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除掉一個人使蜀國滅亡推遲30年,此人是誰?

如無意外,諸葛亮臨終前除掉的那個人,該是魏延。

魏延其人,頗有勇略。在蜀漢的軍人集團裡,魏延不是一個人入夥,而是帶著部曲的。三國是亂世,一般的世家富貴豪族為保境安民,往往招募私兵,稱為部曲。漢制,一部為千人,部下設曲。周瑜投奔孫策時就有部曲1000多人。因此魏延在荊州時加盟蜀漢團隊,算是風投入股,是劉備荊州集團的核心成員之一。

劉備遇之甚厚,為了幫助魏延建立功勳,帶著他入蜀作戰,授其牙門將軍。劉備在219年做了漢中王,封五虎上將,魏延也領了鎮遠將軍,把蜀漢集團的北大門漢中都交給他來把守,當時記載是“一軍皆驚”,因為所有人都以為漢中太守必定是張飛做得。因此,足見劉備看重。221年,劉備做了皇帝,魏延又被授鎮北將軍,仍駐漢中。

諸葛亮臨終前除掉一個人使蜀國滅亡推遲30年,此人是誰?

(魏延不是白身,他有部曲)

在夷陵之戰前後,關羽、張飛、黃忠等老將以及新生代將領多已凋零,因此魏延與諸葛亮一起穩定了蜀漢局勢。魏延曾作為軍中前鋒,多次出擊魏國,最後官位做到了徵西大將軍、假節、封南鄭候。在蜀漢內部官位排行榜上,除了諸葛亮、劉剡,就只有魏延官位最大了。而劉剡雖然官拜“車騎大將軍”,但這個人沒有什麼真本事,只會當時名士清談,因此並不掌握實權。魏延實際上處於蜀漢軍政集團2號人物的位置。

劉琰倚靠自己的老資歷,與魏延有矛盾,諸葛亮讓劉琰寫了檢討書。書成後,不管他怎麼哭求,又把劉琰給打發回成都了。因此諸葛亮並沒有如演義裡所說認為魏延有反骨,要在臨終時設計殺他。直到五丈原事件前兩年,諸葛亮還對魏延頗有迴護,打壓了當時名義上的二號人物。

可是魏延自恃功高,又是武人出身,對丞相府長史楊儀很不滿。這並不難理解,作為諸葛亮的首席秘書長,必然要貫徹諸葛亮的意志。可是魏延對諸葛亮用兵謹慎的做法有不滿。“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本來就一肚子火,性情又高傲無人(關羽倒是跟魏延相好),官位大,脾氣也大,在蜀漢朝廷裡是一個人見人愁的刺頭,敬畏有加。可是“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諸葛亮臨終前除掉一個人使蜀國滅亡推遲30年,此人是誰?

(楊儀,行事真小人也)

諸葛亮去世前,曾召開過緊急作戰會議,沒有召魏延參加。諸葛亮打算徐徐退軍,讓楊儀先行,姜維居中,魏延殿後。魏延大為不解,按照順位繼承順序或者按照軍事正常流程,此時魏延在軍中的官位是最大的,指揮權理應由魏延來繼承。楊儀擔心魏延不同意,就派了蔣琬來探口風。魏延應該信得過蔣琬,就和盤托出,表明自己不願意撤軍。蔣琬應付了一下,回去報告楊儀。他們就按照諸葛亮去世前制定的退軍策略,不管魏延,先行退軍。

魏延被連擺兩道,心裡又急又氣。他自己一軍在前,輜重糧草無著,無法繼續進行作戰,退軍時安排他做殿後,實際上是將指揮權都交給了楊儀。魏延和楊儀兩人水火不容,楊儀以諸葛亮遺命的方式接管了軍隊的指揮權,這讓魏延難以接受。

魏延見到楊儀軍已經準備歸計,就自己先發撤兵命令,趕在楊儀前面撤退,還燒掉了棧道。楊儀也知道魏延存心生事,因此也星夜兼程。魏延和楊儀兩人都分別上書劉禪,指責對方謀反。

劉禪問董允和蔣琬,他們兩個都是文臣,平時見多了武將的飛揚跋扈,心裡本就傾向於文臣。他們雖然與諸葛亮交好,可他們是鴿派,並不支持北伐。因此他們在這時,都選擇了支持楊儀。

劉禪就讓蔣琬帶著御林軍北上,平定叛亂。

魏延在前方還不知後方已經將他定性為謀反,他還派兵佔據了南谷口,準備以叛逆的罪名誅殺楊儀。

楊儀軍中的何平大聲叫陣說:“丞相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怎麼敢叛亂?”蜀漢軍隊都知道諸葛亮平時與楊儀、姜維過從甚密,因此士兵們都認為這次魏延是錯的。魏延控制不住軍隊潰散,最後只好帶著幾個親信想逃亡到漢中。楊儀讓馬岱追上去,殺了他。

魏延的人頭送到楊儀案前,楊儀將之棄之於地,還踩上兩腳,說:惡奴,看你還能跟我做對?!全然沒有國失良將的悲痛。可見其人心性品質,不以謀國為重,何堪為主帥謀主?

諸葛亮臨終前除掉一個人使蜀國滅亡推遲30年,此人是誰?

(劉禪)

這時,蔣琬軍還沒有到,楊儀就將魏延人頭送到軍前,蔣琬就帶兵回成都了。魏延被誅殺三族。可嘆魏延散盡家財追隨蜀漢政權23年,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魏延不可能是叛亂,如果他要叛亂,為什麼還要往南走?直接往北投降司馬懿不就行了?所以魏延往南來,只是想殺掉楊儀,拿回軍隊指揮權(魏延懷疑楊儀假傳軍令,借諸葛亮去世擅自亂權)。

那麼,諸葛亮有沒有有意要除去魏延呢?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因為魏延的性情高傲,類似關羽,與蜀漢集團的荊州集團的很多人都搞不來關係。作為蜀漢集團碩果僅存的老將軍,魏延一旦成勢,這些文官將沒有一個能夠製得住他的。這與諸葛亮建議劉備殺劉封的邏輯是相同的,其最大目的是為了蜀漢政權的穩定。諸葛亮在生命彌留之際,放棄了有冒動傾向的魏延,轉而啟用他的“君子黨”。

可是,這樣並不符合諸葛亮的精神用兵的策略。如果諸葛亮故意把魏延逼上絕路,那麼怎麼可能讓魏延殿後呢?難道不怕魏延一咬牙,帶著所部軍馬投降了司馬懿?

所以諸葛亮應該是沒有誅殺魏延的計劃的,他特意把姜維放在隊伍中間,並告訴楊儀和姜維,如果魏延不肯定,就不管他,你們先退。諸葛亮認為魏延不會造反,他所有的部署,都是逼迫魏延就範,乖乖退軍。可諸葛亮沒有算到,這短短几天事態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人們的預計,魏延和楊儀互告謀反,最終兩軍火拼。

那麼,魏延如果不死,是否蜀漢就亡國了?

這是有極大可能的。

與劉封類似,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已經尾大難掉。那麼,以魏延的軍事設想,必然會發動風險係數高的奇襲活動。而諸葛亮認為勝算不高,打過去只是白白損失蜀漢的國力和人口,因此一直制約著魏延的用奇之法。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魏延之死,也算是一個陰差陽錯的結局吧。蜀漢集團幾乎所有的重要官僚都希望魏延死,他怎麼還能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