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出手不“凡” 一枚亚运金牌创浙江女沙新历史

王凡出手不“凡” 一枚亚运金牌创浙江女沙新历史

8月27日,亚运会女子沙排决赛,王凡/夏欣怡以2∶1(17∶21、21∶19、15∶10)战胜日本选手石井美树/村上惠,夺得冠军。

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这是王凡的第二次亚运之旅,四年前,她看着队友胸口的那枚金牌羡慕不已,四年之后,终于轮到她站上最高领奖台。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王凡夺冠的同时,也创造了浙江沙排的历史。

金牌的意义 是辉煌的延续,是历史的开启

在亚运会沙排的历史上,中国女队可谓是一枝独秀。除了1998年的曼谷亚运会仅获得第四名的成绩,最近12年,中国女队已经实现了四连冠。然而,沙排之于浙江,最好的成绩是王凡在仁川亚运会的第三名。此次,王凡把胸口的这枚奖牌从“铜”换成了“金”,既是中国女沙辉煌的延续,也为浙江女沙开创了一段全新的历史。

在半决赛结束之后,王凡就在采访时表达了对这枚金牌的渴望,“四年付出了很多东西,之前在这个项目上我们都是金牌,此次我们的目标也是冲着它来的。”在决赛之前,记者给王凡发去了“加油”的信息,她的回复是:“一定会拼尽全力!”

由于之前连续打比赛,王凡的身上出现了不少伤病,其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半月板损伤。“没有影响,我会尽力把它忘掉。”王凡说得很笃定,但赛场上的表现是不会骗人的。在小组赛阶段,王凡组合最大的问题就是慢热和不稳定,这纵然和队伍太过年轻有关,但谁又能否认,这里面没有伤病的原因?

金牌的背后 想回家陪伴爸妈,还有一些话想说

王凡很懂事,夺金之后,她把需要感谢的人都一一记在心里。她说,来到巨港后,中国代表团的领导给予中国沙排队很多关心和帮助,这种暖意也让她和队友感动。

她曾说,拿到金牌之后,最想感谢的人是自己的父母。王凡的父母都是排球运动员,而她10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1米78,也因此获得了省队的青睐,由此走上了沙排之路。“我现在就想陪陪爸妈。”一年到头都在外训练的王凡,能够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空了就会打电话回家,过年也很少有机会能回去。”作为嘉善县输送的运动员,王凡也有一些话想和“第二故乡”的人说,“希望通过这枚金牌,让大家进一步认识我,我知道嘉善是浙江女排的主场,排球氛围浓厚,其实大家也可以尝试下沙排,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对于未来,王凡已经放眼两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我希望还能代表国家队出战,希望在2020年,我们更加成熟,比上一届奥运会更有冲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