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家印包版「無人工廠」投產,印刷包裝變「朝陽產業」

近15000平方米的廠房有兩條流水線,只有8名大學畢業生在崗,採用傳統技術的工廠要達到這家工廠的產量,需要1000名工人。

最近,上海奉賢的一家“無人工廠”正式投產。近15000平方米的廠房有兩條流水線,只有8名大學畢業生在崗,負責操作軟件。其他“員工”,都是單臂機器人、碼垛機器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等自動化裝備。據估算,採用傳統技術的工廠要達到這家工廠的產量,需要1000名工人。

令人有些吃驚的是,“無人工廠”生產的不是汽車等高端製造業產品,而是印有字樣圖案的包裝紙箱和紙盒。包裝印刷和書刊印刷都不是朝陽產業,但這家企業走出了一條把夕陽產業變成朝陽的道路。

上海這家印包版“無人工廠”投產,印刷包裝變“朝陽產業”

奉賢的龍利得包裝印刷工廠幾乎無人

生產設備越來越聰明

兩年多前,龍利得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龍平決定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這家智慧工廠。在我國不少地方,包裝印刷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什麼要打造國內印刷業的第一家智慧工廠?老家在南匯的徐龍平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這幾年,作為一名企業家,他日益感受到人力、土地成本的壓力。雖然建智慧工廠的投入成本很高,但投產後能節省大量人力,廠房面積要比傳統的工廠小很多,還能大幅提高產能和成品率。我們管理團隊算了筆賬,覺得是划算的。

於是從2015年起,龍利得開始在奉賢建廠。

何為智慧工廠?常務副總經理徐強談了他的理解:德國的“工業4.0”概念與我國政府倡導的“兩化融合”(自動化與信息化融合)比較接近,重在打造智能設備互聯、工業大數據、智能應用3個上下互通、整體互聯的體系。奉賢的智慧工廠由運營物流智能、操作流程智能、產品轉換智能、倉儲智能、客戶端信息系統的商業智能等5個部分組成。

以客戶端信息系統的商業智能為例,它能解決印刷包裝客戶的一大“痛點”:下單後等待交貨是盲區,樣品寄送週期較長。為此,他們開發了ERP(企業資源計劃)雲平臺。它可以向客戶展示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製作的三維效果樣品,得到認可後立即生產。而且客戶“像在淘寶上購物那樣”,能通過雲平臺實時瞭解貨單生產進程及點位,得到現代精細化服務。

談到“上下互通、整體互聯”這一目標,徐強說,他們把ERP系統與生產設備上的生產管理系統、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系統連接在一起,使企業的管理信息能第一時間傳輸到每臺機器的芯片系統,控制生產環節;機器的芯片系統也能將生產數據傳輸到企業管理系統,讓企業優化管理。“隨著生產管理系統和PLC積累的數據越來越多,生產設備會越來越聰明,自行按照一套標準生產某種類型的產品。”

上海這家印包版“無人工廠”投產,印刷包裝變“朝陽產業”

單臂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在“無人工廠”運行

大幅節省人力和土地

“無人工廠”的建設需要軟硬件結合。所有的軟件系統都由龍利得自主研發,已獲得100多件專利授權。“近年來,我們招入了近90名研發人員,學歷以本科為主,還有復旦等名校的高材生呢。”徐龍平說。硬件方面,龍利得向中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的企業購買了自動化流水線、碼垛機器人、智能物流系統、印刷機等設備。令外國供貨商驚訝的是,這家中國企業並不是買來就用,而是通過自主研發的軟件,把不同廠商的設備連在一起,構建了一個貫穿產業鏈多個環節的智能系統。

據透露,為了建設“無人工廠”,龍利得已投入超過3.2億元。如今,這家工廠的兩條印刷線已正式投產,每小時可分別產出紙盒36000個、紙箱18000個。滿載生產時,日產值約200多萬元;同比節省人力約1000人次,節省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與傳統印刷線相比,成品率提高2.7%左右,每畝產出高3—4倍。

上海這家印包版“無人工廠”投產,印刷包裝變“朝陽產業”

單臂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在“無人工廠”運行

通過科技創新,徐龍平這位上海企業家嚐到了甜頭。今年,他當選“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已有近20家中外大客戶下單,等待“無人工廠”製造的產品。據瞭解,超過30%的美國比薩紙盒由龍利得生產,除了“無人工廠”,他們還自主研發出水性環保塗層和高清印刷技術,能將普通的瓦楞紙盒變成印有高清圖案字樣的食品級紙盒,得到了歐美企業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