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長江·漢江——《南通·漢中》之一|在漢水之源遙望長江遙望歷史

「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

「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

黃正平

江蘇省南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近期,他到漢中考察後寫下了《南通.漢中》系列三篇文章,今天起漢中發佈將陸續刊登。

「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

長江·漢江

——《南通·漢中》之一

「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

終於,我來到了長江源頭之一的漢江,滔滔向東在家鄉南通歸入黃海與東海。我的老家就住在長江邊,祖輩依江而居,江水滋養、灌溉了這方土地,歷史上也曾不止一次吞噬過岸堤、大片的農田。

36年,長期生活在面江而居的城市,我一直想去長江的源頭看一看,它是如何從涓涓細流,漸漸地長長地匯流成滾滾的江水奔湧入海。

長江從哪裡來?於我是一個夢。溯江而上,我到了省城南京,通衢的武漢,兩江交匯口的重慶。三峽的兩岸風光存留在記憶的深處。憧憬在青海玉樹的長江之源,但去年9月到了西寧得知還有好幾百公里的行程,只能留待下次美麗的玉樹之行。今次也算是漢江滿足了我小小的心願。

「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

漢字的繁體字是形聲詞,表示水很大,壯闊、浩大之義。2018年7月11日傍晚,我又一次來到陝西西南部的漢中。正處汛期,剛從深圳、西安出差歸來的市委書記直接就去巡視大水漫溢的漢江,再回來與我會面。瞭解到漢水才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於我們南通南的長江來說,也是入海前的長江水的源起。三千里漢江,在漢中的境內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大。所以,漢水的名字恰如其分地給了這座城市。當地人自豪地稱,天上有銀河、地上有漢江,所以漢中自古叫做“天漢”,多麼霸氣的地名啊!漢文化從此生髮,漢族史從此寫起。

因為有漢水的澆灌,以及城北秦嶺、南屏巴山的擋阻,這塊盆地中的平原,得以“陝北的江南”“大西北的魚米之鄉”之稱謂。

晚上我們一行趕到寧強的縣城。夜幕中從右窗看到直直的一條河長長寬寬,漢中朋友告訴我那叫玉帶河,多麼富有詩意的名稱。欣賞了當地書畫家工作室的佳作,坐下來看著羌族服裝的少女表演茶藝,聽著當地丁部長和學者講解這一方山水之地。

縣城原只是一個普通的“城關鎮”名字,後來改成了漢源鎮,一目瞭然,標明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漢源,漢水之源頭。漢水就是在這個縣的境內生成匯聚的,長達67公里。現代水文認為漢江有三源,玉帶河即是南源,連同中源瀟水、北源沮水,均在寧強境內。這裡宜糧宜油宜茶,茶園依山而建,早在明清就成為上品、貢品。綠茶、紅茶,在玻璃杯裡沖泡開來,開出幸福的花朵,發散誘人的色香。我想象著,春天裡,油菜花與清明前後的嫩茶葉一齊盛放,透亮的黃色、清亮的綠色,滿山遍野、隔水相間,潤了眼眸、醉了心頭。

「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

今天的寧強人、漢中人有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保護好南水北調的水源地。恰如人身體上的毛細血管,不能有任何感染和汙染。漢水在這片土地流淌了千萬年,流經陝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南水北調,漢江的水供應缺水的華北大片地區,自然還包括首都北京。於是,城關鎮改成“漢源鎮”,我想也是要人們清楚地牢記這一點吧。

當晚,漫步在玉帶河畔,儘管疲憊卻仍興致盎然。水位很高,水質渾黃,想起飛機降落前就看到漢水上漲。那兩天寧強當地人唸叨著天氣變化,怕再下大雨可能會遭災。水就是這樣,既能行舟又能覆舟。好在後來那幾天老天爺幫忙,雨水不大,還晴好起來,只見寧強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夜色裡我邊走邊思忖,中國是江河大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總起源處有遠在青海的三江源頭,也有漢江水這些不懈奉獻的支流。正因為涓涓細流共同匯聚,才有了長江入海口的滔天洶湧之勢。向東向東、入海入海,我是長江口的子民,應該感激的是上游、支流兩岸的同胞,是他們甘願放棄工業、保護好源頭,才使下游水質能夠更加的優質。第二次來,我決意用筆敘寫這座與南通有著獨特關係的城市。

讀一個城市從地理開始,一切文明史都與此相關。此時回通後的一個早晨,飲一杯用揚子江水泡開的寧強綠茶,一股清香細流般湧入我的心田。漢朝、漢王、漢中;漢人、漢族、漢語、漢字、漢學……所有的漢字在這裡才有了精準的指謂。

「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

監製:付海旗

審核:高 睿

[email protected]

「围观」长江·汉江——《南通·汉中》之一|在汉水之源遥望长江遥望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