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澳穗深十八载,从升学到工作,澳门医生内地寻“舞台”

粤港澳大湾区为澳门青年就业和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薪酬、文化、国民待遇等差异始终存在,加上与家人分开生活,都是影响澳门青年会否走入湾区的因素。本期湾区大视野,带大家探访一位在广东生活、工作逾十八年的澳门医生,说一说她如何决心走出舒适圈,长期广东澳门两地奔走,最终闯出事业一片天的故事。

穿梭于澳穗深十八载,从升学到工作,澳门医生内地寻“舞台”

澳门回归后选择内地升学

作为澳门回归后第一批到内地读书的大学生,谈雅莉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都在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与中山大学合并)就读。当初她报考了澳门、台湾和内地的大学,全部都录取,但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前景,让她更看好到内地就学:“入内地前,曾参加很多社团活动,有机会参观内地很多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对内地有一定认识。回归时看了全程回归仪式,很鼓舞!”几个月后,谈雅莉就来到内地。

到了广州读书,谈雅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来自全国的学生一起相处,有来自京城的、有农村的、有富贵家庭的、也有最底层的,都能接触到,不像中学交流时接触的都是最光鲜亮丽的一面,且当时广州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处处都在搞基建,都很乱。”

穿梭于澳穗深十八载,从升学到工作,澳门医生内地寻“舞台”

周围环境的转变并非大问题,“跟我关系不大,因为我在大学的生活圈子,就是一公里范围。有次国庆前一晚出去吃饭,见到中华广场非常热闹,才发觉外面的繁荣”。谈雅莉坦言,念书、生活有苦有泪,“中山医科大学众所周知是最辛苦最累的”,顺利毕业拿到学位的一刻,她长舒了一口气,形容是“经历了种种奇迹”。

本科毕业后,谈雅莉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科,跟随全国知名的器官移植专家何晓顺教授实习。由于刻苦认真,获得了留在科室就读研究生的机会。当时中山附属第一医院承担很多国家器官移植政策的工作,谈雅莉吸收了很多新知识和经验,也得到了一展所长的舞台。她更一口气完成博士学习,并留在了中大一院工作,开始她早期在内地工作的人生阶段。

工资一千三难敌生活

以博士身份留院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首先面对的是薪酬问题:“2011年,博士留校工资是一千三百元人民币。很遗憾,但也很努力工作,为市民也为医学情怀,更为了中山医的一份情”。

穿梭于澳穗深十八载,从升学到工作,澳门医生内地寻“舞台”

虽然后期工资有调整,但还是带着惋惜,离开了中山一院。“生活始终是生活,自己也将近三十岁了,这个工资始终不够”。适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在高薪选才招聘,谈雅莉被选中,加入权威专家卢宠茂的肝移植团队。

经过两、三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科的工作后,随着中山医系统改革,有着中山医情怀的谈雅莉也选择了再回母校任职。如今,谈雅莉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她期望在医疗事业上更上一步:“

这里是集医疗、教学、研究的机构,有国家医疗保障的基础,承担很多国家任务,是有机会展现学识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