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生活到底有多奢靡?

波波桑


慈禧,這個人物想必不用介紹了。

她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同時也是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的生活極盡奢華,她是晚清最會享受的一個女人。她的生活有多奢靡呢?現在就隨有書君一起去看看,慈禧的奢靡生活。

一、說起慈禧的奢華,先看她的每日的飲食

民以食為天,當然對於慈禧來說,吃飯也是頭等大事。

在吃飯上,慈禧可是講究著呢。

她的一頓飯要吃一百零八道菜,每頓正餐用的餚饌,要擺滿三四張拼起的膳桌。

冷熱大菜,燒烤爐食,各種小吃,那是應有盡有。其中一個大盤要作出“萬壽無疆”的字樣。

只要她說一聲傳膳,那大小太監馬上開始端盤子送上,不一會就給擺好。擺好之後,慈禧會先過目一下,不喜歡的馬上就撤走。當然,慈禧也吃不了這麼多。她每道菜也就吃三口,吃幾道自己喜歡的,剩下的或者扔了,或者就賞給妃嬪們和宮女。

除去正餐外,她還會有兩次小吃。每次小吃最少也會有二十碗菜。

這吃飯的陣勢,恐怕也是沒有誰了。

慈禧喝個“水”也是不簡單,普通的白水,她是根本不碰的。她喜歡喝茶,在喝茶上大有講究。

她的泡茶水是用當天從玉泉山運來的泉水。一年四季喝的都是各種各樣的花茶,所飲的花茶不是經過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剛剛採摘的鮮花。

她每天下午還要喝極品燕窩。最為驚人的是,她為了保養還會喝人乳,這種“飲料“還真是讓人汗顏啊。

慈禧在水果的用量上更是驚人。不用一日算了,就說她一年的用量吧。為了聞果香這個愛好,她一年用蘋果15萬個,香蕉更是超過15萬個。

再看看其它水果,秋梨13978個,棠梨53668個,柿子2258個,文官果2888個,石榴516個,葡萄15231斤,山楂16123斤等等。

除了一些水果,一個咬一口外。其它水果好像都不是用來吃的,只是供她聞香,不新鮮了就換。

這奢靡程度真是讓人無法想像。

二、慈禧洗澡也不比吃飯省心

慈禧太后洗澡需要多名侍女服侍,還要用到多種物件,其中最獨特的是矮椅和銀澡盆。

矮椅四腿粗大健壯,做工極為精細,每條椅腿上都有兩條龍,一條龍向下爬,一條龍向上爬。

獨特的是活動的椅背,既能拿下來,又能向左轉或向右轉。

銀澡盆有兩個,一個洗上身用,一個洗下身用。

這兩個可不能混,混了可是要有很大的懲罰的,有可能還能帶來殺身之禍。

她的洗澡水也是獨特的,三伏天時,洗澡水就用杭菊花引做成,可以保證不中暑。三九天,天冷。那就得用木瓜湯來洗,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如果覺得這不算什麼,那麼讓人驚訝的,應該是她所用的洗澡毛巾了。

慈禧的洗澡毛巾依照25條一疊擺放,每次洗澡一共要擺開4疊,足足有100條毛巾。這些毛巾擺在那裡,就像小山一樣。

並且慈禧用的毛巾都是用黃絲線鏽的金龍巾,每一疊還都擺放成不一樣的款式。有俯首的,有回頭望月的,有戲珠的,有噴水的。

這麼精緻的毛巾,用量這麼大不說。

最重要的,對於慈禧而言,它們全是一次性的。這也真算是太浪費了。

三、看看慈禧的六十大壽是如何的奢華

當年北洋水兵想增加新式戰艦,清政府不同意,理由是沒有錢。但是慈禧老太后六十歲的生日,那是相當地有錢啊。

她為自己準備的首飾盒,用去黃金1萬兩。購置衣且花去23萬兩,特製金輦轎輿耗銀76913兩。

紫禁城內外裝飾,以及頤和園的裝飾共耗銀1327488兩。

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路途的景點設置與裝修一共花去白銀240萬兩。搭設戲臺,請戲班來唱戲花了520000兩等等,太后的這個生日花了約白銀1000萬兩。這相當於全部北洋艦隊的經費。

但是甲午戰爭的開始,擾亂了慈禧的慶壽計劃。當時,慈禧只是在寧壽宮中黯然度過這一天的。

但是北洋水師的鐵艦全軍覆沒,這與慈禧的揮霍也是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另外慈禧的穿衣、用物的擺闊更是不用說了。

最後死了還整了個奢華的葬禮,也花費了一百多萬兩白銀。

慈禧的衣食住行這種奢華的享受,真的是讓人大為驚歎。

她的這種奢靡生活,雖然豐富了自己,娛樂了自己,卻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同時也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有書共讀


慈禧的奢靡是有目共睹的,假如說慈禧的生活非常正常,並沒有那麼的奢侈,或許她也不會被罵的那麼慘,慈禧作為一個女人,能夠統治大清如此之久,足以證明她的能力是絕對沒問題的,仔細瞭解歷史你會發現,她其實是很有一番作為的。

