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買的房子總價近千萬,1%的房產稅每年要交10萬,這合理嗎?

揚拍


房產稅,地球村幾乎每個國家都在收,無可厚非!但是中國國情是比較特殊的,所以在制定房產稅的徵收辦法中,存在著巨大的爭議,如題主所說,北京一套1000萬元價值的按揭房,每月要還貸5萬元,而5萬元本身就是一個大數字,如果再加1%的稅收,一年需要10萬,總共一年70萬元,夠嚇人的,試問北京有多少人,多少家庭能夠承受如此大的負擔?



房價不斷上漲,是土地價格不斷上漲造成的,而房貸中的5萬元/月,也主要的是土地的使用費,即然土地使用費尚未交清,這地產稅怎麼計算才合理呢?老百姓是否願意一邊交土地使用費,一邊又加交房地產稅?我老了,這事我說不清楚了。


房產稅是一種財產稅,你擁有真真的財產時,交納1.2%的稅收,我認為是天經地義,稅率不高的。但是我說的是真真擁有!而題主所說的每月月供5萬的房子,權利人還在負債中,這房子還不能屬於真真意義上的真真財產,如果按房屋餘值計徵房產稅,這負債部分理應扣除,所以我認為要從房屋餘值中扣除房屋按揭的實際負債數後,進行計徵房產稅才合情又合理。

家庭首套自住房的稅率和二套,三套及多套房屋擁有者的計稅稅率應有區別。



還有一點,北京的房價虛高。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7230元,一個三口之家:57230X3/人=171690元,減去2017年北京人均消費支出/年37425元x3/人=112275元,兩者相抵可節餘59415元。此款或可以購0.8~1,4/平方米房屋。需50年以上才能購買70平方米房屋。所以我說北京房子價格虛高,這虛高的房價,如何計算房屋餘值?如何計徵房產稅呢?應該折算到合理區間才公平。


老蛇正宗


一幢房屋每年收房產稅1%,從比例上看不算多,但從普通人的工資收入看,房產稅的絕對金額就很高了。歸根結底,是房價太高。

房產稅是以房子的評估價為基數的,而評估價又是以市場價為基礎的。市場房價高,房產稅就多,市場房價低,房產稅就少。從這個角度看,大家應該是希望房價越低越好。溥儀住在紫禁城裡面,如果紫金城評估價為一元,他只需要交一分錢房產稅,但紫禁城還是紫禁城,一間不多一間不少,照樣紅牆金瓦,他做夢都會笑醒。

但是,你到北京街上問一問,哪個在北京買了房的人希望北京房價下跌?也許他嘴上會說希望房價下跌,但他心裡面一定不希望。不希望房價下跌,又不希望多交房產稅,這是千千萬萬有房階級的真實心理。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房主們都是倉央嘉措。

房產稅,你高或者不高,房子就在那裡,不開花不結果,提供的本是居住功能。可現實裡,北京買房不只是為住的,坐等漲價是更大原因。如果只是住,租房租金比不上買房款的利息,為什麼還要買?

欲戴皇冠,須承其重,承受不了十萬的房產稅,卻要硬撐著買千萬的房。沒辦法啊,人人似過江之鯽魚,雖有魚網而不避。而之前幾十萬元、一百萬元買房後漲價到千萬的人,坐享城市配套設施的完善,坐享因城市公共施完善而房價升值,似乎更應該出點血吧。

有房階層裡,剛買房者和久已買房者其實是孽債情敵關係,一個是潛在的玩弄者,一個是潛在的接盤俠。玩弄者可以很瀟灑,而接盤俠就悲催了,當然也有玩弄者玩成接盤俠的,所謂泡妞泡成老公是也。

接盤俠娶渣女為妻,還被索要鉅額彩禮,和花千萬元買房的房主被收鉅額房產稅一樣,不合算!不合理!而買房後房子升值數倍的房主,被收鉅額房產稅,太合理了,就像耽誤了美女青春的渣男,給鉅額青春損失費也不吃虧,要結婚當然也得給一大筆彩禮。

國家如何照顧房地產接盤俠?我認為房產稅應根據評估價與購買價的差價選擇不同稅率,例如:新買房按0.5%收房產稅;評估價是購買價二倍的,按1%收房產稅;評估價是購買價十倍的,收5%的房產稅,十年後恢復0.5%。

賣房嘛,收所得稅50%。房屋升值,有賴購買者的眼光,更有賴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完善。房價下降則少交房產稅,房價上漲則賬面財富增加,在兩者之間求得房價平衡,求得心理平衡,所謂合理,不過於此。


龍久於池


房子總價近千萬,但這並非實際上財富,而只要房子屬於自住需求,那麼即使房子總價過億,那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反而還不斷推升未來的生活成本、居住成本。或許,從實際情況來看,社會名義財富遠高於實際財富,而在此基礎上,若對當地房子統一徵收1%的房產稅,顯然並不合理,而房產稅徵收,更應該兼顧公平,達到調節貧富懸殊的效果。如果對於房子總價近千萬,每年繳納1%的費用,一年下來也需要耗費10萬元的資金,這相當於一個年輕人的年薪收入水平,或許對於償還房貸者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的衝擊,而對於房產稅的徵收,一方面要考慮到不能重複徵稅;另一方面需要考慮到房產稅徵收的形式以及標準,不能夠任性徵稅,更需要達到兼顧公平、調節收入均衡的目的。


郭施亮


這樣理解就知道合不合理了。有個北京窮人,祖傳一個四合院,價格幾個億,1%得有幾百萬吧?因為窮,把四合院出租了,在15年前很便宜在3環買了個小房,現在價值也有近千萬。如何給的起這樣的房產稅?

