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全局戰略要地收復河朔地區

縱觀漢武帝在位期間,在對匈奴作戰大至可分為四個重要的階段:軍事準備階段;收復河朔地區階段;漠北決戰階段和後期打擊階段。在對匈奴軍事打擊準備階段,漢武帝從內政,用人,軍事,經濟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後,發起對匈奴人的全面戰爭,進入了最有實質見意義的就是收復河朔地區的戰役,河朔地區的收復,不光狠狠打擊了匈奴人的囂張氣焰,也徹底解決了因為匈奴人佔據河朔地區對漢廷長期構成的戰略威脅,也為漢軍出擊匈奴,直搗匈奴王庭的戰略依託,它的收復,為漢朝戰勝匈奴有了實質性的基礎。

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全局戰略要地收復河朔地區

馬邑之後,匈奴單于險些身陷漢軍重圍之中,退回草原之後,單于決定對漢朝發起報復行動,命令匈奴軍隊在漁陽和上谷地區分別進攻漢朝,此時匈奴人兩萬人攻佔遼西殺死遼西太守,攻陷漁陽和上谷迫使韓安國退守右北平之後,再向右北平發起猛攻繼續向漢朝施加軍事壓力。漢武帝得報後,認為,匈奴人猛攻東部實則是想利用東部的攻勢讓漢軍把全部主力調往東線支援,然後趁漢軍主力都調上東線戰場轉移漢朝對長安的注意力同時,另一支匈奴大軍從河朔地區直擊長安,一舉奪取漢朝的都城長安。如果此時漢軍主力支援東線,匈奴人必要馳援東線路上設伏殲滅漢軍主力,然後匈奴人主力必定向河套迂迴伺機從中部突破漢軍防線,直搗長安。

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全局戰略要地收復河朔地區

漢武帝得知是匈奴單于真實作戰意圖後,採取將計就計,讓衛青率漢軍主力作佯動支援東線,兵出北郡,東下西河,突然轉折回河朔方向,大縱深分路迂迴,由五原渡過黃河形成對匈奴中路的大包圍態勢,聚殲匈奴企圖攻擊長安的部分,一舉收復了河朔地區。解決河朔之敵後,為了使韓安國部守住右北平,漢武帝召回李廣趕去右北平與韓安國一同指揮對匈奴作戰,守住了右北平擋住了匈奴人由東線南侵。

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全局戰略要地收復河朔地區

收復河朔地區後,匈奴對長安的威脅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從此扭轉了漢朝對匈奴被動的軍事態勢,戰爭開始對漢朝有利。漢朝與匈奴南北對峙匈奴王庭也面向長安奪回河朔地區成為漢軍的前進基地,匈奴王庭所在地也暴露無遺,漢朝也掌握了全局的戰略主動。

收復河朔地區後,漢武帝對河朔地區非常重視。河朔之地位置重要,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黃河九曲,唯富一套”。又有黃河天險為屏障。秦時蒙恬曾在那裡修城屯墾抵禦匈奴,對內節省了輾轉運輸的人力物力。匈奴人侵佔河朔之地後,匈奴的馬都是在這裡聚集飼養的,是匈奴人南侵的出發地,距離關中不足七百里,河朔又是陰山南面的屏障。

剛剛收復的河朔之地漢軍此時立足尚未穩,為解決匈奴人回兵爭奪如果反覆易手,長安就不能得到長久的安穩,漢武帝決定在河朔築城。造城不但可以保障長安的安穩,對於打敗匈奴人也非一時之功,新造之城還可以作為漢軍出擊匈奴王庭的正面根據地。茫茫草原,漢軍如果沒有鞏固的城防作為後方,必然失去依託。後來漢武帝採取“以民養兵,移民實邊”的辦法,在河朔之地修建新城並給這座城命名為:朔方。在派將軍蘇建統率所部駐軍的的同時,遷內地豪強流氓進入朔方城建設朔方城。

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全局戰略要地收復河朔地區

為了紀念河朔大捷,漢武帝也將這一年的年號改稱:元朔。據史書記載,漢朝的百姓以十萬人為一批次遷至朔方,今天在河套草原上,這座西漢故城依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