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競亞運會創造歷史!他們早有遠見早早布局電競圈

據騰訊、36氪等媒體綜合

這幾天,大家應該都被“電競亞運會”刷屏了。不管是電競愛好者,還是各路媒體,甚至圍觀群眾,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點開一條條新聞。你可以不知道誰是“Uzi”,你可以看不懂賽場上10個人對著電腦在進行何等程度的“戰鬥”,但當你看到六位中國小夥子身披國旗,《義勇軍進行曲》響徹雅加達體育館之時,無人不為之動容。

今年8月,電子競技作為表演項目正式亮相雅加達亞運會的賽場,讓國內玩家激動不已。中國團隊由各大俱樂部的頂尖高手組成,稱得上是一支電競“夢之隊”。無論是賽前的選手討論,還是賽場上的激烈對抗,都成為玩家們熱議的話題。

“有生之年看到電競入亞,感動的熱淚盈眶啊啊”“電競的小夥伴們你們太給力了!你們是中國的驕傲!”“恭喜中國隊,痛失亞軍,含淚奪冠!!”

但是,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霍啟剛恰恰認為,“體育項目還要有智慧、策略、團隊合作等等元素才會讓賽事精彩。

央視新聞指出,電子競技同樣擁有著公平性、競賽性、觀賞性和不確定性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的特徵,在中國擁有著廣大的受眾市場,也有相匹配的職業聯賽。這些都是電競進入亞運的原因之一。

中國電競亞運會創造歷史!他們早有遠見早早佈局電競圈

資本市場早已佈局這片“藍海”

在亞運會為“電競”正名之前,資本市場就早已嗅到了電競行業的“錢味”,盯上電競這片“藍海”。

而在這一眾向“錢”看齊的公司中,首當其衝當屬騰訊,在本次亞運會公佈的六款遊戲中,歸屬於騰訊旗下的就佔了一半,這三款分別是《英雄聯盟》、《Arena of Valor》(王者榮耀國際版)以及《皇室戰爭》。

事實上,自2016年品牌成立以來,騰訊電競就一直在推動電競產業的發展;在2017年,騰訊提出中國電競的“黃金五年”;今年UP大會上騰訊電競將“體育化”作為核心,深度佈局,並且宣佈2018年將從賽事、產業、教育、政策規範及區域建設等多模塊進行全面升級。

除去騰訊電競,蘇寧、阿里體育和一眾A股公司也都已早早佈局。

在2015年12月,蘇寧運營的電子競技聯盟SES推出系列賽事,這是第一個由大型電商平臺主導的電競比賽。緊接著,阿里體育在2016年3月斥資上億元推出電競平臺並舉辦原創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WESG。

2017年,手上沒有好的電競遊戲,第三方賽事受制於版權等問題的阿里體育,通過與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積極參與亞奧理事會各項賽事的市場開發工作,為阿里佈局電子競技打開另一番局面。

中國電競亞運會創造歷史!他們早有遠見早早佈局電競圈

新興資本助力中國電競

電競入亞的幕後推動者——中國香港霍家“二代”霍啟剛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眼眶泛起了淚花,“上一次看比賽流淚,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看到郭晶晶拿到金牌的瞬間。”

此次亞運會電競頒獎禮上亞運會電競比賽是霍啟剛擔任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一職之後最看重的比賽,用他的話來說,甚至放下其他工作來為亞運會讓路。

“這是電競第一次出現在亞運會,只可以成功,不可以失敗,所以很多其他的工作都先放一邊。”

亞運會電競比賽剛結束,電競行業可能翻開新歷史。而在此之前,一批站在財富頂端的寵兒早已在這個領域浮沉多年。

2011年王思聰高調喊出“強勢進入,整合電競”的口號,一時間一批“二代”湧入其中。

因為王思聰的振臂一呼,電競徹底從小眾圈子走向了大眾,擁有一支電競戰隊成為了富二代們“掰手腕”的重要籌碼。

王思聰曾經在微博上說:“我交朋友從來不在乎他們有沒有錢,反正都沒有我有錢。”而後上海神秘富二代秦奮回覆道,“那我呢?”一時間,習慣了高調回應的王思聰也不知所措。

秦奮也擁有一支電競戰隊,這也是電競圈高調的老闆之一,另外的電競“富二代們”則更低調。

不久前,賭王何鴻燊之子何猷君宣佈加入電競大家庭,成立澳門電競總會並擔任首任會長。

另外,合生創展大股東朱孟依的大公子朱一航亦在電子競技圈摸爬滾打了5年,中國香港新世界三代鄭志剛、雛鷹農牧公子候閣亭、中國稀土控股公子蔣鑫等先後湧入電競圈,讓電競的故事更具有“錢“味了。

企鵝智酷報告顯示,2018中國電競市場規模將增至84.8億,用戶規模預計突破3億。去年,LPL(英雄聯盟聯賽)賽區全年賽事直播觀賽人次超過100億,而KPL(王者榮耀聯賽)去年的內容觀看和瀏覽量也突破了100億大關。這些數字代表著一種力量和趨勢,證明一個全民電競的時代正在來臨,用戶參與電競的程度更為大眾化了,這是電競行業發展的基礎。

THE END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群體意識的進步,電子競技早已經不被視為之前的洪水猛獸。而韓國大力發展電子競技產業所收穫的回報,也讓我們看到了這一新興產業所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相關政策開始鬆動,先是立項將電子競技列為國家所承認的正規的運動競技項目,而後更是發文,將電子競技產業列為國家未來重點發展和支持的對象——雖然目前而言,這僅僅是形式上的政策支持,但這代表著主流輿論對電子競技的看法已經做出了極大的改變。

而在國際上,電子競技已經成為一股新興的、不可阻擋的潮流。各種電競國際邀請賽如火如荼,電競職業選手也成為了一種深受年輕人歡迎和嚮往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