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書協創始人之一楊再春的書法風光不再,爲什麼?

趙仁斌


楊再春作為書協創始人之一,是著名書法家鄭誦先弟子,這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在北京書法界站住腳,創辦書協之後,開始做電視講座,開始聲名鵲起。

所以,至今無論他的水平高低,都已經有了不可忽視的地位,畢竟書法行業講究輩分。

楊再春近年來為何沒那麼火了?

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①書法風格的改變。

楊再春楷書底子最好,但是成名確是行草,行草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因為展覽需要和書風變革,很多老一輩名家都沒能跟上,所以就成了“非主流”。

這個以前我說過,老一輩書法家的行草風格和九十年代末明顯有區別,看1-5屆國展就可以看出來。書風逐漸從濃厚的個人風格轉向“守古”“創新”這兩點,守古就是繼承古人非常明顯,創新就是流行書風,這兩點不矛盾,在當時的國展作品中也有區別。比如沃興華,就是先守古後創新。

第三屆國展,個人風格比較濃。

第六屆國展1995年,這種就比較入古。

然後七八九屆都有流行書風和這種“守古”的作品。

這個時期有很多老書法家是入不了展的了,因為入展的標準變了,也因此同時電視講座開始從名家變成中青年名家,比如沃興華陳忠康等都是2000年左右登上熒幕。

一代新人換舊人。

②書法教育的大頭在“網絡”,不在電視。

至今為止,電視臺書畫頻道依然有講座,不過好講座實在太少。從田蘊章錄《每日一字》火遍大江南北就可以知道,當時的網絡力量有多強,傳統書法教育還停留在電視上。

與此同時,說個特逗的事。當田蘊章從網絡書法教育火的時候,郭德綱也在那時候火遍大江南北,途徑也是“網絡”,把別人講相聲免費送票的習俗,硬生生給培養成“花錢聽相聲”,乃至今天專場最低“八百一張”。

我的天哪,明星演唱會能做到這個票價的人也不多吧。

二人都是天津人。

那些還停留在電視上,大賽上的人物,至今還沒飯轍。《相聲有新人》中有一堆青年,上過春晚,得過所有的相聲大獎,但是也只能拿一天200塊演出費。

時勢造英雄,來晚了,就沒了。

十年後的今天,所有人都在做“慕課”“網絡教育”,有誰還那麼出名呢?

今天的楊再春還在做《墨人說》,有幾個人知道呢?

③癌症

楊再春先生得過癌症,好像下了病危通知,那時候是人生低谷,所以也就錯過了很多可以做的事情。當時比較注重攝影一類的活動,畢竟遊山玩水,放鬆心情。

後來走出陰霾,才有了《墨人說》。

總結一下,楊再春是不可能火的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他的書法風格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社會,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楊再春做書法教育依舊是大家,很多體會,加上人生的閱歷侃侃而談,於談笑中學習進步。

很多人現在都反過來咬楊再春一口,說他行草誤人。我很不能理解,都幾十年過去了,是他真誤人,還是這些人太愚昧?

一把雙刃劍,有人用來披荊斬棘,有人用來砍自己。


最後替楊再春老師宣傳一下《墨人說》,這節目我看過兩集,真不錯。


梁宇航


說楊再春的書法風光不在並不十分確切。2012年3月楊再春被確診為癌症,此後進行了化療和治療,不過對書法的活動並沒有停止,還進行了環中國邊境自駕遊,拍了不少的圖片並配自己的書法作品,出版的書法、攝影作品集。2017年還來了新疆,包括伊犁,我認識的一位本土知名畫家還負責接待了楊再春先生。附圖就是在新疆的活動剪影。






就楊再春的書法,翰墨書道著實迷戀了幾年,雖然沒有學習過,但他出的書法字帖和書法教學光盤到是不少,包括硬筆書法字帖。從現在的眼光看,似乎楊再春的書法脫離了傳統書法一脈相承的路子,雖然非常有新意但按照傳統書法理論看,水平不高,線條形質內涵單薄,氣韻不夠質樸厚重,對傳統書法的繼承太少,經不起深入推敲,並且匠心和習氣太重,同時還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特別是和《淳化閣帖》以及二王一路書風比較,水平不高,繼承的太少。或許你會認為他的書法有魏碑書法的繼承元素,但和魏碑一路的書法來比較,仍然顯得單薄貧乏,氣息格調更談不上。總體感覺,他是在畫字,而不是傳統書法那樣的書寫,似乎離傳統越來越遠,純屬一條荒野之路。

以上言語之代表翰墨書道個人的膚淺意見,歡迎批評矯正。🙏











翰墨書道


主要是不耐看。傳承的太少,創新的過多,結果與江湖字很接近,甚至帶歪了一撥人。80年代的時候,書法的傳播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甚至好一點的字帖都比較少見,學書法的人也很難分清好壞。後來,隨著媒體的發達,各地的學書熱潮,讓書法越來越普及,大量的好作品和專業人士的湧現,老楊的書法也就逐漸暴露出他的短板。所以風光就不再了。


石一刀


還是那句老話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就先生的字整體上看潛心鑽研過的 ,逐一分開了去看一個字 ,浮 。不過我寫不了


陽光藝家


這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感觀是不一樣的。我看了有關楊老師的作品,覺得是傳承太少,江湖味濃,不值得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