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網友評論:中國量子成就

2016年8月中國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衛星,能夠確保防竊聽和安全數據傳輸。 這課衛星將進行為期2年的量子通訊測試。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利用的是兩個光子間存在的關係,這種關係無論相距多遠都能保持互相間的關係,因此可以在任意距離上傳遞信息。

德國網友評論:中國量子成就

量子物理學家已經證明了這種光子糾纏現象能夠維持上百公里,然而因為地表大氣環境的干擾無法進行更遠距離的信息傳輸。現在的解決辦法是在太空中進行信息傳輸。根據新華社的說法,該量子系統的解碼算法在以後可以用於軍事或者金融業。

德國網友評論:

1. 這種現象叫量子糾纏。是愛因斯坦將這種現象描述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他一生有很多對於量子物理學結果的質疑。(“上帝不會擲骰子”)

(譯註: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於1935年發表的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EPR佯謬)論述到上述現象。埃爾溫·薛定諤稍後也發表了幾篇關於量子糾纏的論文,並且給出了“量子糾纏”這術語。愛因斯坦認為這種行為違背了定域實在論,譏諷量子糾纏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句愛因斯坦的名言中被當做是他斷然否定量子力學的證據,因為量子力學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內稟性質。在大眾心目中,愛因斯坦拒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擲骰子的這句臺詞象徵了他人生的另一面:提出相對論的物理革命者可悲地變成了保守派,在量子理論方面“落後於時代潮流”。然而事實是愛因斯坦並不反對量子力學,他也不反對隨機性)

2.是的,然而現在並不能利用量子糾纏傳遞信息。現在可以測量出兩個地方糾纏量子的關係,但是並不能改變這種關係。這種測量結果只可用於對分開發送數據的解碼。我不知道,這麼做是否真的有意義。現在同樣可以讓衛星發射加密信息,在地球進行解碼。但是量子糾纏當然有其優勢,因為可以確保沒人能夠竊聽密碼或者複製密碼。

德國網友評論:中國量子成就

3.如果中國已經展示出了這種先進的技術,那麼我們的科學家必須努力了。下一步可能就是量子計算機了,計算速度將會只受制於輔助設備的散熱能力了。

4.加拿大在研究這個,谷歌在研究量子計算機。我們德國並沒有真正研究這個,因為需要很多創新型人才。。。

5.很質疑我們德國的創新型人才?按照您的想法,只有加拿大和美國有創新型人才,別的國家都沒有?

6.這次的技術主要由奧地利科學家安東·蔡林格發展而來,他和中國人共同合作並領導該科研項目。

(譯註:安東·蔡林格,1945年5月20日生於奧地利裡德因克瑞斯,是一位奧地利量子論物理學家。蔡林格以發現光子的量子糾纏而知名。中國量子衛星團隊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師從安東·蔡林格)

7.祝賀

8. 增加檢測距離的嘗試真的很棒。可惜的是,現在人們並不能控制兩個光子的糾纏狀態。也就是說這些光子對之間存在關係信息,但是人們並不能決定這些信息的內容,不能用於信息交換。

德國網友評論:中國量子成就

9.正如我對原文的理解,這顆衛星只是通過量子糾纏現象來達到信息加密狀態的不可竊聽,而不會通過量子糾纏傳遞信息。只是確保兩個地方的量子系統之間的同步狀態保持一致。

10 不太理解原文,但至少看起來中國的嘗試還是有其意義的。

11 聽起來更像是一次高昂的試驗,而不是真正的科學應用。。。但是還是很成功。

12.中國人的科學水平已經實現量子技術的飛躍,如果我們不把我們的歐盟變成合理有效率的整體,我們眼看就會被中國超越。

德國網友評論:中國量子成就

13.沒有奧地利科學家安東·蔡林格,以中國的科學水平絕不可能進行這種水平的項目。是安東·蔡林格領導並創立了這個科學項目。他現在在維也納拿著歐洲科學基金做科研。

14. 我認為,以中國的科學水平(相較於西方世界)不可能實現量子技術的飛躍,基本從未有過。真實情況是,中國由西方的夥伴(或者收購來的)來實現的。僅憑中國的科學水平進行的項目,我看來水平還差得遠。

15.不要小瞧中國,這個東方龐然大物,儘管他們雖然擅長山寨和偷竊。

德國網友評論:中國量子成就

我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如今在高科技領域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管西方人怎麼非議中國,我們保持發展路線不變,堅定毫不動搖的發展壯大自己。相信未來屬於中國,中國必將造福於全世界,造福於全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