慈禧之所以被罵成這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她是一個女的,至於割地之類的,假如說換個男皇帝就不割了嗎?清朝落後於西方各國,可不是慈禧一個人的錯,那是歷史問題導致的。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其生活實在是太過奢靡。

那麼接下來向大家說一下慈禧的生活有多奢靡,首先是吃飯,不管吃多少幾乎都要有一百盤的菜,她一個人吃自然是吃不了。北洋海軍要添置一些新裝備的時候,朝廷愣是不批准,實際原因是國庫沒多少錢了,但是慈禧一天的花銷確實幾萬兩的白銀,當然一切要緊著慈禧來。

根據歷史記載,慈禧半個月花掉了購買一輛巡洋艦的錢,至於她修建頤和園的錢,足以組建三支北洋艦隊。至於夏季吃水果那就更加誇張了,西瓜都要數以萬計,因為其吃西瓜只吃最中間的一口。在舉個例子,慈禧洗一次澡要用四十條毛巾,而且這些毛巾還都是非常昂貴的,足以拿出展覽的工藝品。

這僅是其生前的冰山一角,死去之後更是誇張,她的陪葬品全都是價值連城,甚至無價之寶都有好幾個,僅僅其蓋的被子上面都有八百二十粒珍珠,堪稱是無價之寶。至於什麼翡翠西瓜,夜明珠之類的物品更是數不勝數。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慈禧的生活奢靡眾所周知,在網上也可以蒐集到她生活奢靡的很多案例,比如,慈禧半個月的生活費可以買一艘巡洋艦,吃頓飯要6萬大洋,天價殉葬單等等。我們從慈禧所用珠寶和瓷器來看看她的炫富生活。

1.珠寶

慈禧是珠寶狂,她對珠寶的喜愛似乎勝過一切,十分喜愛珍珠和瑪瑙,尤其酷愛翡翠。從各地淘來上等翡翠,都是價值連城,在她的殉葬品中,也有很多珍珠、翡翠,蓋的金絲珠被鑲有12104顆珍珠,脖子上的串珠有5920顆珍珠,以及各種

翡翠品,其中就包括2棵舉世聞名的翡翠白菜。

藍碧璽螭(chi)龍墜

這個龍墜深受慈禧的寵愛。據說,慈禧夜夜都要把碧璽放在自己的枕頭下面,而白天,則把它放在最堅實的櫃櫥中,還特意派幾名親信的太監輪流看守。

銀鍍金嵌珠雙龍點翠頭簪

慈禧夏天最喜歡戴的扁方,是六十壽辰時張之洞進貢的,大多以珠寶鑲嵌而成。

翡翠手串

翡翠手串:由十八顆翠珠,兩顆碧璽珠穿成,下穿鑽石,紅寶石,珍珠。

2.瓷器

慈禧對宮廷瓷器情有獨鍾,說到慈禧的瓷器,必然會提到“大雅齋”,大雅齋瓷器幾乎成為了慈禧瓷器的代名詞。看來慈禧還是很有生活品味滴。

黃地粉彩梅花春燕紋羹匙

大雅齋”款綠地墨彩花鳥圖高足碗

“大雅齋”款黃地粉彩花鳥圖四足方花盆


博物館奇妙遊


晚清時期清政府雖然經濟收入一年比一年漲得多,但架不起那麼多的賠款啊,當時皇室不斷地裁員,緊衣縮食,窮的都快掲不起鍋了,但慈禧的生活還是如往常一樣鋪張浪費,隨便列舉一兩點都能讓人覺得慈禧怎麼這麼奢侈?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慈禧太后的馬桶。古代比較常見的廁所大多都是茅草屋,或者只是簡單的用個柵欄給圍起來。但皇家很有講究,他們專門給弄個房間,名曰淨房。

慈禧淨房裡的馬桶又稱為官房,雖然和普通老百姓的功能一樣,但慈禧太后的馬桶做工精緻,非常的奢華。古代人家的馬桶大多數是用陶瓷做成的盆子或甕,而慈禧的馬桶用的卻是上等的檀香木。

慈禧的馬桶被雕刻成一條大壁虎的樣子,穩固在地上的四隻爪子是馬桶的四條腿;鼓鼓的肚子是馬桶的盆屜;尾巴緊緊地捲了起來,尾梢折回來和尾柄相交形成一個8字,就是馬桶的後把手。

壁虎的頭向後微仰著,緊貼在了官房肚子上,下頜稍稍凸出,和後邊的尾巴平行而立,形成了官房前把手;兩隻眼睛鑲的是紅寶石,嘴巴微微張開一條縫,裡面銜著手紙。脊背上正中間的位置有一個蓋子,在蓋子上臥著一條螭虎作為提手,只要打開這個蓋子,慈禧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

為了不讓慈禧看到汙濁物和聞到臭味,宮人們會在壁虎的肚子裡放上香木的蓬鬆細末,這樣當便物下墜之後,會立刻被香木末包裹住,完全不會讓人看到任何髒東西或聞到什麼氣味。

每當慈禧要傳官房時,宮女太監們就要分頭行動起來,他們各有各的差事。有的去叫管官房的太監,有的要去拿鋪墊,有的要去拿手紙。而慈禧也非常喜歡這隻“壁虎”,每次使用它的時候,都要用手紙逗著它玩。

