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网友评论:中国量子成就

2016年8月中国发射了世界上首颗量子卫星,能够确保防窃听和安全数据传输。 这课卫星将进行为期2年的量子通讯测试。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利用的是两个光子间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无论相距多远都能保持互相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在任意距离上传递信息。

德国网友评论:中国量子成就

量子物理学家已经证明了这种光子纠缠现象能够维持上百公里,然而因为地表大气环境的干扰无法进行更远距离的信息传输。现在的解决办法是在太空中进行信息传输。根据新华社的说法,该量子系统的解码算法在以后可以用于军事或者金融业。

德国网友评论:

1. 这种现象叫量子纠缠。是爱因斯坦将这种现象描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他一生有很多对于量子物理学结果的质疑。(“上帝不会掷骰子”)

(译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纳森·罗森于1935年发表的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EPR佯谬)论述到上述现象。埃尔温·薛定谔稍后也发表了几篇关于量子纠缠的论文,并且给出了“量子纠缠”这术语。爱因斯坦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定域实在论,讥讽量子纠缠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上帝不会掷骰子”这句爱因斯坦的名言中被当做是他断然否定量子力学的证据,因为量子力学把随机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内禀性质。在大众心目中,爱因斯坦拒绝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掷骰子的这句台词象征了他人生的另一面:提出相对论的物理革命者可悲地变成了保守派,在量子理论方面“落后于时代潮流”。然而事实是爱因斯坦并不反对量子力学,他也不反对随机性)

2.是的,然而现在并不能利用量子纠缠传递信息。现在可以测量出两个地方纠缠量子的关系,但是并不能改变这种关系。这种测量结果只可用于对分开发送数据的解码。我不知道,这么做是否真的有意义。现在同样可以让卫星发射加密信息,在地球进行解码。但是量子纠缠当然有其优势,因为可以确保没人能够窃听密码或者复制密码。

德国网友评论:中国量子成就

3.如果中国已经展示出了这种先进的技术,那么我们的科学家必须努力了。下一步可能就是量子计算机了,计算速度将会只受制于辅助设备的散热能力了。

4.加拿大在研究这个,谷歌在研究量子计算机。我们德国并没有真正研究这个,因为需要很多创新型人才。。。

5.很质疑我们德国的创新型人才?按照您的想法,只有加拿大和美国有创新型人才,别的国家都没有?

6.这次的技术主要由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发展而来,他和中国人共同合作并领导该科研项目。

(译注:安东·蔡林格,1945年5月20日生于奥地利里德因克瑞斯,是一位奥地利量子论物理学家。蔡林格以发现光子的量子纠缠而知名。中国量子卫星团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师从安东·蔡林格)

7.祝贺

8. 增加检测距离的尝试真的很棒。可惜的是,现在人们并不能控制两个光子的纠缠状态。也就是说这些光子对之间存在关系信息,但是人们并不能决定这些信息的内容,不能用于信息交换。

德国网友评论:中国量子成就

9.正如我对原文的理解,这颗卫星只是通过量子纠缠现象来达到信息加密状态的不可窃听,而不会通过量子纠缠传递信息。只是确保两个地方的量子系统之间的同步状态保持一致。

10 不太理解原文,但至少看起来中国的尝试还是有其意义的。

11 听起来更像是一次高昂的试验,而不是真正的科学应用。。。但是还是很成功。

12.中国人的科学水平已经实现量子技术的飞跃,如果我们不把我们的欧盟变成合理有效率的整体,我们眼看就会被中国超越。

德国网友评论:中国量子成就

13.没有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以中国的科学水平绝不可能进行这种水平的项目。是安东·蔡林格领导并创立了这个科学项目。他现在在维也纳拿着欧洲科学基金做科研。

14. 我认为,以中国的科学水平(相较于西方世界)不可能实现量子技术的飞跃,基本从未有过。真实情况是,中国由西方的伙伴(或者收购来的)来实现的。仅凭中国的科学水平进行的项目,我看来水平还差得远。

15.不要小瞧中国,这个东方庞然大物,尽管他们虽然擅长山寨和偷窃。

德国网友评论:中国量子成就

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在高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管西方人怎么非议中国,我们保持发展路线不变,坚定毫不动摇的发展壮大自己。相信未来属于中国,中国必将造福于全世界,造福于全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