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船,一種常德城的符號!

常德,是座濱水而興的城市,水、船、渡一直是繞不過的話題。從北岸到南岸,從南岸到北岸,渡口、渡船宛若一根絲帶,聯結著這座城市的魂。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操船手魯建民認真查看水域情況,隨時注意過往船隻和沅江裡游泳的市民,他每天要往返沅江兩岸運載旅客40多次。

你無法想象在那個航運最興盛的年代,為了方便兩岸的人們上下班,輪渡公司會特意把首班開航的時間從6時30分提前到6時。哪怕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常德城裡的沅江上有了第一座橋,船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那是常德人共有的時代記憶。而今,航運凋敝,下南門、大西門成了城裡碩果僅存的兩個客渡。不過,徐澤文卻並不懷疑城裡的渡、江上的船的未來,他是常德市大西門船務發展有限公司的監事。

今年50歲的徐澤文,16歲起開始在常德縣航運公司當學徒工。後來“地改市”,他成了常德市航運公司的員工。他說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江水,也算是見證了南北兩岸幾十年的興衰榮辱。2008年,公司改制,他哥徐澤武買了這個渡口,成立了常德市大西門船務發展有限公司。他又留了下來。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傍晚時分,市民坐在甲板上欣賞兩岸的景色。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今年投入運營的新型客渡船相比舊船新增了第二層甲板。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除了開渡船,徐澤文還會從附近漁民的手中收點魚賣給乘船的客人。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躉船上有間小賣部,一是為了方便乘船的市民,也可為售票員增補家用。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傍晚時分,一位過江的市民站在甲板上用手機拍攝迷人的晚霞。

徐澤文告訴記者,雖然航運江河日下,但渡口的客流量並沒有呈“斷崖式”下降,“這兩年,因為市政建設,橋南的道路封閉,生意少了點,但前幾年的生意還算可以。”的確,2015年,海事部門引導全市各渡口換裝“永不沉”的客渡船時發現,50人載員的客渡船,根本無法滿足下南門、大西門渡口的需求。“這兩個渡口,需要200人載員的客渡船。”當時,海事局的一位領導這樣對記者說。於是,這兩個渡口的客渡船換裝事宜,不得不擱置。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晚上8時30分,還有不少市民站在躉船上等待。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晚上微風徐徐,不少市民喜歡站在甲板尾部享受河風,欣賞城市夜景。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市民靠在欄杆上,享受夏夜的清涼。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小孩趴在欄杆上,好奇的望著遠處。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渡船徐徐駛向岸邊。

渡船,一种常德城的符号!

一位父親抱著女兒走上岸。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踏上這條船,不純粹是為了交通,而是懷念與賞景。為此,今年年初,在大西門渡口服役了30年的兩艘客渡船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兩艘具有觀光性質的客渡船。徐澤文說,當初,為了設計這兩艘船,他們特意跑到上海等地考察。

徐澤文說,他們並不否認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渡船會有落幕的那一天。但它作為一種常德城的符號,已經深深烙在了常德人的心裡。因為,這裡有美景,也有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