不過這只是皇宮內的馬桶,慈禧出遠門的時候用的是什麼馬桶呢?1903年慈禧第一次坐火車,於是下屬在車上給慈禧專門做了一個馬桶,名為如意桶,關於這個馬桶,清史專家孟森還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沒入無跡,外施宮錦絨緞為套,成一繡墩。車身亦(遍)套黃絨,而以緞貼裡。”

如意桶的外面用宮錦絨緞,乍一看上去就像一個繡墩。裡面鋪滿黃沙,黃沙上又了一層水銀。上廁所的時候,糞便落入馬桶中就會被水銀和黃沙掩埋。這種馬桶別說當時了,就是一百年後的今天,也沒幾個人用得起啊,恐怕也只有敗家又敗國的慈禧才能用這樣的馬桶了。


魏青衣




慈禧每次吃飯,要上整整100盤的菜。100盤菜擺開是什麼陣勢?一般人估計要配備一個“飯用”望遠鏡。老太后有次坐火車去奉天,火車上光爐灶就排了50個,每個爐灶上配一個大廚,每個大廚每次就做兩樣菜。因為有時候一個菜都需要兩至三天才能做成。老太后喜歡鴨子,大廚燉一隻鴨子就需要兩至三天才能做成。每個爐灶還要配一個小廚,這小廚是專管生火的。所以太后一說自己餓了,50個小廚拿著芭蕉扇就開始扇風點火。當然,每個爐灶還要配雜廚若干。比如太后要吃豆芽,就需要專人,一根兒一根兒地摘豆芽——把豆芽根兒上的須全部摘掉,同時,還不能弄斷豆芽的本身……

甲午戰爭前六年,北洋海軍一直想添置新式戰艦,可政府就是不批准,理由是“時艱款絀”。那當然了,老太后一天的生活費用就是4萬兩銀子,款不“絀”才怪呢!

1894年11月7日,是老太后的60歲生日。老太太為自己的生日準備的首飾合黃金1萬兩,合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去黃金23萬兩;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道路的景點設置與裝飾,花去白銀240萬兩……太后這個生日,約花了白銀1000萬兩,相當於整個北洋艦隊的經費。除此之外,為了給太后修退休後休息的頤和園,花去白銀3000萬兩。當時,英國和德國最先進的戰艦價格約為25萬兩白銀。也就是說,老太太半個月花掉一隻巡洋艦。老太后裝修頤和園的錢,可以組建三支北洋艦隊!

其實只就太后洗澡所用的毛巾來講,已可見其奢侈性的一斑了。老人家每洗一次澡要用40條毛巾!當然了,這些毛巾不是一般的毛巾,是拿到博覽會上每條都可以當工藝品展覽的。40條毛巾再工藝,對老太后來講也不能叫奢侈,而是——中國特色的皇后文明!

老太后一生文明,生時文明——整個帝國都是她奢侈的資源;死後也文明——恨不得天下財寶都鑽她墓裡。老太后的隨葬品,李蓮英有記錄:

棺內鋪的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下面鑲珍珠12604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鋪5分重的珍珠2400粒。

蓋在慈禧屍體上的是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被長280釐米,寬274釐米,捻金織成。被上綴有820粒珍珠,在經被之上又蓋有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球被。

慈禧頭戴的鳳冠由珍珠寶石鑲嵌而成,冠上一顆重4兩大如雞蛋的珍珠,當時價值白銀約1000~2000萬兩。

慈禧手執玉蓮花一枝,頭前方有蚌佛18尊,頭頂一翡翠荷葉,重22兩,當時價值285萬兩白銀。頭兩側有金、翠玉佛10尊,手邊各置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其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紅寶石佛108尊,估價600萬兩;翠桃10個。翡翠白菜兩顆,綠葉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隻滿綠的蟈蟈,綠色的菜葉旁有兩隻黃色的馬蜂,價值1000萬兩白銀。

當寶物殮葬完畢,發現棺內尚有孔隙,又倒進4升珍珠,紅藍寶石、祖母綠寶石2200塊。僅這些填空的珍珠寶石,就值223萬兩白銀……

據估計,慈禧的隨葬品值白銀億兩不算過分。


一覺醒來你我不在年青


慈禧的服飾很多。她乘火車去奉天時,有專門一節車廂載運她的服裝。她並不預備在那邊耽擱太久,因此所帶的衣服只是晚春時適用的一部分。但這已足以使她的御前女官裕德齡驚歎:“它的偉大和富麗幾使人目為之炫,神為之奪。除卻你能看見的一片彩雲似的錦繡之外,你就不用想細細鑑別它們。因為它們委實是太多了,太美麗了!”衣服大概有2000件,鞋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雙。

  太后身高中等偏低,喜歡穿高跟的鞋,有的高達6英寸。她有一款大典時才穿的繡花鞋,鞋底很高,四周綴有小珍珠串,如同穗子一樣。

  

  慈禧與多數女人一樣,喜歡檢閱和欣賞自己的衣物。有些衣服雖是從不再穿,卻因有紀念意義,如數十年前她為貴妃時穿過的衣服,時常要叫太監取來把玩,追念往日的綺年玉貌,美景良辰。

  

  

  

  即使在出行途中,“每隔四五天工夫”,也“總要把所有的衣服等等查看一番”由兩個太監抬到慈禧面前,全部看完,不啻上千百人的隊伍。

  

  

  女為悅己者容,

  慈禧花在“梳妝檯”的時間,

  也十分的驚人!

