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作為以良心著稱的法國育碧土豆種植公司(誤),在其漫長的商業史裡經歷了不少的起伏。除了前些日子鬧的人盡皆知的維旺迪收購危機,其實早在2004年育碧便面臨過一次收購風波。而它首次面對的收購者並不是像維旺迪那樣的寡頭,而是更為“糟糕”的對手公司,美國EA。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快看啊,我們為玩家們臻選的法國土豆!”

說起這場收購風波,我們就不得不提起另一家關鍵公司——Crytek,正是因為它的引狼入室,育碧才會面臨被EA收購的風險。

農夫與蛇的故事——Crytek之痛

一見如故

1999年九月,土耳其裔德國人,科瓦特·耶爾裡、阿弗尼·耶爾裡和法盧克·耶爾裡三兄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柯堡建立Crytek。他們早期的一個項目是一部名為《X島:恐龍島迷蹤》(《X島》原本是一部小說)的技術展示Demo。這個Demo表明他們的遊戲引擎能夠顯示的畫面極限距離範圍遠超同時期其它引擎所能達到的。1999年的E3展會上,Crytek與英偉達接洽,而英偉達和多家媒體都對這部Demo表示出高度的關注。不久,Crytek與英偉達簽訂合同,《X島》成為了英偉達精視3系顯卡的基準測試軟件。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而Crytek的首部主要遊戲作品名為《英加盧斯》,是一部賽博朋克風的角色扮演類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曾於2000年的E3展會非公開地展示過。同年的歐洲計算機商貿展示會上,這個項目在英偉達的展位,與其它顯卡測試軟件一起公開展示,《英加盧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後來,這一項目卻因為資金流中斷,無疾而終。

我們把目光再放回育碧身上。此時,育碧旗下的射擊遊戲剛剛起步(湯姆·克蘭西系列)。育碧高層此時對於自家射擊遊戲的風格心存疑惑:是否只有高度擬真的射擊遊戲才會有人買?

抱著一種實驗性的想法,育碧採取了養蠱的手段——一方面,收購了紅色風暴工作室,開發湯姆·克蘭西系列遊戲,側重於寫實;另一方面則是再尋新的工作室,去開發風格脫離現實的射擊遊戲。不久後,對Crytek很感興趣的育碧,同Crytek方面接洽,希望他們能將《X島》的內容擴充為一部完整的3A級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這便促成了2004年發售的《孤島驚魂》。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初代《孤島驚魂》截圖

出於對《英加盧斯》早夭的不甘心,科瓦特·耶爾裡對這一盛情邀約表示高度重視。為了開發《孤島驚魂》,Crytek改良了原有的開發引擎,核心開發人員全都仔細並完整地閱讀過了《X島》小說。

分庭抗禮

2004年1月,《孤島驚魂》各平臺版本陸續發售。遊戲一經發售,Crytek馬上對外宣佈他們開發的遊戲引擎——先後用於開發《X島》與《孤島驚魂》的CryEngine可以有償對外授權。由於CryEngine的開發有育碧的資金流與技術人員加持,Crytek公然出售引擎使用權,被育碧高層視作不忠的行為。雙方從此互生嫌隙。

2004年2月的某日,德國警方基於一位前受拘留人員對Crytek使用非法軟件的證詞,在早間對Crytek的辦公處發起了突擊檢查。警方搜出比記錄在賬的要多得多的軟件拷貝,卻並未向Crytek發起公訴。事後,Crytek認為警方的這次突擊很可能就是育碧搞的鬼。但事實上育碧並不瞭解此事,於是對此全無回應。

同月,Crytek與EA宣佈了雙方就使用CryEngine開發全新系列遊戲的戰略合作關係,而合作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後來的《孤島危機》。Crytek對育碧不再留戀,而是選擇向各大開發商展示CryEngine所能達到的效果遠不止是《孤島驚魂》中的畫面。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當年被稱為顯卡殺手的《孤島危機》

來者不善

嗅覺像鯊魚一樣靈敏的EA趁此機會落井下石,狠狠地咬了育碧一大口——悄無聲息地購入育碧19.9%的股份。而按照法國法律,控股達到30%,就必須提出收購申請。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大家好,我是北美最糟糕的遊戲公司”

