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父母愛情》呢?

微風英語


關於這部作品,已經寫過很多次評論了,每次看到這樣的題目,就不自覺的想說點什麼。就和觀看該劇一樣,雖然看了很多遍,只要換臺的時候看見有電視臺在播放,也就不自覺的放下遙控器,一口氣看好一陣子,不換臺。這就是該劇的魅力所在,讓你從心底裡喜歡上他。

這就是藝術的獨特魅力所在,就像自己喜歡的書一樣,總喜歡珍藏著,在閒暇之時打開來,細細的品味,陪伴著自己度過悠悠歲月。或許對很多觀眾來說《父母愛情》就是這樣一部真正走入觀眾內心,能觸動人的靈魂的作品。

到底什麼樣魅力是該劇能夠在觀眾中如此長久不衰,口碑如此之好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平淡,人們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這部劇的精髓就在平淡,平淡的日子中融入了濃濃的親情,生活的大智慧,家長裡短,生兒育女,兒女情長,酸甜苦辣,幽默詼諧。悠悠歲月中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人生的成長。

大多數人都能從該劇找到自己的影子,生活不就是這樣過著。但是生活也可以過得如此的愜意,如此的瀟灑,如此的有情調。回頭看看《金婚》中的文麗和佟志,總感覺少了那麼一點點浪漫,一點點和諧,一點點味道。平淡生活中融入了一些極為美好的生活畫面,給人帶來希望和美好,而不是一味靠一些悲情的元素來渲染整個劇情。

每個人都有其不一樣的命運,但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不懷恨他人,嫉妒他人,努力的過好自己的生活,也是該劇所要傳達的美好意義。安傑的確令人羨慕,葛老師也不錯,最終也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德華和老丁不是也很好嗎?不就是德華不會咬文嚼字罷了,不也過得有滋有味。安欣和老歐也只有自己的驕傲和自豪。亞飛和海洋也在合適的年紀相遇了,亞寧和孟主任有他們的美好夢想。

每個人的日子都很好,即使在平淡的日子也是那麼的美麗,溫馨,幸福。努力的過好屬於自己的平淡生活,就是該劇傳遞給觀眾最美好的夙願,也是最容易觸動人心的地方!


Jennifer146556967


梅婷和郭濤的真情演繹,讓我們看到了電視劇,《父母愛情》,不可缺少的富有時代的影子,特別的接近生活,讓看電視劇的人身臨其境,忘我的投入到了劇情當中。感覺電視劇父母的這段愛情故事。就是曾經的老爸老媽,那些年少的孩子就是,曾經的我們。這部電視劇演的實在是太貼近人們的生活了,每一句臺詞每一場背景音樂,每一個樸實無華的畫面。都讓你倍加感到親切和自然。


雖然劇情中,父親與母親的相識是別人介紹的,但是兩個人,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保持著相互愛戀,彼此深愛的感情。我覺得這是愛的最高境界。真的忍不住想多看幾回,希望多拍一些類似於《父母愛情》,《金婚》等一些電視劇。


伊春美食美客


小時候看過一部《金婚》,當時也是看了兩三遍。沒想到,長到20多歲後,竟讓又出現了一部比《金婚》還好看的戲。真希望這樣的良心製作越來越多。

無比喜歡這部劇,今天剛好陪老媽看了最後一集,雖然零零碎碎都十遍了吧哎。因為這部劇,重新大愛梅婷,大愛孔笙導演,並且夢想嫁給江德福這樣的丈夫,哈哈。

今天想先談談幾個配角。

  1. 沒有什麼是完美的,更多時候是因為有缺憾而有回味。

“成分”不好的葛老師嫁給的是愛情嗎?不是愛情,不幸福嗎?