  

  織錦多格梳妝盒

  

  象牙雕花鏡奩

  髮式——“大拉翅”

  據說是她自己所創,後來官宦命婦、民間女子紛紛效仿,一直流傳到今天的戲劇舞臺上。慈禧的“大拉翅”髮髻,實際是一個高約一尺有餘、內以鐵絲為骨架、外包青緞青絨布做成的兩把頭冠套。摘戴自如,又可美飾頭髮。兩把頭的頭飾有扁方、簪、頭花、流蘇等。

  

  碧玉朝珠

  

  折花壽字鈿子

  

  銀鍍金嵌珠雙龍點翠頭簪

  慈禧夏天最喜歡戴的扁方是六十整壽時張之洞進貢的,用檀香木、金絲和小珠子鑲成。頭花是“大拉翅”髮髻的主要首飾,大多以珠寶鑲嵌而成。慈禧許多畫像、照片中,都能見到她“大拉翅”髮髻正中的大朵珠寶頭花。

  皇室“珠寶狂”

  

  銀粉盒

  

  畫琺琅花卉粉盒

  

  琺琅瓜形胭脂盒

  翡翠“發燒友”

  

  “福地福人居”冰種滿綠翡翠。高10釐米。

  

  “御風而上”玻璃種翡翠

  

  “福從天降”三彩翡翠

  

  “日日茂盛”翡翠

  

  “歲月驚喜”三彩翡翠

  

  “蝴蝶翩翩”玻璃種翡翠

  美國女畫家卡爾為慈禧畫的油畫像中,有一幅身穿黃底繡紫藤蘿團壽字氅衣,頭上梳的“大拉翅”,簪插了許多珠翠首飾:翠簪、鳳釵、金扁方、寶石頭花、珍珠頭箍及下垂的一串串流蘇,顯得雍容富貴。但卡爾說:“慈禧佩戴之首飾,種類雖多,而終不過珠翠二者。”

  

  金鑲東珠耳環

  

  金鏨古錢紋指甲套

  

  銀鍍金東昇簪

  “據說宮裡各種首飾都有,但我只看見過慈禧常戴的幾種。她最愛的是一個翡翠戒指,一個碧綠戒指,還有頭上戴的幾朵珠花和一件珍珠串起的披肩。慈禧還戴一副小珠子耳環,永遠也不摘下來。”據老太監們說,這副耳環是慈禧進宮時,咸豐皇帝賞給她的。慈禧每次戴兩副耳環,因為她有四個耳孔。”

御用瓷器——大雅齋

  “吃飯100道菜怎麼了?

  衣服一車廂怎麼了?

  過個生日花一萬兩黃金又怎麼了呢?

  搞個御用瓷器名兒才叫厲害,

  想怎麼燒就怎麼燒,

  有錢就任性!”

  “大雅齋”是堂號,是慈禧自署的齋號,是她寫字作畫的地方。同時也是慈禧個人審美情趣的象徵,在處理朝政之餘,她舞文弄墨、寫詩作畫,“大雅齋”正好契合了她對於“藝術”的追求,從清代詩文及詩注可知。

  

  故宮藏瓷(大雅齋)

  “大雅齋”瓷器,得名於口沿上書“大雅齋”三字,屬於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專門為自己設計、燒製的御用瓷。長期以來,“大雅齋”瓷器珍藏深宮,世人很難一窺真容。

  

  大雅齋瓷器奏摺

  

  大雅齋瓷器

  這些濃豔華麗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時期的宮廷風尚,也展現了慈禧個人的審美追求和取向。異樣的奢華,為漸趨衰微的晚清制瓷業平添了一道獨特風景,堪稱晚清最為著名的御窯瓷器。

  

  大雅齋綠地粉彩花鳥圖渣鬥

  但也有人說大雅齋瓷器,體現了慈禧的庸俗與低品!雖色澤絢麗,但不用細觀,就可看出釉面粗糙,猶如老女人的臉,凹凸不平。

  

  

  想當年雍正帝的瓷器,“琢器皆卵色,圓類瑩素如銀,皆兼青彩,或描錐暗花,玲瓏諸巧樣,仿古創新。作品中嘔心瀝血的成分,無人可企及!俗不可耐的慈禧,炫彩而又粗糙的大雅齋,大雅何在?


left涵


對於這個敗家娘們,啥也別說了,直奔主題吧。掌權四十幾年的慈禧,其揮金如土,窮奢極欲的日子說來很多人都不會信。

印象最深的是她那120位奶媽。

傳聞慈禧在四十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御醫看後讓其喝人乳輔治,慈禧痊癒後,發現皮膚比原先要光滑細膩。又加上人乳有延年益壽,美容養顏的效果,此後慈禧便瘋狂迷戀上人乳。

