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金魚老玩家總結的養水經驗,讀後真是受益匪淺!

養魚,我們是認真的!

源自: 金魚說

一、新缸的初級平衡

「觀賞魚」金魚老玩家總結的養水經驗,讀後真是受益匪淺!

養魚其實就是營造一個小環境,在這個小環境中,健康的成分多,不健康的成分少,各種成分和諧共處,良性循環,那麼這就是一個好環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水養好了。

在這一缸水中究竟有什麼,有H2O,氧、硝化細菌等微生物、原生蟲類、苔 藻、草、礦物質、有機質,還有二氧化碳、氨、亞硝酸鹽、硝酸、致病菌等等有潛在危害的物質,還有光線這一重要元素。我們所說的養好水,就是把有害的東西減少到最少程度,把有益的東西維持在良性水平。在這一個小環境中,金魚是最重要的,但也是弱勢群體,它是被呵護者,同時也是麻煩製造者。

第一階段:從三新缸開始

新缸、新水、新魚是小環境的初始階段,從新缸到成熟缸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三個環節來達到一個良性循環——動態良性循環。除氨在三新階段,這個小環境很純粹很,有的只是:水、氧、魚。但只要有魚,麻煩隨之而來,魚的代謝消耗了氧,產生了氨、二氧化碳和有機制,而小環境中的硝化環境並沒有建立成,對氨的分解還在沒什麼效果,當氨和二氧化碳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對魚造成危害。所以這個階段是養魚過程中最為艱難困苦的時期,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

在這個時候,排除氨和二氧化碳,是當務之急,怎麼排除呢,一是增氧,二是清汙、兌水。除此之外,就是培養硝化細菌,建立硝化系統。硝化細菌可以自然產生,也可以採用人工投放的方法。建立硝化系統養魚養了十來天后,用手摸缸壁,會覺得缸壁有些滑,這是一層菌膜,留著它不要清除。在純缸,沒有過濾,缸中沒有任何其它物體的情況下,硝化環境只限於內缸壁表面,如果要加大硝化作用,就要“增面”,即增加硝化細菌附著的表面積。“面”越大,硝化作用也越大,我們常用的過濾器,其實就是在缸外增加缸中的硝化面積,讓水在做了一次缸外的淨化循環。我們常用瓷環、珊瑚砂等作濾材,是因為它們上面佈滿小孔,這就使得它們的表面積,比同樣大小的實心體的表面積要大得多。

善待硝化細菌 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小心翼翼,投食要少量、恰當,水溫不能劇烈變化,溶氧要充足,水中漂浮物和溶解物不能超標,否則硝化系統就會罷工。隨著硝化系統的不斷完善,在硝化作用下,氨被分解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比氨好點,但毒性仍然很大,還要繼續被分解為硝酸(鹽)。硝酸(鹽)的毒性只有氨的幾百分之一,如果硝化系統能在1~3小時內把水中增加的氨轉化為硝酸(鹽),那麼就達到了第一階段的生態平衡。

一個合格的水的指標,總氨<1毫克/升,名貴些的魚則<0.5毫克/升;亞硝酸鹽<0.05毫克/升,硝酸鹽<10毫克/升。如果檢測過高,則要通過兌水的辦法,把氨和亞硝酸鹽指標降下來。

在這個階段,要注意的問題是:

1.水清並不代表水好;

2.魚不浮頭並不代表水好;

3.有過濾和充氧時,也不能認為萬事大吉;

4.養水、控制水在前。平時注意觀察。魚的狀態雖然是水好壞的重要表現,但有時觀察到狀態不佳再做處理,則為時已晚。

二、亞硝酸鹽的危害

「觀賞魚」金魚老玩家總結的養水經驗,讀後真是受益匪淺!

氨對魚來說是有極大危害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致魚死亡。新缸、新魚、新水在一段時間後出現死魚現象多是因此原因。我們常說的硝化作用,就是把氨氧化為硝酸的過程。

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亞硝酸菌的作用下氨轉化成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對魚仍有很大的危害;

第二階段是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把亞硝酸鹽轉化為毒性更低的硝酸,其毒性只有氨的幾百分之一。

在魚缸的硝化系統尚未完全建立的時候,氨與亞硝酸鹽的積累過量,會給魚帶來各種不利影響,直至致命。有的時候,好好的魚集體拒食,這很有可能就是氨與亞硝酸鹽的濃度超標有關。另外,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會給魚帶來種種不健康的表現,比如:

魚表現不安

魚體表面黏液增多、增厚,肉眼可見魚體表有淡藍色的白膜;

