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買假」也可追償,網購種子需謹慎,這些知識你得懂

“知假買假”也可追償,網購種子需謹慎,這些知識你得懂

近日,一篇名為《農戶網購買到假種子致絕收損失百萬 店主:知假買假》的報道在網上流傳,一時間,農民“知假買假”遭拒賠的消息引發熱議。

農民受損失得不到賠償,確實不是小事。那麼,事情的經過到底如何,農民是否會因為“代購”的“知假買假”行為而喪失索賠權利?在種子銷售領域是否允許“代購”出現?農民在網上購買種子又該注意哪些事項?

事件回顧

“知假買假”也可追償,網購種子需謹慎,這些知識你得懂

據媒體報道,貴州省黔西縣某合作社農民從安徽省休寧縣的朱裕家(個人)手中“代購”到了假的中藥材種子,造成了近百萬元損失,而“代購”的上家——江蘇省沭陽縣的淘寶賣家又稱其“知假買假”從而拒絕賠償。

在事件曝光後,貴州省種子管理站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查。據瞭解,黔西縣這個合作社確實是從個人手中購買的中藥材種子,只不過,“代購”朱裕家早已退還了農民的購種款,而合作社也在發現種子有問題後,第一時間通過其他渠道購買了種苗,進行了補種。

法律分析

“知假買假”也可追償,網購種子需謹慎,這些知識你得懂

業內專家表示,農民根本不用擔心“代購”會跑路,因為根據《種子法》的規定,種業領域並不存在代購這個身份,所謂“代購”也只是一種戲稱。“不論獲得種子的渠道為何,只要賣家沒有對種子進行再分裝,那麼性質就屬於銷售,出了問題需要直接負責。”

因此,對於黔西縣的農民來說,他們的損失當然要由朱裕家承擔。不過,另一個焦點隨之而來,以“防風”種子冒充“前胡”種子並聲稱朱裕家“知假買假”的淘寶店主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呢?

從法律上講,知假買假行為如果證據充分,可能影響索賠的數額,但並不改變賣家銷售假種子的事實。據瞭解,在《種子法》裡,以“此品種種子冒充其他品種種子”的行為明確界定為經營假種子,也就需要受到相應處罰。

對於朱裕家來說,他必須對農民負責,不過他的損失則可以向淘寶店主追償,這是《種子法》明確規定了的。在法律專家看來,“知假買假”並不是賣家逃避責任的藉口。

私買種子的無奈

“知假買假”也可追償,網購種子需謹慎,這些知識你得懂

大家都知道,從個人手中購買種子畢竟存在較大風險,《種子法》也不鼓勵個人銷售種子的行為,那麼很多農民為什麼還要網購種子呢?

事實上,目前省內很多地方,線下難以找到實體銷售中藥材種子的店面,供需之間存在不平衡。以事件中的貴州為例,當地農民過去習慣於種植水稻、玉米。近年來,隨著結構調整和扶貧等工作的開展,農民購種發生了改變。過去,主糧作物種子銷售市場較為完善,農民在村鎮經銷商處就可以買到正規種子;現在,大部分的中藥材、果樹等特色經濟作物種子種苗則通過地方政府集中統一採購。然而,地方政府集中統一採購畢竟有限,促使不少農戶冒險選擇網購等渠道滿足特色種子需求。

除了購物平臺上的網店,還有不少種子銷售商以良種場和良種研究所等為名開發網站進行種子銷售。但是這些所謂的良種場和良種研究所有不少是普通制種戶,他們將網站裝扮得挺正規,特別是在圖片上下功夫,把一些常規品種鼓吹得完美無缺。許多農民網友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從網上購買引種,結果種出來之後,與網站資料介紹的大不一樣,直呼上當。

網購種子注意事項

“知假買假”也可追償,網購種子需謹慎,這些知識你得懂

可見,農戶網購農作物種子,雖然快捷、直觀,但隱含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因此,選擇網購良種要擦亮眼睛,權衡利弊再做決定。

實在需要選擇網購,必須讓對方出具以下證明:①品種審定報告;②檢疫證明;③種子合格證;④生產經營許可證;⑤營業執照。

五者缺一不可,供種單位的全稱、聯繫人、地址、電話等情況一定要了解清楚。尤其是種子合格證、檢疫證明、品種審定報告三者缺一不可,如無以上證件,種子的可靠性就無法保障,你可要求退種、退款。如對方不同意退種退款,你可向供種方所在地縣、市以上種子管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反映情況,尋求幫助。

最後提醒大家,網購良種時千萬別忘了要發票或收據,萬一種子質量出了問題,這可是索賠的證據。此外,種子要留存一些,如果你購買的種子質量有問題,造成減產或失敗,必須在收穫之前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由當地政府部門責成供種單位來實地核實情況,解決賠償問題。如協商不成,可通過發帖、跟帖等方式對其形成壓力,敦促對方誠意解決,必要時可通過法律途徑來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