遂開始廣招奶媽進宮,其中40個位常住奶媽,居內廷。80個沒點卯奶媽,為替補,在常住奶媽有特殊情況下不能用奶的,這80位為候補。為保證奶水質量,這些奶媽每天都食用做的清淡的豬蹄湯下奶。120位奶媽每季度更換一批。



而挑選奶媽是有條件的,第一需要滿族女子,第二需要她們至少生育三胎以上,而且都是健康孩子;第三,這些女子容貌要端正秀麗,尤其不能有體味。

如此,120位奶媽的供養已是一大筆支出,再加上月例,估計成本都和慈禧每餐108道菜標準差不多了。

其次,慈禧除了養生,還對珠寶情有獨鍾。尤其迷戀夜明珠。

慈禧原先有個鳳冠,冠上鑲嵌九顆夜明珠,其中八顆小珠包圍一顆碩大的珠子,寓意九五至尊。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後,慈禧拿出四顆意欲送給八國聯軍軍官,請求其退兵。不想送珠子的宮女半路上見財起意,用計甩掉幾個隨從攜帶珠子跑出北京城。



後來該四顆珠子在西安一個普通工人家裡重見天日,據這個工人講述,四顆珠子是自己收養的老太太送給他們的。後來這個老太太被證實是該逃跑的宮女。

至於最大的那顆夜明珠,也為慈禧招來了奇恥大辱。

慈禧死後20年,孫殿英掘開慈禧的墳墓,將其墓中珠寶一網打盡,動用30輛大車搖搖晃晃滿載而歸,其中為了拿出這顆夜明珠,孫殿英讓士兵撬開了慈禧的頭骨。

慈禧墓中一地狼藉,屍骨被拖於地上,堪稱淒涼。

再次,慈禧太后的洗浴。

傳聞慈禧太后為了保養皮膚,除了飲用人乳外還用牛奶沐浴,有時使用名貴花瓣。沐浴時需要使用近百條毛巾,每條只用一次。

此外,像每頓飯保持108道菜的標準;瘋狂收集書畫;養花,看戲這些消遣,都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日子。無怪世人都向往帝王家,畢竟這奢侈的日子,怕事夢裡都想不到要這麼做?


微影窺人生


清朝的慈禧太后,雖說治國無道,但是養顏有方,大把的時間和金錢都花在美容上。據說70多歲時,仍然皮膚細膩,容顏不老,有著少女般的肌膚。那麼,她到底有什麼美容養顏的訣竅呢?

在醫療美容尚未發達的晚清,護膚品匱乏,但這絲毫擋不住慈禧對美容養顏的巨大熱情。她曾說道“宮內以我為美”,也難怪像慈禧這樣奢侈的人,又是一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無疑會耗費大量的金錢去保養自己。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慈禧最奇葩的兩種美容方法。

第一個靠聞,相信大家之前也應該聽過慈禧在一年之間所用的蘋果超過十幾萬個,這並不是誇大其詞。據史料記載,在1897年這一年慈禧太后就使用掉了10幾萬個蘋果,平均每天400多個,慈禧命令太監每天在自己的住處擺滿品相上好的蘋果,讓蘋果的香氣四處瀰漫,身上自然也會帶有蘋果的香氣,對皮膚也非常的好。

第二個就是喝人奶,這是慈禧美容最奢侈的一個方法,當然喝人奶並不只慈禧一人這樣做,現在有很多富豪在這樣做。據伺候慈禧的宮女回憶,慈禧幾乎每天都要喝人奶,每天都有三位奶媽伴隨在慈禧身邊,以便慈禧隨時喝奶。就連慈禧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只要一天沒喝心理就非常的難受。

為此為了滿足慈禧的這一要求,滿清還專門設立了一個部門,專門來為慈禧提供奶源。這個部門的人物就是在每個季節都要招來100多名提供奶的奶媽。應招的奶媽其實都是有條件的,必須要漂亮的15到20歲,家裡條件還算可以,身體健康,所生的小孩身體也健康的女子。

要知道在醫學條件不發達的情況下,剛出生的嬰兒必須得到母乳,才會有抵抗力,要不然孩子的抵抗力會下降,所以說慈禧為了自己的美貌就讓大量的嬰兒剛出生就失去了母乳,面臨著死亡,非常的殘忍。


鏡中看歷史


那今天空空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這位中國近代史上,可恨可悲之人的奢靡生活。

統治中國近48年,中國皇室的鐵腕人物,但作為女人她,也有對鏡修花的柔情一面。

上朝前一定要在象牙雕花鏡奩前,細細打量自己一番,披上金絲禮服,蹬上朝靴。

打開琺琅瓜形胭脂盒輕拍脂粉,戴上雙龍點翠頭簪,和每日必帶的碧玉朝珠,最後是金鏨古錢紋指甲套。

她能書善畫,但也是一位誤國殃民的奇才。

吃穿用度極度奢侈,一生搜刮天下極品,

號稱“皇室珠寶狂”死後都恨不得天下財寶,都鑽進她的墓裡!

有人說,她的奢侈,不是一個人的奢侈,是以整個大清的滅亡作為代價,大清才是她的陪葬品!

