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明清時期,石花山曾以“石化山”為名,又因山上有石卓立如人,亦名“石人山”;另名“石華山”,“華”者,花也。過去石隙有古松,翠冠高聳,因此美其名曰“石人聳翠”,系新寧(台山舊稱)八景之首。史料記載: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兵備副使王大用征剿羊公逕盜後,將“石化山”三字勒於石上。另有資料介紹石花山“因其山峰上半部山石裸露,怪石玲瓏,而下半部則是綠樹成蔭,谷湧蔥綠,山含黛墨,遠望如綠蔭中盛開的花朵”。台山話中,“花”與“化”同音,可能是因為“花”蘊含更美麗的意境吧,近幾十年來市民逐漸改稱“石花山”,山下有石花村,石華村等。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石化山古石刻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縣誌對石花山的記載

石花山中的西嚴寺,台山人又稱為西巖寺。是台山古老的佛教莊嚴寶剎, 據《新寧縣誌》等有關史料記載,始建於明崇禎己卯(1639年),1927年因城區改造由臺城西門墟遷建於石花山,建寺至今已有370多年的歷史。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縣誌對西嚴寺的記載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西嚴寺收藏的光緒年間香爐

石花山巔,有一由花崗岩形成的,已為台山人所熟悉的天然景觀——“石人聳翠”。臺城人經常去石花山散步,不知是否留意到從遠處另一個角度欣賞,“石人聳翠”的外觀酷似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彌勒佛。在山下遠遠望去,樹木簇擁著的石花山上,似乎有一尊花崗岩佛身的彌勒佛像端坐山頂,身披袈裟,袒胸露腹,光頭現比丘相,笑口大張,滿面笑容,樂呵呵地看著前來遊玩的人們。佛的整個體態逼真、自然、和諧,不知這是大自然天造地設、無意間的巧合?還是彌勒佛雲遊天下,留戀台山美景的化身?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石人聳翠石刻

造化鍾神秀,萬事皆有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這尊彌勒佛,屹立在石花山頂,周圍巨石嵯岈,如蓮花開遍,佈滿山間,而西嚴寺就坐落在這尊天然彌勒佛座下的山麓,香火鼎盛,誦經聲在山頂依稀可聞。市民清晨、傍晚登山,經過西嚴寺上山直達山頂,在石佛座下的觀景臺能鳥瞰全城,真可謂:山中藏古寺,石佛護禪心。人間修為路,努力可登臨。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山頂上的天然彌勒佛像

彌勒佛即未來佛,是中國民間廣為敬奉的一尊福佛,又稱之為“布袋和尚”。相傳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經常揹著裝滿金銀的布袋行走四方,其形象為大腹便便,笑口常開,似乎世間任何煩惱與他無緣,真乃“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人們見此佛像,往往受他那坦蕩的笑容感染而忘卻自身的煩惱。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這尊天然佛像生動再現了彌勒佛的坐姿,看著這妙趣天成的大肚彌勒佛在落日餘輝中發出金光,我想如此奇觀在廣東乃至全國來說恐怕是難得一見。

台山石花山竟然有尊天然彌勒佛!很少台山人注意到~

▲紙墨至寶墳

在石佛的下面,還有一座“紙墨至寶墳”,從這個六層的小青磚古塔建築,我們仍可感受到從前人們“敬惜字紙”的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