後來再看《父母愛情》也很喜歡葛老師。漁霸的女兒,挑過大糞,清秀念過書,但卻不好嫁。因為“成份兒”,她嫁不得老丁,她抑鬱嗎?同樣的“成份兒”,安傑過著人人羨慕的生活,她嫉妒嗎?最後做個江德福口中的”填房“,她心酸嗎?不,你看不出來。這些都是觀眾依照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腦補的,我們猜她都會有一點點吧,但是你明顯可以看出葛老師的態度真的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挺好,就這樣吧“的接受感,是一種拿命運沒辦法但是又不畏懼的感覺。

她接受了自己的命運,沒有因為被拒絕被嘲笑而看不起自己。她會很真實的表示對安老師的豔羨,但讓人感覺不到嫉妒;她語氣的淡然和對自己略微的嘲笑,又讓你不敢小瞧這個女人。不得不說,她並沒有把自己看的太重,她只是明白過好自己的生活是第一要義。好日子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但如果自己有機會把握就微笑面對吧。這是對葛老師這個人物的一種理解,我偏向於這麼想。

2.反差感強烈的江德華
  •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對家人好。只想嫁一個人,老丁。

從鄉下來的江德花,用她的善良感染著每一個觀眾。讓人發現所謂彪悍,和可愛並不矛盾。你會發現她不僅憨厚,也善良的發萌。被嫂子德華德華的叫著,最後自己的墓碑上都從德花改成了德華。德華從來沒有細數得失,總把一家人的和睦看得比自己一個人的開心重要。她不是沒有生氣過,她總在“吼”,但是她懂得家人的愛。德華給葛老師說過“我嫂子才不摳門,她啥好東西都捨得給我”。可是我們現在,是不是在對別人好的時候也下意識的覺得..別人壓根不在乎呢?

德華的人設有一種反差,她明明很“兇”但是內心卻很“柔軟”;她明明“不食人間煙火”但卻“只認定老丁一個男人”;父母愛情可以以江德福安傑為主線,也可以以老丁江德花為主線。

很多問題經不起推敲,例如“老丁對德華是愛情,還是抹不開面的在一起?” 觀眾並不想深究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明白這沒什麼意義。老丁不是沒有機會去追求他的愛情(葛老師),但是他放棄了。和德華的相濡以沫裡,德華一定是付出多的那一方。德華的愛情讓人心疼,但是她的善良讓人敬仰。她很純粹,讓任何一個有良心的男人都不忍心辜負。何況是嘴硬心軟的老丁呢?

3.驕傲的“歐陽”,善良的“老歐”。

你幫我了我全家,但我是你姐夫。他們叫我老歐,只有你們認我是歐陽。

劉奕君的精彩演繹,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大時代背景下人的渺茫。那有沒有什麼可以支撐人讀過難關,笑嘻嘻的迎接未知和老去的年華呢?

幸虧他們有那樣一個妹夫,可以幫助他們的孩子渡過時代的難關。幸虧他們有那樣的家人,可以記得他們年輕時指點江山的瀟灑模樣。幸虧他們有那樣沒文化但高素質的妹夫,可以讓他敢偶爾賣弄一下自己的優越感。

就是這樣一部戲,它讓觀眾看到人的短短几十年中的諸多無奈。面對困難和無奈,愁眉苦臉是可以的,但也能扛過去。用什麼扛過去呢?希望我們都有溫暖的家人和愛情。


微風英語


《父母愛情》是近幾年非常火的一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劇中講述了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50年愛情生活。其中涉及人物眾多,卻個個性格鮮明,各有特色,生動形象地還原了那時候的風土習俗和人情世故。如果說這部劇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就是真實,毫不做作。

除了電視劇本身故事性極強,非常貼近現實外,劇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人物的獨特性。

比如安傑的資本家大小姐脾氣,不洗漱就不能睡覺,有潔癖愛乾淨,要喝咖啡看電影,還要聽音樂看風景,與那時候的大部分女人相比,她是與眾不同的,也是格格不入的;江德福是窮人出身,沒有文化,演員郭濤很好地詮釋了這個人物的大老粗之感,把莊稼地糙漢子的感覺展現得淋漓盡致,和安傑的拌嘴也是電視劇一大看點,一邊小聲抗議,一邊卻不得不乖乖照做,小動作恰到好處的使用,讓人物非常鮮活;江德花是江德福的妹妹,看似大字不識一個,也不知書達理,卻能降服滿嘴道理的安傑,可謂是“一物降一物”,她和安傑的相處從一開始針尖對麥芒,小摩擦不斷,到慢慢走進彼此的生活,成為真正的一家人,也是電視劇一大看點,很多人說,如果沒有這個人物,電視劇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也足可見這個人物的重要性。

此外,還有逆來順受的安傑姐姐安欣,自帶優越感、嘴上不饒人的歐陽懿,有些勢利的安傑大哥大嫂,逗趣十足的鄰居大嫂王秀娥……這些人物共同組成了這個生動的故事。正如影評所說,“電視劇《父母愛情》正是因為這種煙火味兒濃郁的人生百態,和舒緩不做作的劇情鋪張,成為2014年最具關注度的零差評電視劇”。


三聯中讀


感覺就跟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錢一樣,因為太難得到了。現實中也是一樣,有幾個女人能幸運的得到這份百分之百的愛情?