慈禧簡介

中文名:葉赫那拉·杏貞

別名:慈禧太后,西太后,孝欽顯皇后

國籍:中國清朝

民族:滿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農曆十月初十)

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農曆十月廿二)

信仰:藏傳佛教\t

婚姻名份:貴人、嬪妃、貴妃

丈夫:咸豐皇帝

兒子:同治皇帝

生活年代:清末

主要成就:辛酉政變,鎮壓太平天國洋務運動。

其他成就:辛酉政變奪得大權,兩度垂簾聽政,成為清朝晚期實際統治者

  現在就讓我們來扒一扒這位大清太后的奢侈後宮生活吧!


【天價殉葬單】

慈禧棺內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下面鋃大小珍珠12604粒

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再鋪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上面鋪5分重的珍珠2400粒

蓋在慈禧屍體上的是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被長280釐米,寬274釐米明黃緞底,捻金織成。經被上綴有820粒珍珠。在經被之上又蓋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球被

圖為由捻金線織成的陀羅尼經被,經被約三米見方,明黃緞底,被面上織有眾多佛經、佛像、佛塔、花紋等裝飾,既有佛教的神聖,又不失皇室的威嚴。

頭戴鳳冠,冠由珍珠寶石鋃嵌而成,冠上有一顆重4兩大如雞蛋珍珠,當時價值白銀約1000-2000萬兩。口內含夜明珠一粒。

脖頸上有朝珠三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是紅寶石的。

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執玉蓮花一枝,頭前方有蚌佛18尊,頭頂一翡翠荷葉

頭兩側有金,翠玉佛10尊,手邊各置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在其屍體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紅寶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兩;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黃籽粉瓤者兩個,綠皮白籽黃瓤者兩個,翠桃10個,翡翠白菜兩顆,綠色的菜葉旁有兩隻典色的馬蜂。

棺內最珍貴的是座率紋花,煙雲流動,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瓏寶塔。其屍體旁邊還放滿了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芥700多件,當寶物殮葬完畢,發現棺內尚有孔隙,又倒進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紅蘭寶石、祖母綠寶石2200塊。

【日常開銷】

《頤和園慶壽圖》

老太后60歲的生日時為自己的生日準備的首飾合黃金1萬兩,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去黃金23萬兩;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道路的景點設置與裝飾,花去白銀240萬兩……太后這個生日,約花了白銀1000萬兩,相當於整個北洋艦隊的經費。

吉羊麻將

慈禧太后進藥底簿

畫琺琅開光花鳥手爐

按摩器

紫檀百寶嵌福祿壽文具盒

據清王朝最後一任總管太監小德張回憶:慈禧當年一天的宮中費用大致是紋銀四萬兩。這意味著清宮半月之費可購甲午海戰時日方吉野級巡洋艦一艘;兩月之費可購一超級主力艦;一年之費可裝備一支居當時全球六七位的海軍艦隊。

如廁是人都要吃喝拉撒睡,太后也不例外!

慈禧太后的座便器

官房

慈禧用來裝糞便的物件叫“官房”,也就是一般老百姓口中的便盆。慈禧用的“官房”,那真真切切是件國寶。

一般的“官房”大多是磁盆。可慈禧用的是檀香木做的,雕刻成一條大壁虎的形狀,栩栩如生。壁虎頭往後扭著,兩眼向上注視著騎在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張開一條縫,縫內恰好可以銜著手紙;兩隻眼睛鑲著紅紅的寶石,閃亮閃亮的。“官房”的口是略張的橢圓形,有蓋,蓋的正中臥著一條螭虎,做為提手。大壁虎的肚裡,是香木的蓬鬆細末,便物下墜後,立即滾入香木末裡,被香木末包起來,根本看不見髒東西,也不會有什麼惡氣味。

慈禧太后的如廁工具“官房”

傳“官房”

慈禧一說傳“官房”,立刻就有幾個宮女行動起來,各有各的差事。一個去傳專伺候官房的太監。這個太監自從慈禧從養心殿回來,就隨時等候著傳喚,所以宮女出去,點首便來。太監把用黃雲龍套包著的“官房”恭恭敬敬地頂在頭上,送到寢宮門外,請跪安(因頭上有官房沒法磕頭),然後把黃雲龍套迅速打開,請出“官房”來,由宮女捧進更衣室。在這片刻的工夫裡,慈禧便已經寬衣解帶了。第二個宮女趕緊去取油布,把地面鋪起來,約二尺見方。每次都用油布把地遮上,把紙放在壁虎的嘴上。慈禧使用“官房”時,常用手紙逗著大壁虎玩。

手紙

雙面貼壽字卷軸筒式紙包

慈禧用的手紙也是宮女特製的。先把一大張白綿紙分開裁好,再輕輕地噴上一點水,噴得比霧還細。把紙噴得發潮發蔫以後,用銅熨斗輕輕地走兩遍,隨後再裁成長條,墊上溼布,用熱熨斗在紙上只要一來一往就做成了。熨兩遍,一是圖乾淨,二是要把紙毛熨倒了。不帶毛的紙發滑,帶毛的紙又發澀,只有把紙毛熨倒了的紙最好用。