由於EA購入股份乾脆利落,育碧的高管全部不知情——直到EA正式對外宣稱持育碧股份比例的前一天才得知這一消息。這意味著EA成為了僅次於育碧創始人—吉勒莫特家族以外的第二大股東,育碧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陷入了一場併購談判之中。

最恐怖的是,EA的高層似乎很是喜歡併購一家遊戲公司然後把它拆得七零八落。或是直接榨乾這家公司的一切價值,然後再把它徹底打碎,使之完全湮沒在歷史紅塵中。

坐在辦公室裡的五個吉勒莫特一下子炸毛了。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動用所有手段去阻止這件事,他們甚至還請求法國政府官員出面斡旋,聲稱“EA為了熄滅法國遊戲製作者的熱情,為了搶佔市場,惡意地併購育碧”。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伊維斯·吉勒莫特憂心忡忡

育碧的員工和他們的老闆一樣,對EA收購後的結局心知肚明,他們不得不逼迫自己,更加努力地製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在此期間,育碧的代表作品《縱橫諜海》系列產出了最成功的幾部,包括《混沌理論》、《要事》(PSP)、《雙面間諜》;而今日的育碧扛把子《刺客教條》系列,也是在那段時間裡創作的。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細胞分裂:混沌理論》作為一部質量過硬的作品,在系列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在持有育碧股票六年之後,由於種種原因,EA於2010年,像當初購入育碧的股票那樣,悄悄將所持股份拋售,育碧被EA惡意收購的威脅不復存在。

一地雞毛

Crytek反水,育碧被Crytek打掉了牙往肚子裡吞,不得已在2006年買下了《孤島驚魂》系列的版權,和初代CryEngine的永久授權。雖然育碧曾為Crytek注資改良初代CryEngine,無奈版權不在自己手上,花了一大筆錢,買下自己投資開發的引擎,對於育碧有如啞巴吃黃連。後來他們將它魔改為他們自己的Dunia引擎,並不斷改進,沿用至今。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使用Dunia引擎的新作品《孤島驚魂5》

至於EA,育碧似乎和他們結下了樑子。

素食者的反抗——擊敗維旺迪

風波再起

2016年,在育碧邁進三十週年的當口,被收購的暗影再次浮現。這次,不是買完就拆的EA,而是辣手摧花的維旺迪。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2015年左右,法國媒體業巨頭維旺迪尋求擴張其媒體業務與其它業務的門路。和廣告公司哈瓦斯一樣,育碧成為了維旺迪的首要目標——金融業人士分析,到2017年9月,育碧的估值會達到64億美元。

優秀的商人都具有有了計劃便開始實施的凌厲作風。維旺迪這樣的財團更是如此。維旺迪從2015年10月開始了它的收購計劃。一個月內,兩次購入育碧的股票,維旺迪佔有了育碧10.4%的股份。

維旺迪的這種舉措,被伊維斯·吉勒莫特視作“不受歡迎、極具敵意的收購行為”。2016年的E3上,伊維斯表示,“對育碧而言,為了保持開發的自主權,保證自身的經濟獨立性尤為重要”。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從購入育碧的股份那刻起,維旺迪染指Gameloft(育碧的子公司)。2016年2月,維旺迪以5億歐元的價格,突然購入了Gameloft超過30%的股份。吉勒莫特兄弟迫不得已,向加拿大的投資人請求,希望他們能在2016年2月以後,炮製維旺迪的手法,購回Gameloft的股份。

岌岌可危

只可惜育碧找了豬一樣的隊友——回購計劃失敗。5月31日,維旺迪發佈公告,稱已經成功(惡意)收購了育碧旗下手遊廠商Gameloft,育碧門前的狴犴變成了傻財主家看門的二哈。6月1日,包括米歇爾·吉勒莫特在內的全體Gameloft董事會成員辭職。自此,Gameloft淪為維旺迪的榨錢工具。

