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亞運會獲得金牌的中國選手,國家體育總局僅僅只獎勵3萬塊?

散兵有勇


與奧運會、全運會相比,中國奪金運動員在亞運會的獎金真不算多,國家體育總局給運動員的獎勵是3萬塊人民幣,地方體育局和贊助商也可能給摘金健兒金額不等的獎勵。而奧運會冠軍的獎金通常是50萬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獎勵;全運會冠軍由於與地方官員政績掛鉤,獎勵額度甚至並不低於奧運會。


為什麼亞運會冠軍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因為相比於奧運會冠軍來說,亞運會冠軍太多啦,許多亞運金牌獲得者並不代表世界頂級水平。物以稀為貴,奧運冠軍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影響力被無限放大,相比之下亞運會冠軍太多啦,根本得不到足夠的關注,比如亞運舉重冠軍才力重病去世,生前非常窘迫。

全運會按理說含金量不及亞運會,但與地方官員政績息息相關,所以全運會金牌有時候比奧運會金牌得到的物質回報還大。在廣東等經濟強省,全運會冠軍獎金也是50萬起,而且很多省份會給金牌運動員解決住房、安排退役後的工作。


其實中國代表團亞運會冠軍3萬獎勵並不算特別少,日本代表團不會給亞洲冠軍任何獎金,韓國代表團給亞洲冠軍只有7000多人民幣,當然,成績特別突出的亞運冠軍可以免除兵役。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阿富汗代表團的獎勵只有200美元……而馬來西亞代表團的亞運金牌獎金是180多萬人民幣……


其實中國代表團的亞運會冠軍們的獎金也不是完全相同,像孫楊這樣的超級明星,肯定會得到中國泳協的額外獎金,會得到贊助商361度的鈔票(所以竭力遮蓋安踏LOGO),還應該會得到浙江省體育局的嘉獎。所以孫楊雅加達亞運會比下來,收入應該可以接近100萬。


楊華評論


3萬塊是國際體育總局定的亞運會金牌標準,但是個人覺得這個獎勵實在太低了,希望國家體育總局能夠上調獎金的標準。

關於這個問題,散兵還真的去查了一下資料。就拿我們參加1998年曼谷亞運會的比賽來看,那時候的金牌獲得者只有1萬塊的獎勵,考慮到當時的物價和現在不能同日而語,我覺得給1萬,也不少了,後來到了2006年的多哈亞運會,國家體育總局給運動員的獎勵增加到了3萬塊,這個獎勵一直到了現在。

可以說,亞運會的金牌含金量有點低啊,散兵覺得在怎麼樣,也是亞洲最高的洲際運動會,體育總局這點錢是否給的太少了呢,好在運動員所在的省份還有獎勵,一般發達的地區的省份會給金牌運動員5-10萬不等的獎勵,在加上一些企業的贊助費,全部加起來運動員應該也可以拿到一筆不小的獎金費用。

可以說,為國爭光的中國運動員,這點獎金還真的有點杯水車薪的味道。不要說跟娛樂明星相比,跟很多行業比起來,也少了很多。就拿這次拿到4枚金牌的游泳運動員孫楊來說,4枚金牌,國家給他的獎勵只有12萬元,算上扣稅什麼的,到手的也只有幾萬人民幣而已。就從這點來說,散兵必須要給所有運動員點贊和喝彩。

你們為祖國掙得了榮譽,讓五星紅旗一次次飄揚在國外的上空,拿的錢和獎勵卻那麼少,確實很不容易啊。這麼年復一年的訓練和比賽,不就是為了國家掙得榮譽嗎?

我記得張繼科以前說過這樣一番話:“運動員和娛樂明星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們可以看到五星紅旗在別的國家升起,那種民族自豪感是別的領域品嚐不到的味道的。”

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自媒體作者,我有必要說一聲,希望國家能夠提高運動員獎勵的標準,3萬塊的金牌標準,是否真的太低了呢?運動員畢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才拿到這枚寶貴金牌的。如果說比奧運會獎金低可以理解,但是大家想想3萬,還要交稅,這到手能有多少呢?


散兵有勇


個人感覺問題出的有些偏,回答難免要跑題。無論亞運會,奧運會,爭的是“名”而不是“利”。所以說運動員爭奪的也是名譽。國家名譽,個人名譽。說白了,運動員出征是“國家使命”,是在執行光榮而艱鉅的任務,是“職務行為”。亞運會取得冠軍,最大的收穫就是榮譽。戴上了金牌,奏響了國歌,升起了五星紅旗。載譽而歸,讓多少人羨慕,又有多少人妒忌。榮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花多少錢也買不到如此榮譽。三萬塊錢,是鼓勵,肯定,更是榮譽。如果要在獎勵後面贅上一個“金”字,三萬塊錢就有些洩氣。冠軍是運動員的最大成功,也是價值的體現。冠軍的價格不會在亞運會,奧運會上去體現。收入也不是靠三萬塊錢的獎勵。還有各式各樣的“錦標賽”,各種造型的獎盃,各大廠商的代言,各大媒體的廣告費,出席各種活動的勞務費。為金錢而戰的是商業比賽,是職業運動員,而不是國家隊。能代表國家隊出征,能身披五星紅旗,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奏響國歌,升起國旗,“金錢”就算個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旁人也就沒有必要說出三二一。


麻辣SC



亞運會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國家是會給獎勵的。這屆亞運會不知道是多少。不過之前的亞運會金牌獲得者國家體育總局一般獎勵3萬元左右。金牌獲得者所在單位,地區政府,地區體育局也會有獎勵,但是金額一般也都在幾萬元左右,甚至更少。可以說這樣的獎金與運動員帶來的榮譽確實不太相符。


