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一个熊孩子到底有多困难?看完这个故事原谅我不地道的笑了

和闺蜜前几天一起带孩子到公园去玩,趁着孩子们在一边玩的时候,我们两个就坐在旁边长椅上聊天。

正聊到开心处,突然间一个球砸了过来,正中闺蜜脑门。然后就看到有两个漂亮的小女孩朝我们跑了过来。

因为都是有孩子的人,所以面对孩子时都自然而然生出一种爱屋及乌的感觉,即便是砸到头上有点疼,闺蜜也还是捡起旁边的球,决定心平气和的把球还给她们两个。

可是两个小女孩一来到我们面前,就气焰嚣张的用手指指着闺蜜说:“我们的球,把球还给我!”闺蜜看她们那表情动作,又好气又好笑,开玩笑的说:“这球是自动落到我头上的,那就是我的了,你们想要就好好跟我说哦。”

摧毁一个熊孩子到底有多困难?看完这个故事原谅我不地道的笑了

没想到两个小女孩听到闺蜜这样说,竟然过来对着闺蜜又踢又打,嘴里喊着:“还我们的球!”两个孩子相差年龄不大,明显是两姐妹,她们的母亲这时站在不远处,宠溺的看着她们,似乎在等待她们自己去解决这场争端。

闺蜜看两个小女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竟然是这样没素质,本来想教训一下她们的,但又怕遇上熊家长会跟她不死不休,于是灵机一动,决定换个方法教育一下她们,于是闺蜜指着那个小一点的女孩问另外一个:“这是你妹妹吗?”稍大一点那女孩翻了一个白眼,似乎觉得闺蜜很傻,不屑的说:“废话!”闺蜜故作惊讶的说:“真的是你妹妹呀?那怎么比你漂亮那么多?”

那个姐姐一听闺蜜说这话,脸都气白了,朝着闺蜜喊:“瞎说,别人都说我比她漂亮!”这时在一边的妹妹听到她姐姐这样说也生气了,对着姐姐喊道:“我才漂亮,人家都说我漂亮了!”

这时两姐妹为了谁更漂亮开始争执起来,后来竟然还哭了,就差打起来了。我和闺蜜在旁边暗自欢乐的看着这一幕。

终于两个女孩的母亲觉得不对劲走过来了,闺蜜怕遇到不讲道理的家长,就站起来把球往她怀里一送,说:“管管你家孩子吧。”然后站起来拉着我走开了。边走还边听到两姐妹争着问她妈妈是自己漂亮还是对方漂亮。

摧毁一个熊孩子到底有多困难?看完这个故事原谅我不地道的笑了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不乏这样的熊孩子。但是作为大人,我们这种摧毁熊孩子的行为是否过激,难道说服教育不是主要途径吗?以恶制恶的方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有的人会说:你不好好管教孩子,这个社会迟早会替你狠狠教训他!这话其实一点没错!子不教,父之过。熊孩子的每一次“无心之失”的背后,都是大人教育失职的体现——过度纵容、溺爱,遇事护短、狡辩,正是大人们这般那般的“不懂事”,造就了熊孩子的不懂事,而往往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性还都是从大人那里习得的。

但实际上,孩子小的时候,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很少有孩子会为某一件事所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在家庭教育当中,明明有些错误我们已经提醒孩子好多次了,他还是会犯。

摧毁一个熊孩子到底有多困难?看完这个故事原谅我不地道的笑了

当然,不是自己的孩子,无伤大雅的“教训”不是不能有,毕竟每个人都是有感情存在的,有时候遇到一些熊孩子的熊行为,真的是很想过去狠狠教训一通。但归根结底教育的根源还是在父母自己身上!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画什么样的内容,孩子显现得什么样的状态

柏拉图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础”。 家庭成员的社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

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之风。

俗话说得好:“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有的家长明明知道这样的纵容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却又偏偏装作视而不见,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自己的孩子是非不分,明明做的是错的,而如果家长不严加管束,孩子就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正确,久而久之便会得寸进尺,做出更出格的行为。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专注于儿童早教研究,爱旅游,爱看书,爱写作。如果喜欢我可关注我的头条号,也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