文超承認,最近幾個月在阿里巴巴上看不到實質性的變化,“阿里巴巴在創新和個性方面前段走得不錯,但是,在內困(內部能力匱乏)外壓(來自風險投資)的狀態下,網站很容易走偏,四、五、六三個月,我們在慢慢調整”。阿里巴巴正經歷著創新的陣痛。“從零開始,是一張白紙,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但是,當紙上已經畫了一個框架,又不想徹底放棄這個框架,想改過來是非常痛苦的事。”

“蛻皮”當然是痛苦的,當.com技術底蘊不夠,技術人員沒有將一個網站倒過來重新做一遍的能力時,尤為痛苦。所以,早些時候的中國ICP是Information Copy and Plaster(信息複製粘貼),他們不去創新,而且,命運比創新者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直在Copy的新浪比一直在創新的Chinabyte結果要好很多。

copy to copy的後果是,即便楊震霆這樣著名的Internet撰稿人,也寫不出10個最喜歡的中文網站。在編輯的強逼之下,楊震霆思前想後,還是想不出10個來。“除了自己公司的網站,真心實意地想去看,再要數出10個還真不容易。” www.i100corp.com副總裁黃次南很敬佩楊震霆敬業地喜歡自己公司的網站,在深圳最早一批做Internet的黃次南一度最怕看自己公司的網站,因為“我全部知道哪些都是從哪裡Copy來的。”

一年之前,copy to copy是正道,現在不是。現在Internet上業已有了2萬多箇中文網站。看到大傢什麼東西都做了,連根針都插不進去,做完163.net,楊震霆毅然選擇了和張靜君去做Internet諮詢顧問公司,“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創新,反正直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和我們模式一樣的Internet諮詢顧問公司。”

做諮詢公司的楊震霆一直奇怪直到現在還有人前來諮詢怎樣做一個和阿里巴巴一樣的網站。楊震霆問來人,怎樣和阿里巴巴競爭?來人說:內容上比阿里巴巴做得好,技術上比阿里巴巴先進 ;楊震霆問來人,有多少錢?來人說 :5000萬元 ;楊震霆告訴他,要讓別人知道他在內容上比阿里巴巴好,至少要有1.5億元。

在楊震霆眼裡,中國最創新的.com曾經是網易,“可惜它後來越來越不創新了。”丁磊又何嘗不想創新,但創新不是一廂情願的事,創新不僅需要頭腦與勇氣,更需要風險投資支持。風險投資現在寫給.com CEO們的E-mail充滿了sales,風險投資已經開始抱怨.com們只會做市場,不會做銷售,風險投資已經開始要求.com們贏利。

如果沒有了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com何來創新?沒有創新支撐的想象空間,又何來追加的風險投資?不幸的中國.com現在恰恰陷入了這個創新的死循環。要打破這個死循環,必須通過流血,通過倒閉,通過兼併,通過淘汰,來剔除肌體中的不良成份,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com重新展現出活力,重新啟動。

網大CEO蔣繼寧剛剛又拿到一筆風險投資,但這一筆和上一筆不同,蔣繼寧笑稱,風險投資也在創新,“從原來要流量變成現在開始要賺錢。”沒再拿到風險投資的CEO們笑不起來了,他們開始面臨短期和長期的雙重壓力——短期要養活自己,遠期還要給投資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間。

所有的資本都帶有嗜血性,風險資本也不例外,以前我們只看到其慷慨大方和含情脈脈的一面,是因為極度的狂熱掩蓋其壓榨、貪婪以及殘酷的一面。浮華散盡,是嚴酷的現實。

中國.com中充滿了死亡還是生存的判斷,為了生存,夢想家和熱訊合併了,它的副總裁徐金海說:“稍早的時候,拿一張.com名片給別人,很趾高氣揚的,感覺非常好,現在遞過去一張.com名片,感覺非常緊張。”

商業模式是老鷹捕鼠

1999年夏,北京圖書館附近的一個酒館中,周鴻禕問書生公司董事長王東臨,中文網址有沒有前途,王東臨說有前途,接著,周鴻禕開始擔心,後來者投一大筆錢做個更好的怎麼辦?周鴻禕後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一是找IDG等風險投資進來;二是不停地豐富完善更新商業模式,繼中文網址之後,3721先後推出了網絡名片、網絡書籤、網絡特快等多項與中文網址沒太多關係的服務。