魚遊動軟弱,只在水錶面無力遊動;

魚體局部充血。

此時如果不採取措施,再發展下去就是中毒死亡。

亞硝酸鹽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硝化系統不完善,亞硝酸鹽不能及時轉化為硝酸;

2、水中苔、藻或植物性飼料腐敗會使亞硝酸鹽急劇增高;

3、有機物的腐敗;

4、氣溫驟降也可引起亞硝酸鹽的增高。

解決辦法:

在硝化系統建立完善之前,降低亞硝酸鹽濃度的最好辦法就是堅持吸汙、換水;

經常清除過濾槽中的固態截留物;有條件的情況下,利用簡易測試盒(市場有售,不貴且使用簡單)檢測缸水中亞硝酸鹽的濃度;利用“增面”原理,加快硝化系統的完善。

三、最終的平衡

「觀賞魚」金魚老玩家總結的養水經驗,讀後真是受益匪淺!

魚缸環境在達到第一階段的平衡後,死水變成了活水,但這並不是一個最終的目標。因為這隻解決了“氨”的問題,而解決氨的問題是以硝酸(鹽)的積累為代價的。硝酸(鹽)的毒性雖然遠沒有氨大,但積累過多同樣會帶來危害。那麼,製程一個良性循環的環境,把多餘的硝酸除掉,使水中硝酸含量不再上升,是養好水的第二個階段。達到這個階段,就達到了最終的平衡,可以在不換水、不兌水的情況下往復使用,這個平衡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終極平衡。把硝酸排除掉,我們需要借用反硝化菌或脫氮菌的作用。這些菌是兼氣性菌,在缺氧的地方生存。所以要在缸中或過濾槽中,保留一部分“缺氧地帶”,以供這些細菌生存和工作,而不能使缸中處處氧氣充足。脫氮或反硝化作用明顯的缸,叫“生態缸”。生態缸環境受幾個主要因素的影響,比如魚的密度、過濾和硝化能力、缸的體積等。生態缸是一個最想的狀態,在理論上,這種狀態可以永遠保持下去,但在實際當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其它的情況,畢竟缸只是一個很小的水體,各個方面的迴旋餘地都不大,與那些室外的魚池無法相比,更不用說江河湖泊了。所以生態缸也要經常得到我們的維護。

四、水質的變化

「觀賞魚」金魚老玩家總結的養水經驗,讀後真是受益匪淺!

即使魚缸環境達到了生態缸的標準,也不能說是萬事大吉,從此高枕無憂了,我們仍要仔細地呵護。這是因為魚缸是我們人為營造的一個小環境,這個小環境不是封閉的,不是與世隔絕的,這個小環境與它外面的環境條件有著扯不斷的聯繫,外部環境的變化,外界因素的介入,常常會使魚缸小環境發生變化,有時甚至是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的變化。這種劇烈的變化會帶來災難。魚缸小環境經常會受到哪些外來因素的影響呢?

主要有:魚、餌、陽光、氣溫、藻類等植物、各種添加物。

魚:多大的缸能養多少魚是有個極限的,有時看著好好的一缸魚、水,我們常覺得沒有問題了,這個缸還“有潛力可挖”,於是往裡添新魚,新魚的加入勢必會帶來更多的排洩與消耗,增大硝化系統的負擔。當這個負擔達到臨界值的時候,一個極其偶然的微小因素(或許就是因為今天多餵了點),就會導致全缸系統的崩潰。在沒有做好消毒暫養的情況下,帶病的新魚更會導致原來的一缸好魚、水前功盡棄,滿盤皆輸。

餌:人工飼料和活餌都是一種選擇,但都會存在一些問題。從理論上說,人工飼料。從入水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發生質變,如果投餌過多,在短時間內吃不完,又不及時清理,那麼腐敗變質在所難免,特別是在高溫的情況下,高營養的飼料變質極快,水中的氨會在短時間內激增,這是很容易帶來滅頂之災的危險。活餌要好得多,不會在水中發生變質。但最怕的是死去的蟲餌,極易變質。比如凍血蟲等,如果吃不完或吃不到,那麼它們在水中就不再是餌,而是一隻只死去的、正在腐敗的動物。所以投餵這類凍餌,量也不要大,而且遠離水泵或乾脆把水泵關掉,以免吸入水槽,爛在那裡面。活餌也好,飼料也罷,都不能投餵過多,特別是在夏季高溫的情況下。因為魚吃的多,拉的以多。