再有,

2000年,有個窮人為了在北京安家,挖空了兩家,買了雙拼房,但是近20年,事業沒有起色,一直掙扎在溫飽,那該如何徵稅?有個富人,20年前叱詫風雲,在兩老家以夫妻名義給四老各買了2棟豪宅,在北京買了無數房子,後來落敗破產了,把北京房子基本賣光了還債,發員工工資,20年辛勞,還得了難治之病,一家四口擠在3環2居室裡,他們又該如何納稅?

有些人典型仇富、低智商。這樣子,窮人不能買房,富人只能一直富下去的節奏呀!

幸虧,國家政策不是這些低智商人群定製出來的,中國還有精英!

其實有些人就是光腳的,就是要把水攪混,以為這樣子上岸後,腳上會有雙鞋。


美腿007


非常合理!

房價高的地區,福利比房價低的地區好,工資也不房價低的地區高。

比如北京,看全國都是基層,上海,看全國都是鄉下。看看這些城市多牛逼啊!千萬豪宅隨便住,10萬稅金隨便交。

支持房價永遠漲,千萬豪宅變億萬豪宅,還不準折舊。房產稅越交越多。利國利民。

如果稅率是1%的話,房價永遠漲的話,理論上說,100年過後,房子又重新買了一遍,並且,房子成了搖錢樹,躺著數錢,房子永垂不朽。何樂不為?

買房子,就是買的搖錢樹。

房子多,搖錢樹就多。

房子每年上漲百分之十,全家都不用工作了。取點出來花。

出門帶塊磚頭,100*100的規格。要什麼支付寶?在北京,一塊磚頭直接換輛寶馬車,磚頭還不一定換。


葉展翼騰1


一婦人,住著250多平一線城市核心地段大宅,與丈夫和女兒一起生活。

因為丈夫曾為公司高管待遇頗高,故年輕時買下此大宅,現居住有30餘年。

後老伴去世,女兒定居國外生活後離世。老婦人現已屆80有餘,其對丈夫和女兒的所有情感皆寄託在此大宅內,時常還覺得老伴女兒就在這裡陪著她,故此生誓死不願離開此宅。現仍居住於此宅在此終老。

目前儘管居住價值近2千萬的大宅內,屬於專家所界定的必徵房產稅的奢侈性房產。但僅靠可憐的5千元退休金活過,了此一生。

老婦人因為一人家庭,人均居住面積達250平。

大家覺得如何對待此老婦人的房產稅收啊??


文刀27626853


普遍性的1%是不合理,如果是家庭第一套不收,第二套按人均面積計算,超出部分1%,不超出不收,第三套1%,第五套3%,依次遞增,十套以上的10%,這樣的懲罰性稅收才能阻止瘋狂投資房地產。


萬象天隱


顯然是不合理的!

不過我們可以先看下有多少人仇富:

為什麼不合理呢?

首先評估價1000萬,但是你要知道可能當時的購買價也就只要100萬,買來的時候就沒有打算賣,計劃留給孩子,但是因為戶籍制度,未成年孩子必須和家人一個戶口本,也就是噴子們所謂的一個家庭2套房,而讓這個家庭莫須有的增加每年10萬的費用,簡直就是剝削!

試問,三代同堂的,老兩口、小兩口、孩子,一個戶口本三套房的,按照網上流傳的三套房稅率,有可能每年會交四五十萬的房地產稅!

房產稅應該收,但絕不是這種收法,個人建議:

1、以房產原值為計稅依據,然後減去折舊等,乘以某一個稅率;

2、按照租金計稅,任志強不是說了嗎,發展租賃必須將個人投資存量住房鼓勵入市,一方面加大供應量,另一方面收稅;

3、增加交易稅,倒逼炒房客將存量房推出租賃市場。

最後用馬光遠的一句話來結束:有人認為房產稅沒有一直高房價,那是因為稅率太低,把稅率提高到20%、30%,甚至實行累進稅率試試。我相信,如果真的稅率到了20%30%,那是搶劫,不是收稅了!

認同我的觀點請在文章下面點贊,關注我!


瘋狂太原人


說實話我不贊成房產稅因為買房的時候已經交過稅了,開發商.城建商.源材料供應商.購房者.再加上後期裝修和物業費。那個環節不交稅。開發商買地的時候都是交的重稅。為何後期業主還得交稅。我沒有房子但是我也不希望這個口子開了。這和古代的重賦稅有什麼區別。中國的稅已經很重了。


逍遙77583056


房產稅,這事兒有點意思。

買房,各種稅費,交的什麼錢,估計絕大多數人搞不清,好不容易湊出了首付,貸還沒還完,又吵吵收房產稅了。

北上廣深,所謂值千萬的房子,住的很多是工薪階層。城市的發展,讓老百姓的資產,被動上升,但不賣就是個市值。

專家就是專家,套路深吖,房產稅從罵聲一片不該收,到現在,多方討論如何收,再過兩年,就是教大家如何少交了。

怕生二胎?估計有房的人家,馬上要搶著生娃了,一家三口,人均面積、名下套數、收稅比例,合計合計,還是多生個靠譜。

單身男女,不結婚,名下有房,就是最好的稅源。看看個人所得稅的設置,贍養老人、撫育娃娃可減免,就是催婚證明。

至於用來降房價,這麼玄幻的事兒,就不要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