為了你,我可以脫下軍裝;為了你,可以不要升遷;為了你,我可以無條件的忍讓,給你一生的庇廕。不會在乎你的身份,不會在乎我受了什麼影響,甚至不會告訴你我因為你受了多少委屈,只要餘生都是你,所有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安傑,也為了江德福,從一個兩手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變成一個洗衣煮飯的老媽子,在這個過程中與丈夫越走越近,互相包容,愛丈夫的親人,努力的操持這個家,卻從不曾改變本心,保留了那份純真與可愛。

而劇裡其他人的演繹,也讓所有人對愛情有了不同的理解。德華的為愛執著,無私奉獻;安欣的不離不棄;亞菲的兜兜轉轉還是你;亞寧的一見鍾情;葛老師的守得雲開見月明,讓人感慨唏噓,也讓人羨慕,原來這世上的愛情可以這般豐富和多彩。

整部劇裡,沒有小三不撕逼,不存在攪屎棍一樣的婆婆,每個人都是按照命運給的劇本在走,沒有毀三觀的事情發生,大家的選擇看起來那麼自然,卻又那麼打動人,我想這才是這部劇的魅力吧!


笨笨的大熊


《父母愛情》~好巧,我這幾天又再看這部電視劇,不知道大家看了幾遍,我是看了無數遍了,為什麼那麼人喜歡看呢?我覺得是這樣的~


先說一下劇情~內容沒有什麼大起大落,都是些平淡無奇的生活。但它絕不枯燥乏味,它給人的感覺卻讓人耳目一新,溫暖無比。男主角江德福農民出身,沒上過學,但絕不是沒文化~他善良大度、風趣幽默、機智靈敏而且重情重義。不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他,一心一意的對待安傑,甚至可以說是寵溺。愛她,也愛她的家人,他有主見,不人云亦云,看重親情,從對待安傑姐姐一家就能看出來。但他有他的原則,軍人的原則。江德福的形象可謂閃閃發光!

再說一下女主角安傑,資本家大小姐出身。看似嬌氣,但實際不是,她知書達禮,溫柔賢惠,特別善良。時常朝江德福撒嬌耍賴,但從不碰觸他的底線。她也非常尊重江德福。既有大家閨秀的端裝,又有小家碧玉小女人般的柔情似水。表面看她跟江德福的妹妹水火不容,其實她們都互相關心,都把對方看成是重要的親人。


這部劇裡每個人都有鮮明的性格,但都是善良的人。整部劇氛圍輕鬆,陽光,充滿正能量,看的人覺得彷彿一股清泉流入心田。看過後,才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正的愛情並不是非得激情澎湃,溫潤如玉的情感更加使人難忘。
這部劇中,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愛情,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讓每個觀眾都覺得生活充滿希望!所以大家才會百看不厭。

最後,願天下所有的女人都能如安傑般,得到這完美的愛情!


娟然如拭978


我覺得很溫馨, 主要是生活中的小事、瑣事,吵吵鬧鬧與無理取鬧,讓我覺得這個電視劇很耐看,一點兒也不糟心,不用提心吊膽的跟著劇情亂跑,而是很幸福很安逸。對於這其中的愛情,也是覺得很舒服。 但是真心覺得故事不真實。

作為一個女生,特別的沉浸在江德福對安傑的好中,覺得這樣一個男人真是有氣度,哄著安傑的各種小脾氣;敏感時期還明事理的幫著安傑家裡人;扛著自己哥哥和妻子的不倫那麼多年,寧可吵架也不告訴安傑真相。會覺得安傑的小性子真夠煩的,也會不自覺的模仿安傑發發小脾氣,可是那終究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生活。