陽光:陽光是個好東西,沒有它不行,但太多了也不行。過多的陽光帶來的麻煩有兩個,一是在長時間直射下導致水溫迅速升高;二是使水中滋生過多的苔、藻類。苔藻類有好處,但多了也是禍害。

氣溫:氣溫過高會使水溫升高。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氣溫突變,氣溫突變(特別是驟降)會造成硝化系統工作不正常,而乍冷乍熱的反覆無常讓魚缸小環境面臨更為嚴重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春、秋之季要特別小心的原因之一。對家庭養魚來說,養在室內的缸,其受氣溫變化的影響較小,但北方未供暖時的寒潮、南方沒有暖氣的冬季還是會挺讓人難受的。

苔藻:缸中有適當的苔、藻等植物是好的,會讓魚得到更全面的營養和保護。但凡事有度,過度的苔藻同樣會成為金魚殺手。

比如:

單胞藻類是綠水的主要組成,它可以在白天提供氧,但如果繁殖過快也會因為缺氧而死亡,死亡的藻體在水中腐敗,分解出亞硝酸鹽和羥胺,這兩種東西除了可以殺魚,也同樣可以殺藻,可使一缸綠水短時間內變得清澈透明。但有經驗的養魚者都知道,這種突然變清的水,是一個很大的凶兆,必須及時除去或兌水。

青苔也一樣,苔不是永生的,也會死亡,死苔同樣造成禍患。老苔容易出問題,而老苔厚密的地方,同樣也是原生蟲大量滋生的好場所。所以定時除苔是很有必要的。

添加物:測到水酸了,我們會想到加些小蘇打,測到水過硬了我們會加軟水劑,等等,但這一切都要有個步驟,不能急於求成,不能猛然間做到忽高忽低。這對魚的影響在其次,主要是硝化系統能不能馬上適應這種突然的變化。這種飛來的、莫明其妙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擦窗戶時濺入的洗滌劑,鳥籠中飛出的鳥糞,或者誤入水缸淹死的蛾子等等。

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換水

發現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檢測觀察

防止問題的根本方法是:積累經驗

五、水質的判斷

「觀賞魚」金魚老玩家總結的養水經驗,讀後真是受益匪淺!

有時候,一個帖子發上來,有經驗的老手一看照片就會作個鑑定:新缸新水,或者說:水太生。怎麼看出來的?什麼是生水、熟水?都是水,有什麼不一樣麼?確實不一樣,養過一段魚之後,生水、熟水用肉眼就能很容易地區分出來。

熟水,即使是在完全透明的情況下,也能看出它有一種發亮的油質感,似乎能感覺到它有一種粘稠感。何況熟水還經常帶一點淡黃顏色,這種帶淡淡黃的、晶瑩發亮的水從視覺上很有些像橄欖油或優質色拉油。生水則不一樣,從玻璃缸的側視看生水,雖然也很透明,但不發亮,微微有一種濛濛的白霧感覺,沒有油質感,能讓人體會到生澀。生水在養過一段魚後,同時在硝化作用下就會變為熟水。如果養水方法得當,就會養出那種晶瑩剔透的感覺來。這油質感,來自水中有機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養魚要用熟水——我們經常稱為老水。熟水發展下去,由於有機物和微生物過多,會由老水發展為肥水、“過老水”,再由“過老水”成為廢水——有機物和微生物積累過多時,其發展會被自己抑制和破壞,“過老水”就已經不適宜養魚了,這種水本身也看不出任何活力。

水過老,或者說水太肥怎麼來看?很簡單,當水面因過濾出水口的衝擊而形成密密的白色泡沫時,經久不滅。這就表明水中的有機質(特別是蛋白質)過高,需要換水。

還有一個檢測方法,就是用一杯水,從半空向缸水中傾倒,在水面砸出水泡,如果泡沫三、五分鐘後仍不破,那麼就是水過肥的典型表現。養魚密度過大、不及時吸汙、兌水、都會導致水迅速老化變肥。

過肥的水的壞處是:

一是很容易引起水質迅速變壞

二是滋生大量原生蟲類,比如斜管蟲、車輪蟲、指環蟲、鐘形蟲等等,在這些小妖怪肆虐之下,魚就不得不下藥治療了。

三是會使魚的體質下降,抵抗力降低,魚易患病,有一些魚類疾病,比如說造血器官壞死症等等,都與水質過老有關。

老水養魚是好的,但不能過老,養魚要用有活力的老水。除了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統外,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換水。

編輯:小雷 18322597060 【個人問題諮詢、商品購買可與我聯繫】

以魚會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