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有多艱苦?只要把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抗日戰爭中,在軍事裝備佔著很大優勢的日軍,讓中國軍隊戰鬥的非常艱苦,當時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差就不用提了,而且在很普通的軍事裝備上,也能體現出和日軍的巨大差距,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雙方的軍鞋子對比。

戰術上特別強調突襲,迂迴包抄的日軍,無論是東北的林海雪地,太行山的山地丘陵,還是江南水鄉的沼澤溪流,其行軍的快速、穿插的堅決總是表現得出乎中國軍隊的預料。

抗戰有多艱苦?只要把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日軍大頭鞋

其實當時日軍的機械化程度也不高,雖然和中國軍隊相比機械化還是有優勢,但和同時期的歐洲各國機械比較來看,日軍很多時候還是靠步兵的雙腿機動,那麼他們為什麼有這樣強的行軍能力呢?就在於他們腳上的笨重的軍靴子。

日軍鞋子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很笨重的大頭靴,這也就在初期給中國軍人一種誤解,認為穿上這樣笨重的靴子機動能力好不到哪去?

抗戰有多艱苦?只要把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日軍防寒軍靴

抗戰初期,在某次作戰時,我們有時就根據這一“經驗”,特地選擇了背靠山地的地形。然而,當敵援兵對我實施追擊時,我們才發現,日軍官兵雖然都確實穿著皮靴,但跑起山路來,一點也不比我們慢,結果造成了我軍一些不必要的傷亡。

後來才知道,山地作戰能力,是日軍訓練的基本科目之一。日本兵穿皮鞋是為了防止腿腳受傷,但由於他們經常穿皮鞋訓練,所以著皮鞋爬山一點也不笨。由此中國軍人開始對日軍作戰的機動性有了更深的瞭解。

抗戰有多艱苦?只要把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裝備上輔助設備的軍鞋

當時日軍主要裝備的就是昭五軍靴,除了昭五軍靴外,日軍平時還穿一種膠鞋,那就是大腳趾分開式樣的軍用便鞋,這種橡膠便鞋比昭五軍靴更輕便防滑。

日軍在雨季的中國南方、東南亞叢林作戰時,常常脫下翻毛皮鞋換成這種便鞋。另外還有日本軍官的長筒馬靴,也是制式軍靴,但有資格穿的軍官基本都有馬騎,不需要在泥濘坎坷中行軍。

抗戰有多艱苦?只要把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渡河的日軍

而當時的中國軍隊,並沒有統一制式的軍靴,甚至可以說當時中國軍隊的軍鞋非常混亂。抗日神劇裡,國軍清一色齊刷刷皮靴那是胡扯。

絕大部分國民政府軍隊是沒有制式軍鞋的,如東北軍、西北軍和晉軍,士兵都習慣穿北方的黑色布鞋,俗稱“懶漢鞋”,需用一根布條將鞋子和腳掌捆緊,以防脫落。

抗戰有多艱苦?只要把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同時期美軍靴子

中央軍裝備稍微好點,軍官平時都會穿皮鞋和長靴,士兵則是黑色布制軟膠鞋為主。不過在條件艱苦的那個年代,草鞋在國共的部隊中都佔很大一部分。例如長城抗戰中的關麟徵部、王耀武部,很多南方士兵都穿著簡陋的草鞋,也是因為軍需不足所致。

最讓人心酸的就是川軍,承擔了40%抗戰兵力的川軍,腳下的鞋子卻是慘不忍睹:清一色自己打的草鞋。川軍出川時,無論敵我都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缺彈藥、缺被服、缺給養、缺醫療,冬天開到山西打仗,士兵腳上穿的竟然一直是草鞋。

別說急行軍、跑山路,一天就是走十幾公里草鞋就會磨破、脫落,就得換備用的,作戰時甚至光著腳,腳受傷的概率也就非常高,和鬼子安全的大皮靴根本沒法比。

抗戰有多艱苦?只要把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抗戰時期中國軍人的草鞋

最後我們來看看八路軍方面的鞋子,比川軍也好不到哪裡去!我們經常在電影看到這一幕:農村婦女麻油燈下整夜不眠為前線士兵納鞋底。

這個鏡頭非常貼近歷史,當時的各地抗日“婦救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戰士做布鞋,不讓戰士們都穿著草鞋奮戰。百團大戰時,僅晉察冀四專區婦救會就捐軍鞋10萬雙,可以說人民軍隊的鞋子後勤問題,根據地婦女們的功勞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