基本沒有大起大落生離死別的段子,所以看起來不覺得揪心也不覺得折磨人。如果一定說這段故事裡有什麼悲情的鏡頭,或主角經歷了什麼艱苦的生活,有印象的如下:安傑和江德華過意不去鬧矛盾;安傑獨自一人帶著孩子去島上找江德福時候經歷了暴風雨;安傑初到小島忍受不了那裡的衛生環境,挑不了水;孩子們在文革時期略微失去理智和媽媽作對;江德福阻止紅衛兵抄家;安傑對來認爹的江德福的侄子發火,認為江德福騙了他;安傑炒股票賠了八萬塊。他們的這些痛苦或者不快,就是夫妻間的小吵鬧而已,也是所有那個時代的人都經歷過的傷痛中不那麼重的一環,當然不排除說這段痛苦的經歷在故事構造中被刻意淡化了。

比比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就更是沒什麼好說的了。安傑的姐姐和歐洋懿在小島上的生活多痛苦,從資本家變成海邊辛勤的小漁民,那十幾年的日子是怎麼過的,歐洋懿那麼傲氣的人是怎麼撐過來的;江德華大半輩子都在圍繞著她這個哥哥和嫂嫂一家,到最後嫁了老丁還是軟磨硬泡的把自己賣出去的感覺,而老丁又那麼早那麼讓人忍不了的理由去世了,最後江德華老了又回來圍著哥哥嫂子轉了。。。


逸趣兒


那個時代的辛酸和甜蜜,就那樣悲喜交加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看《父母愛情》,是偶然間的事。那是一個週末,午休後特別無聊,就打開電視,上面正播放著《父母愛情》。剛開始那畫面,看著很陳舊,全是不堪回首的樣子,破舊,貧窮,寒酸。畢竟是過去那麼一個特殊年代的事情,雖然很熟悉,但卻很不入眼。不為別的,就為那個時代的貧窮和特別的政治氣氛,讓人有點不是滋味。而且,有些人,看了還會很緊張,很反感,畢竟曾經在他們的生活中留下了太多深刻的記憶。

但稍微往下看,就有味道了,雖然德華看著很噁心,德華旁邊那些什麼人,也很噁心。但她們畢竟演得很真實,演的就是那個時代那樣一些不入流的東西。只能說,德華是被演得很真實,很地道。畢竟那個年代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就只有那個格調,也只有那個素質,但演得卻是活靈活現。

但是,更有味的很快就來了。那就是梅婷演繹的安傑,實在是太形象、太生活、太生活、太可愛了。不但演出了知識青年、資產階級的格調,更演出了知識女性的情調和修養,把那個時代的女性美,女人美,知識女青年美演繹得酣暢淋漓!她的美是立體的,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也是多情的,多味的,多種魅力交織而起的,是和時空及時代高度結合的產物。她也是幸運的,雖然嫁給了一個大老初式的軍人,但她的命運在那個年代真的是很好很好了,比那個後來嫁給了王海洋他爸的葛老師,好得多多了。他有地位,有生活,無憂愁,少煩惱,更少受到政治風波的衝擊,這是最大的幸運。

相較於安傑的妹妹,她的幸福有比登天了,幸福得讓妹妹都遠處安身。當然,這一切的幸福、幸運和真實的生活,都得靠演員去演,演員要是演得好,演活了,才有味道,才有看頭,才讓人津津樂道,才會讓人守著一看再看,一集不落地往下追著。

同時,郭濤的演技,在這部劇中,也是演得十分得體和到位,把一個男人的品格和風度演繹得如火純清,更把一個軍人的風采演得淋漓盡致,也把一個感性多情、卻夾在眾多矛盾中間的“小男人”演得痛快淋漓。

正因為他和梅婷的一唱一和,把《父母愛情》一再推向一輪又一輪的高潮,讓觀眾朋友愛不釋手,連連叫好。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一方面要保持革命熱情,一方面要警惕階級鬥爭,另一方面又不能把基本的家庭生活和生活情趣給丟掉。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他倆在輕描淡寫間把那一切展現給了廣大觀眾。譬如,他們在演過性生活、生孩子的問題上,就有一幕很趣,那就是兩個人之間的鬥嘴。郭濤說:你不要老那麼反動。梅婷說:你還把做那事說成是做革命工作,更反動。郭濤說:做那事,也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看看,箇中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很有趣,很有味,點到為止,意味雋永。那種既鬥嘴,又有趣的“革命”生活,在他倆的演繹下,特別傳神,極為有趣。

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夫妻生活應該怎麼過?愛情應該是什麼樣的?類似這一幕幕的情節,恰好被郭濤和梅婷傳神地演繹著,解釋著,這就是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夫妻,什麼是家庭生活?

