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於澳穗深十八載,從升學到工作,澳門醫生內地尋「舞台」

粵港澳大灣區為澳門青年就業和生活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但薪酬、文化、國民待遇等差異始終存在,加上與家人分開生活,都是影響澳門青年會否走入灣區的因素。本期灣區大視野,帶大家探訪一位在廣東生活、工作逾十八年的澳門醫生,說一說她如何決心走出舒適圈,長期廣東澳門兩地奔走,最終闖出事業一片天的故事。

穿梭於澳穗深十八載,從升學到工作,澳門醫生內地尋“舞臺”

澳門迴歸後選擇內地升學

作為澳門迴歸後第一批到內地讀書的大學生,談雅莉從大學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都在中山醫科大學(2001年與中山大學合併)就讀。當初她報考了澳門、臺灣和內地的大學,全部都錄取,但澳門迴歸祖國後的前景,讓她更看好到內地就學:“入內地前,曾參加很多社團活動,有機會參觀內地很多學校和高等教育機構,對內地有一定認識。迴歸時看了全程迴歸儀式,很鼓舞!”幾個月後,談雅莉就來到內地。

到了廣州讀書,談雅莉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來自全國的學生一起相處,有來自京城的、有農村的、有富貴家庭的、也有最底層的,都能接觸到,不像中學交流時接觸的都是最光鮮亮麗的一面,且當時廣州正處於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處處都在搞基建,都很亂。”

穿梭於澳穗深十八載,從升學到工作,澳門醫生內地尋“舞臺”

周圍環境的轉變並非大問題,“跟我關係不大,因為我在大學的生活圈子,就是一公里範圍。有次國慶前一晚出去吃飯,見到中華廣場非常熱鬧,才發覺外面的繁榮”。談雅莉坦言,唸書、生活有苦有淚,“中山醫科大學眾所周知是最辛苦最累的”,順利畢業拿到學位的一刻,她長舒了一口氣,形容是“經歷了種種奇蹟”。

本科畢業後,談雅莉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移植科,跟隨全國知名的器官移植專家何曉順教授實習。由於刻苦認真,獲得了留在科室就讀研究生的機會。當時中山附屬第一醫院承擔很多國家器官移植政策的工作,談雅莉吸收了很多新知識和經驗,也得到了一展所長的舞臺。她更一口氣完成博士學習,並留在了中大一院工作,開始她早期在內地工作的人生階段。

工資一千三難敵生活

以博士身份留院工作,並非一帆風順,首先面對的是薪酬問題:“2011年,博士留校工資是一千三百元人民幣。很遺憾,但也很努力工作,為市民也為醫學情懷,更為了中山醫的一份情”。

穿梭於澳穗深十八載,從升學到工作,澳門醫生內地尋“舞臺”

雖然後期工資有調整,但還是帶著惋惜,離開了中山一院。“生活始終是生活,自己也將近三十歲了,這個工資始終不夠”。適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正在高薪選才招聘,談雅莉被選中,加入權威專家盧寵茂的肝移植團隊。

經過兩、三年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肝膽胰科的工作後,隨著中山醫系統改革,有著中山醫情懷的談雅莉也選擇了再回母校任職。如今,談雅莉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她期望在醫療事業上更上一步:“

這裡是集醫療、教學、研究的機構,有國家醫療保障的基礎,承擔很多國家任務,是有機會展現學識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