被收購之前,Gameloft為求自保,不惜在旗下代表作品《狂野飆車8:極速凌雲》和《現代戰爭5:衝破暗障》中加入更多的微交易系統,以盈利自救。但最終也沒能阻止被惡意收購的結局。維旺迪接手後,Gameloft的反制措施——微交易系統,轉為維旺迪迅速榨乾其品牌價值的手段。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手機遊戲《現代戰爭5:衝破暗障》優秀的遊戲畫面

奮起還擊

此時,維旺迪控有育碧15%的股份,超過了吉勒莫特五兄弟共有的9%。6月中旬,維旺迪控股增長到20.1%,但是維旺迪的發言人堅稱他們無意收購育碧,並表示“希望同育碧建立卓有成效的合作關係”,但同時還是要“根據市場行情變化,接下來的一到三個季度內繼續增持育碧公司的股份”。

但是對於育碧而言,一旦被維旺迪收購,育碧將如同當年的暴雪、動視、雪樂山一樣,完全喪失自主性,生死全憑維旺迪高層的想法。

千萬別忘了,贖身之後的動視暴雪今非昔比——而雪樂山早已被掩埋在電子遊戲史的風沙裡。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昔日的雪樂山,《國王密使》和《霹靂小組4》兩部優秀作品的開發商

到了2016年9月育碧年會期間,維旺迪已經把持了育碧23%的股份。而吉勒莫特兄弟此時能夠依靠投資人的資金支持——使吉勒莫特兄弟佔有20%的投票權。在這次會議前,維旺迪提出請求,希望育碧能在該會議上依照維旺迪的控股比例,為維旺迪的代表留出若干席位。吉勒莫特兄弟都對此表示強烈不滿,重申了維旺迪應該被視作他們的競爭對手這一觀點,表示拒絕提供席位。他們的行動成功地影響了其他股東,大家紛紛斥責維旺迪的行徑——維旺迪在這次會議上沒有任何席位,也不具有任何投票權。

育碧借其他股東之力排擠維旺迪的同時,還不忘了借媒體和輿論的東風為自己造勢。在2016年末,Gamespot對伊維斯·吉勒莫特的專訪中,伊維斯曾明確指出,遊戲產業“最需要的就是創意、靈活決策和冒險精神”,“目前的育碧之所以能夠很快地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就是得益於自身獨立的運營模式,不受任何大財團的控制“”維旺迪的高層根本不懂遊戲。如果維旺迪做了主,那麼育碧的獨立精神就不復存在”。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一臉開心的伊維斯接受專訪

在這次危機中,眾玩家回想起動視和暴雪當年被維旺迪支配的恐怖,紛紛站在了育碧一邊聲援,大量購入育碧遊戲,甚至盤算gtmdvvd。

皆大歡喜

2017年11月,就在維旺迪能得到之前購入股份的雙倍投票權的前一週,維旺迪做出財團季度總結。本能越過30%控股這道大坎的維旺迪,此時表示他們在之後的六個月裡不再對育碧打算盤,也不會因為他們控制了大額股份而尋求育碧的董事席位,並且還宣稱“在旗下所有育碧股份的投票權翻倍前,保證不會越過30%這道門檻”。維旺迪承認他們想在遊戲產業擴張的意願,申明維旺迪對育碧投資的總盈利超過十億歐元,堅稱育碧與他們之間有著“穩定可靠的合作關係”。

2018年3月21日,維旺迪表示,放棄其擁有的27.9%的育碧股份,而騰訊將接下育碧5%的股份,為育碧在中國、在全球護航。

儘管騰訊在老玩家的眼裡是一家商人公司而非遊戲公司,但這一次騰訊作為白衣騎士救下了育碧,筆者對其表示敬重。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騰訊宣佈入股育碧,助育碧一臂之力

育碧安全了。終於。

後續

早在2016年9月29日的育碧股東大會上,育碧CEO伊維斯·吉勒莫特以65.17%贊成票,8.92%的棄權票和25.91%的反對票,成功連任,其興奮之情也溢於言表:“我喜歡遊戲,真正的創新來源於自由的員工。放開自我,自由地表達自己,這成就了育碧的今天,也是將推進我們創造下一個三十年曆史的動力。”

土豆種植大戶的絕地反擊——育碧的反收購歷史

本文由遊民星空製作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