藍點董事長康哲稱,他是一隻老鷹,中文Linux是隻老鼠。“老鼠肯定在跑,高空中的老鷹要捕到老鼠,必須在空中不停地調試,否則,俯衝下去,沒抓到老鼠,只能撞到黃土。”

藍點抓到中國第一個內核漢化Linux後,得以半年上市。“吃了只小老鼠,覺得很爽,但前面還有一隻兔子。”所以,“要將創新變成企業的文化”;所以,“商業模式一定要變,不可能一勞永逸,用捕老鼠的商業模式抓兔子肯定行。我們的商業計劃書現在都不知道是第幾個版本了,今年年底,我們準備做第二個IPO,在香港上市。”藍點在香港上市想捕的兔子是Linux進入智能家電領域的嵌入式平臺。

藍點在美國做第一次IPO的時候,很多人不看好,因為怎麼看都不像能做大的樣子,因為美國沒有現成的例子。早些時候,商業計劃只要寫清楚,這種模式抄自於美國那種成功的模式,或者含蓄一點說,這種商業模式有一種很成功的美國模式作為參考,而且,這種模式符合中國國情。那時寫清楚這些就是一個好的商業計劃書了,現在不行了,風險投資商捂緊了自己的口袋。

藍點成功於它3個月就贏利了,成功於他在別人看不到錢的地方賺到了錢。康哲願意做“小池塘裡面的一條大魚”,不相信“贏者通吃”,“我們在小池塘裡,吃得很滋潤”。

中國頻道董事長龔少暉申請ICANN一級註冊商的時候,小得自己都不敢正視自己,但是當龔少暉在競爭對手還沒弄明白打破NSI壟斷意味著什麼的時候,率先在中國取得和AOL同等地位的域名註冊服務商資格,以此得到了長足發展。而當競爭對手開始積極申請ICANN一級註冊商資格的時候,龔少暉又在美國硅谷收購了風雲網,做起了基於域名的4E電子商務。“從模式上講,我們都是在做一個美國版的商業模式,所以,速度創新就顯得很重要,我要在別人在抄我的時候,已經超越了自己。”中國頻道正在籌劃在香港上市。

相比龔少暉,康哲更能感到創新的壓力,因為Linux作為自由軟件,要公開源代碼,後來者隨時可以和領先者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誰創新慢了,誰就沒戲了。誰躺在創新的功勞簿上,誰就是在等死。

農民穿上西裝

在.com面前,金蝶總裁徐少春稱自己年齡大了,稱金蝶公司成了一個傳統公司,但是,說完這些,他又開始得意於現在“越往後臺技術走越安全”的時局。

徐少春承認,創新就是生活,但他又說,“創新的生活很刺激,也很有意思,但這是一種單身生活,.com能找到好的傳統企業結合,嫁給他們,我想未來的生活一定色彩斑斕。”

攜程旅行網副總裁成軍不這麼看,在他眼裡,單純的傳統企業上網就和農民穿西服一樣不協調。如果一定要“鼠標加水泥”,成軍也一定是娶過來,而不是嫁過去。

現在的成軍一看到別人將“攜程旅行網”寫成“攜程旅遊網”,就會和人急,他太怕別人將攜程網看做旅遊網站了,在他眼裡,旅遊網站只是傳統企業上網,沒多大意思。

攜程網開始做的時候,Internet上已經有了四百多家中文旅遊網站,但“其中的95%都在為其他人打工,因為他們只是在網站上提供一些旅遊信息而已。”

攜程網進來,只做定房,現在做到了每月一萬多間夜,迅速超過了所有傳統的定房公司,成為中國第一,並在近日收購了國內最大的一家傳統訂票中心。成軍說,攜程網絕對不會去做旅遊,“組團業務是人與人的直接溝通,我們肯定做不過傳統的旅行社。”

鼠標加水泥是趨勢,但卻不是救命稻草。Internet是Internet,傳統企業是傳統企業,兩者戀愛是容易的,結婚卻是困難的。攜程網三下兩下就擊敗旅行社網站是很好的例證,企業上網運動似地在搞,也沒搞出什麼名堂是很好的反證。

農民穿上西服,不換腦筋依然是個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