洗腳、洗澡

澡盆

金易、沈義羚著《宮女談往錄》說:“老太后洗腳不僅是為了衛生,更重要的是為了保養,說深了,有點小病小災的,洗腳比吃藥還便當。”“儲秀宮裡把給老太后洗腳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洗腳水是極講究的。譬如:屬三伏了,天氣很熱,又潮溼,那就用杭菊花引煮沸後晾溫了洗,可以讓老太后清心明目,全身涼爽,兩腋生風,保證不中暑氣;如入三九了,天氣極冷,那就用木瓜湯洗,活血暖膝,使四體溫和,全身柔暖如春。當然,根據四時的變化、天氣的陰晴,隨時加減現成的方劑,這也可以算是老太后健身的秘密了。”

畫琺琅纏枝花唾盂

毛巾

老人家每洗一次澡要用40條毛巾!當然了,這些毛巾不是一般的毛巾,是拿到博覽會上每條都可以當工藝品展覽的。

【衣食住行】

衣遠超一節車廂!

慈禧的服飾很多。她乘火車去奉天時,有專門一節車廂載運她的服裝。她並不預備在那邊耽擱太久,因此所帶的衣服只是晚春時適用的一部分。但這已足以使她的御前女官裕德齡驚歎:“它的偉大和富麗幾使人目為之炫,神為之奪。除卻你能看見的一片彩雲似的錦繡之外,你就不用想細細鑑別它們。因為它們委實是太多了,太美麗了!”衣服大概有2000件,鞋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雙。

太后身高中等偏低,喜歡穿高跟的鞋,有的高達6英寸。她有一款大典時才穿的繡花鞋,鞋底很高,四周綴有小珍珠串,如同穗子一樣。

慈禧與多數女人一樣,喜歡檢閱和欣賞自己的衣物。

有些衣服雖是從不再穿,卻因有紀念意義,如數十年前她為貴妃時穿過的衣服,

時常要叫太監取來把玩,追念往日的綺年玉貌,美景良辰。

即使在出行途中,“每隔四五天工夫”,也“總要把所有的衣服等等查看一番”。

由兩個太監抬到慈禧面前,全部看完,不啻上千百人的隊伍。

女為悅己者容,慈禧花在“梳妝檯”的時間,也十分的驚人!

織錦多格梳妝盒

象牙雕花鏡奩

髮式——“大拉翅”

據說是她自己所創,後來官宦命婦、民間女子紛紛效仿,一直流傳到今天的戲劇舞臺上。慈禧的“大拉翅”髮髻,實際是一個高約一尺有餘、內以鐵絲為骨架、外包青緞青絨布做成的兩把頭冠套。摘戴自如,又可美飾頭髮。兩把頭的頭飾有扁方、簪、頭花、流蘇等。

碧玉朝珠

折花壽字鈿子

銀鍍金嵌珠雙龍點翠頭簪

慈禧夏天最喜歡戴的扁方是六十整壽時張之洞進貢的,用檀香木、金絲和小珠子鑲成。頭花是“大拉翅”髮髻的主要首飾,大多以珠寶鑲嵌而成。慈禧許多畫像、照片中,都能見到她“大拉翅”髮髻正中的大朵珠寶頭花。

皇室“珠寶狂”

銀粉盒

畫琺琅花卉粉盒

琺琅瓜形胭脂盒

翡翠“發燒友”

“福地福人居”冰種滿綠翡翠。高10釐米。

“御風而上”玻璃種翡翠

  “福從天降”三彩翡翠

  “日日茂盛”翡翠

  “歲月驚喜”三彩翡翠

“蝴蝶翩翩”玻璃種翡翠

美國女畫家卡爾為慈禧畫的油畫像中,有一幅身穿黃底繡紫藤蘿團壽字氅衣,頭上梳的“大拉翅”,簪插了許多珠翠首飾:翠簪、鳳釵、金扁方、寶石頭花、珍珠頭箍及下垂的一串串流蘇,顯得雍容富貴。但卡爾說:“慈禧佩戴之首飾,種類雖多,而終不過珠翠二者。”

金鑲東珠耳環

金鏨古錢紋指甲套

銀鍍金東昇簪

“據說宮裡各種首飾都有,但我只看見過慈禧常戴的幾種。她最愛的是一個翡翠戒指,一個碧綠戒指,還有頭上戴的幾朵珠花和一件珍珠串起的披肩。慈禧還戴一副小珠子耳環,永遠也不摘下來。”據老太監們說,這副耳環是慈禧進宮時,咸豐皇帝賞給她的。慈禧每次戴兩副耳環,因為她有四個耳孔。”

食每日三餐+糕點、飲品

一、正餐

慈禧太后的飲食之奢侈,在中外歷史上是有名的。她每頓正餐用的餚饌,要擺滿三四張拼起的膳桌,品種常在百種之上,冷熱大菜,燒烤爐食,各種小吃,應有盡有。她一聲傳膳,大小太監列隊恭候,餚饌即刻就要擺好,少數特殊的隨吃隨上。餚饌上席後,慈禧要過目一番,滿意的留下,不想吃的即刻轍下。

