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是否等於二?大學生畢業後的選擇何去何從?

一加一是否等於二?大學生畢業後的選擇何去何從?

我們無法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只能選擇合適自己的道路。

“1+1等於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會從數學的角度脫口而出:“等於2。”

可是在其他的方面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例如:我們在語文的角度看,“1+1”等於“王 ”或“田”;在人為道德常理來說,“1+1”可以等於不同的數字;在我們經濟發展中,我們要有效實現“1+1>2”的目標。

所以在這種簡單的問題的基礎上,答案都不唯一。

那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能找到唯一的那個答案嗎?

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答案很多,想看它是否正確,只能通過你所理解的合理度來判斷。

1. 凡事都有兩面性

“every coin has each two sides。”

我們常常會用這一句英文來闡述凡事都有兩面性,因此我們無法得到一個最正確的答案,只有當我們達到一定的共識的時候,即為合理的時候,才算是正確的事情。

這一個概念在辯論賽經常出現,辯論賽通常都會有正反兩方,來討論這個事情是否偏向於哪個多一點。

最近我們學校有弄辯論賽,其中有一個辯題影響最深:大學生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實踐為主。

面對這一題目相信已經有很大爭議了,看到辯手們唇槍舌戰,讓觀眾也當了一回“牆頭草”。

雖然最後是(正方)“大學生應以學習為主”獲勝了,但是不一定這個觀點就是正確的,這不由得給我留下一個深刻的思考。

從一方面來看,學生就應該以學習為主,俗話說得好,“學到老,活到老”。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之大,不難想象,沒有紮實的基礎又如何來就業呢?沒有知識就是在當今社會沒有戰鬥力。

從另一方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終究要面對社會的,有紮實的基礎卻沒好好發展也就沒有一個好未來。如果你想在企業單位闖出一片天,單單是滿腹經綸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靠你平時的實踐才能充分打勝戰。

這兩點其實就沒有分誰對誰錯,都說得很有道理。只是都後來通過以理服人來證明自己才是對的,僅此而已。

2. 路有很多條

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會在很多轉折點中分離,又在很多轉折點中相遇。

路有很多條,看你如何選擇?

有的人踏踏實實地過了一輩子,追求生活的穩定與安逸;有的人卻選擇一波三折的道路,起起伏伏,覺得能帶給生活很多樂趣;有的人卻成了“月光族”,“啃老族”,希望永遠呆在一個角落,與遊戲作伴,活在虛擬的世界中。

選擇不同,答案也就不同,他們選擇自己的命運自然有他的道理,也無法干涉,也沒法判斷他們的選擇是否正確。

一加一是否等於二?大學生畢業後的選擇何去何從?

當別人聽到你沒有去爭取一個獎項時,都會覺得你很可惜,就會說為什麼你要浪費這個爭取資格,我認為這個獎項對你很有益,就開始覺得你的選擇是錯誤的。

面對此景,我都會沉默不語,因為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決定這件事是對自己情況再三考慮過的,況且,單單這一個獎項也不能成為我這一生的絆腳石,或許還有可能是我人生的墊腳石呢!

因此,我們無法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只能選擇合適自己的道路。

3. 世上無絕對

世上沒有百分之一百正確,只有接近於完美的事。

完全正確的觀點,估計只有上帝知道吧,畢竟人類是有侷限性的,身在其中,自然看不到全部。

誰也沒想到,即使成績很差,品德很壞,終有一天也會小有成就,世上並無絕對。

以前怎樣不代表未來怎樣,人都會在不知不覺被改變。

總認為小時很頑皮的小孩未來一定會成為“鹹魚”,然而一直逼迫自己學習,努力成為一個有志向的青年。我一直覺得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直到今天,我才發現他們其實只是在自己的舒適圈走不出去,一旦他們走出他們所認為的“舒適圈”,他們分分鐘有無限的潛力,會令我們刮目相看。

改變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世上本無絕對,只是忠於自己的想法,認定這個答案而已。

想要找到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是根本不可能,我們不應該總侷限於自己所瞭解的為正確答案。

答案其實很多,只要有本質上的道理就是正確的。

因此,我們應該開闊自己的視野,這個世上還是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學習的。

讓我們在“1+1”的問題上不再侷限於等於2,它還等於很多很多……

-END-

歲月裡那些悲歡,都是宿命因果。不必訴於誰聽,不必深深銘記。沏一盞茶,放下前塵舊夢,合著杯中的茶香,連同滄桑一起飲下。任憑過往,擱淺,或者遺忘。讓一切,隨風,隨心,隨緣,給自己一份從容恬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