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膾炙人口的宋代古詩,只寫了兩句,道盡人生哲學

說起古詩,大家第一印象便是至少有四句的,或者六句、八句這類的形式,但在宋代,有一首殘缺的古詩,全詩只有兩句,卻能流傳至今,讀起來膾炙人口,道盡人生哲學。我們一起來品讀這首隻有兩句的詩歌,它有何理由能夠靠兩句就能打動千百年來的人們,能夠至今還在繼續沿用。

一首膾炙人口的宋代古詩,只寫了兩句,道盡人生哲學

古詩

這首詩的題目叫作《斷句》,詩的作者是蘇麟。這首詩本沒有題目,寫完後才加上去的,這首詩還和范仲淹有關。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詩歌原文: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一首膾炙人口的宋代古詩,只寫了兩句,道盡人生哲學

古詩

這兩句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很多場合都可能引用到這兩句詩句。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是指樓臺靠近水便更容易看到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面朝陽光這一面的花草樹木會長得更茂盛,更容易成為春天裡的一番美景。

然而這兩句還有很多引申意義,也充滿了智慧與哲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亦如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正是這個道理,佔據有利位置更容易獲得自己想得到的事物,和積極向上優秀的人一起,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潛能和決心,更容易看到優異的地方,然後自己能夠受之影響。

一首膾炙人口的宋代古詩,只寫了兩句,道盡人生哲學

古詩

這兩句詩看似簡單的道理,卻講述著深刻的道理,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然而這首詩的背後還有個故事,和范仲淹有關,讓人感嘆這兩句詩的用途十分絕妙。

在宋代,范仲淹是著名的人物,他來到杭州,鎮守此處,對待人們很好,也很有方法去治理,很多有才之人都得到了提升,但有個叫蘇麟的人,因為經常在外,不怎麼在當地,范仲淹有些忽略。蘇麟也想提升,但不好直接去說,於是苦想了很久,決定寫首詩送給范仲淹,以此表示自己的想法。這首詩便是著名的《斷句》,這兩句看似平常的詩句,暗含著自己的想法,范仲淹看到後便明白了,於是乎蘇麟也得到了范仲淹的賞識。

一首膾炙人口的宋代古詩,只寫了兩句,道盡人生哲學

古詩

因為這首詩簡短,卻又精闢,把人生的哲學和智慧表達出來,讀起來又朗朗上口膾炙人口,於是成了經典。致敬經典古詩,致敬傳統文化。(文/雲冗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