難怪劇名就叫《父母愛情》,父母愛情是在點滴的生活中,細水長流地,吵著,拌著,鬥著,一路走來,平平淡淡,有滋有味,有始有終。所以說,他倆把這部劇演得太形象了,太真實了,太生動了,太棒了!從而找不到更多的詞語來形容了!一個字:好;兩個字:好好;三個字:就是好!

不過,那裡面演得好的,真是多了去了。無論大人小孩,都演得都棒棒的,一個個鮮活得無可不可,無與倫比。這裡面,印象最深的,大家最喜歡的,也是最讓我深愛的,就是那個中學階段的江亞菲,我不知道具體是誰演的,但我認定她是女神,是演繹界的高人,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有著極其高的天賦。她在以後的生涯中,註定會成為星級演員。那演技實在是太真,太美,爐火純青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我特別喜歡那個小姑娘。

那個小姑娘,調皮,傲氣,叛逆,俏皮,聰明,伶俐,還帶點刺,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讓人非常喜歡!

我不知道中學階段的那個江亞菲是誰演的。網友們,能不能告訴我,她的真人真名,在哪裡工作和生活?


筆架山來客


一個大老粗和一個資本家小姐相識於一場舞會。他大老粗有過婚史,她家境優渥知書達理。本來絕對不會有交集的兩個人碰撞在了一起。

愛情不被組織允許,江德福冒著開除黨籍的危險非要娶她,校長夫人辦公室門口聽到的安傑那句“我願意”,就這三個字也許就讓他一輩子傾心於她。

婚後他還是那個樣子,說話大大咧咧,不講衛生,安傑給他一一糾正,外號“三洗丈夫”吃飯不吧唧嘴,吃飯前用肥皂洗手。

安傑沒有婆媳關係,但有個小姑子呀,也是江德華(花)一輩子的付出才讓安傑那麼瀟灑,原本的他們也是水火不容,第一次見面的彆扭,江德華受不了嫂子的毛病,安傑更受不了她的粗魯,好幾次把安傑氣回孃家。

江德福被調到小島上,也就是在這個地方開啟了他們最為幸福的一生。剛來島上的她各種不適應,軍號聲、定期熄燈、挑水、不能忍受的廁所。江德福給她倒痰盂,給她在家裡蓋廁所,半夜給她挑水等等都是細節體驗愛。而在這裡江德華也和嫂子建立了革命友誼,老家人罵江德華剋夫的掃把星,被安傑回懟“她是這家的姑奶奶,她是這兒的老大”,德華在老丁那受委屈,安傑的挺身而出,出嫁時豐厚的嫁妝還有那個大箱子。

他們有了五個孩子,各不相同,卻也各有成就,打擊右派時,姐姐姐夫被流放黑山島,葛老師挑大糞,安傑在丈夫的庇護下喝著咖啡,上著課,和其她的對比她是多麼幸福呀。

慢慢退休,孩子成人成家,他們也退休生活,跳舞時江德福依舊吃醋,安傑炒股輸掉9萬,不僅沒受指責,反而當起了甩手掌櫃,不買菜不做飯。

不過要說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安傑生病那段。

織毛衣的安傑突然暈倒,江德福一輩子的司令瞬間癱倒在地,不洗澡日日夜夜的守候,吃饅頭去皮也是為了讓安傑醒來,那句“你媽要是醒不過來,我怎麼辦呢”引發淚點,聽到安傑醒來,一下子摔倒地上,跟德華說妹妹哪有老婆親。

我覺得這部劇讓我們看到老一輩的感情,沒有那麼多狗血。


沐淺梔


演技好,尤其是郭濤,感覺就像一個兵,德華,老丁前老婆演技超過梅婷,刻畫人物淋漓盡致,故事情節貼近生活,又不乏幽默,更有人情味,裡面的冒充兒子看上去很蠢,會冒充?那個最大的江亞飛也不行,和花季時代那個太不像,嘴唇厚了好幾倍,說到金婚前部分可以,後部分越看越無趣,浪費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