之所以亞運會的金牌獎勵低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亞運會的整體水平不高,影響力不高,在如今奧運會吸引力都不像以前,更別說亞運會了。所以贊助商少,觀眾少,收視率也不高。影響力減小了,自然也不會得到太多獎金。


再者就是亞運會與主管單位,各個地方政府政績無關。這也讓各個體育局,地方政府等對亞運會也不是十分重視。甚至全運會的獎金也遠遠高於亞運會。因為全運會與政績有關,自然會讓政府去獎勵金牌獲得者。

亞運會整體水平不高,影響力小,不與政績掛鉤,自然獲得獎金也就不多。


但是這筆獎金對於一些小眾項目,冷門項目的運動員也不是小數目。他們也很努力訓練,但是因為從事項目沒那麼熱門,收入也就不高,這筆獎金多少也是筆回報。而像一些熱門項目,知名運動員獲得金牌會讓他們受到很多關注度,獲得更多代言,更多利益。

這的是同樣的金牌,帶來的收益卻天壤之別。應該給一些冷門項目獲獎選手多一些獎勵,他們付出巨大,讓祖國金牌榜上看起來無比璀璨啊,但帶來的收益卻與付出不成正比。多關心一下那些掙不到錢的運動員吧。


至誠體育


bb個毛線,怎麼沒見你們替那些守疆土的戰士說道說道,辛苦?誰生活不辛苦?比榮耀貢獻?比科學家牛?人家就不辛苦?錢不到位就不研究兩彈一星,不研究雜交水稻,啥都不用幹了?嘴上說著為國爭光心裡想著獎金這麼少,那就別去參賽呀,能為國爭光是榮耀,反過來就算體育沒了也不覺得少了什麼,關普通大眾屁事,每年投的錢真不行拿去做民生都好,還他媽想拿冠軍值不值得這種問題


暴躁又溫柔的珊珊


早知道孫楊不要這麼拼了,這12萬還不夠他買手錶呢233,拼死拼活,也就這麼點,還要被人貼上標籤,真是傻子一個。

反正下屆亞運會結束,中國就不會再有孫楊了,恭喜,孫楊可以退役去玩了,什麼中國游泳就讓後面的“孫楊”來做吧,呵呵!


swimlover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下簡單看下歷年來國家對於亞運會獲得金牌運動員的獎勵情況,

國家獎勵的冠軍獎金不低於3萬元人民幣,此外,所在的地方政府、體育局、廣告贊助商等,也會給一定比例的獎金。(1998年曼谷亞運會,冠軍獎金達到1萬元,2002年釜山亞運會時增加到了2萬,2006年多哈亞運會冠軍獎金上漲到了3萬元,2010年廣州亞運會冠軍獎金也是3萬元。)綜合獎勵應該在6萬元。同比東亞圈各國可知,韓國:金牌120萬韓元(約7236元人民幣),此外還有機會獲得免除兵役的優待。 日本:沒有獎金。日本只獎勵奧運冠軍,亞運冠軍得不到分文獎金。 朝鮮:除了物質方面的獎勵以外,還將授予各種各樣的稱號,將分得自己的住房,還有機會得到進口汽車。因為國家對賽事等級和項目重視不同金額獎勵也是不同的。

亞運會除了本土主場舉辦的北京和廣州受到關注外,此外人們對亞運會的關注度其實不高,亞運會對中國來說是雞肋的存在,遠遠不及國際奧運會,也不敵全運會各省市間的針鋒相對來的有看點。究其原因,是我們國家體育事業已經達到一個高度,至少在亞洲是處於王霸狀態,觀眾們關心的熱點從來就不是亞運金牌榜。主要是新人表現和其他體育明星娛樂花邊新聞。一定程度上人們可能也就不太那麼在意亞運會了,再看地方上的表現。亞運冠軍斷然不會引起地方上的足夠重視,因為“亞洲冠軍”一抓一大把,沒有“奧運冠軍”給力,帶不來豐厚的政績宣傳效益;亞運金牌也不像奧運金牌那樣計入全運會,各省體育局也就沒必要為亞運冠軍“鋪張浪費”了。

當然個人榮耀始終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中國體育目前還是舉國體制,遠沒有歐美髮達國家對於體育是全民運動的那樣概念。希望獎牌排行榜不是國家主導的目的,金牌不是運動員沉重的負擔,獎牌政績不是體育主管部門和各級體育局考核標準。


無知腦癱的剋星


我個人認為:不要找各種藉口,每個能奪得冠軍的運動員,真是拚盡全力了,多麼地不容易呀!為什麼獎金不能提到五萬元。一來更好地增強大家奇冠的信心。二來沒有更多人的拚力報國,一次次國旗怎會升起。更何況四年苦練積力才顯一次身手,這點錢還不夠辛苦費呢


飛龍1797925


榮譽是國家的,努力是集體的,以後的後遺症是你自己的。你的成功離不開上級部門的領導,離不開教練們的幫助,離不開同志們的協助。給你三萬塊錢,趁現在年輕,好好享受,退役後該哪哪去!其餘的你就不用想了。


qzuser17221826


當五星紅旗在亞運、世界盃、奧運等領獎臺上一次又一次冉冉升起、高高飄揚的時候,凡是愛國的人民都會歡慶鼓舞、熱血沸騰、同唱國歌、為運動員為國爭光、帶著傷痛、為國拚命爭金牌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大家都來為他們點贊🎈為他們提高金牌每塊10萬待遇標準而吶喊🎈🎈🎈他們真的太辛苦了🎈太了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