二、糕點

遇到節日,比如重陽節,御膳房還額外為慈禧做菊花、棗泥、八寶等各種花糕上供,還有各式餑餑。據說,這天慈禧要到頤和園排雲殿吃一種她最愛吃的專用木炭和松枝烤出來的“燒餅夾烤肉”。慈禧小食愛吃小窩頭、臭豆腐。小窩頭,據說是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狼狽西逃時沒的吃,見一群逃難的人正在啃窩窩頭,一個足有四五兩重,討來一吃,十分可口。回宮後命御膳房做窩窩頭,卻再也沒有捱餓時吃的那種美味。御膳房絞盡腦汁,用栗子面加白糖做出一兩一個的小窩窩頭,慈禧雖覺還是沒逃難時吃的窩頭那麼香那麼甜,也總算將就了。

燕窩

三、飲品

慈禧愛飲花茶。她嗜茶成癖,特別講究。泡茶用的水是當天從玉泉山運來的泉水;所飲的花茶不是經過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剛採摘的鮮花,攙入幹茶裡再泡入茶盅,飲起來既有茶香又有花香。慈禧飲茶用白玉茶杯。金茶托上放三盞白玉杯,中間是茶,兩邊是花。兩名太監雙手將茶托共捧至慈禧面前,口呼:“老佛爺品茗了!”慈禧方才飲用。

普洱茶

箬竹葉茶

雨前龍井茶

住精巧華麗,宏偉壯觀!

咸豐二年(1852年),慈禧奉咸豐諭旨,以“蘭貴人”的身份入住紫禁城西六宮的儲秀宮,在那裡生下了同治。

門洞中的後宮

儲秀宮金磚地面和紫檀木器

儲秀宮改造後的四進庭院寬敞幽靜,兩棵蒼勁的古柏聳立其中,殿臺基下東西兩側安置一對戲珠銅龍和一對銅梅花鹿。迴廊壁上刻滿了大臣們恭寫的《萬壽無疆賦》。正殿裝修精巧華麗,正中設地屏寶座,後置五扇紫檀木嵌壽字鏡心屏風,上懸“大圓寶鏡”匾。

儲秀宮北房明間御用寶座

儲秀宮西梢間玉壺、燭臺

儲秀宮東次間文竹百寶櫃,行中西合璧!

皇輿,鳳輦,御船 ,火車、汽車。

堂堂皇太后,出門當然不用腳!

慈禧坐在轎子裡準備上朝

慈禧出行,除傳統的皇輿、鳳輦、御船外,還增加了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其中有東洋車、火車、汽車。慈禧常坐東洋車出遊,“車制絕精美。其把手處盤以金龍二,作昂首遐觀狀。二輪為橡皮所制,輕快流利,得未曾有。一宮監在前曳之,又有一宮監則在後向前而推。太后坐其中,極以為快”,但慈禧說,還是不如乘轎舒服。

慈禧曾對德齡說:“只要是新鮮的我都願意試試,尤其是這種外邊人不會知道的事情。”

火車除慈禧曾改造了一列專車乘之赴奉天外,紫禁城內也設有短距離輕便軌道,起於宮門入口,終點為慈禧寢宮之外。車上一切設備俱全,只比平常者略小。然慈禧不喜歡坐火車出遊,覺得機車聲音過於震盪,車座又太狹窄。

大內所有汽車不下十餘輛,都是清朝出洋官員進呈以博慈禧歡悅的。其中有一輛為黃色,繪以雙龍,玻璃室內設寶座,是慈禧的御用汽車。但慈禧從未坐過,因為駕駛汽車的車伕須坐於慈禧之側,就中國傳統而言,此大為不敬!又怕有意外危險,故宮中諸人商量甚久,終莫能決。雖慈禧極欲一試為快,終為他人諫阻。

當然,老太太的奢侈遠不止她個人的衣食住行!

御用瓷器——大雅齋,

“吃飯100道菜怎麼了?衣服一車廂怎麼了?

過個生日花一萬兩黃金又怎麼了呢?

搞個御用瓷器名兒才叫厲害,想怎麼燒就怎麼燒,有錢就任性!”

“大雅齋”是堂號,是慈禧自署的齋號,是她寫字作畫的地方。同時也是慈禧個人審美情趣的象徵,在處理朝政之餘,她舞文弄墨、寫詩作畫,“大雅齋”正好契合了她對於“藝術”的追求,從清代詩文及詩注可知。

故宮藏瓷(大雅齋)

“大雅齋”瓷器,得名於口沿上書“大雅齋”三字,屬於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專門為自己設計、燒製的御用瓷。長期以來,“大雅齋”瓷器珍藏深宮,世人很難一窺真容。

大雅齋瓷器奏摺

大雅齋瓷器

這些濃豔華麗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時期的宮廷風尚,也展現了慈禧個人的審美追求和取向。異樣的奢華,為漸趨衰微的晚清制瓷業平添了一道獨特風景,堪稱晚清最為著名的御窯瓷器。

大雅齋綠地粉彩花鳥圖渣鬥,但也有人說大雅齋瓷器,體現了慈禧的庸俗與低品!

雖色澤絢麗,但不用細觀,就可看出釉面粗糙,猶如老女人的臉,凹凸不平。

想當年雍正帝的瓷器,“琢器皆卵色,圓類瑩素如銀,皆兼青彩,或描錐暗花,玲瓏諸巧樣,仿古創新。

作品中嘔心瀝血的成分,無人可企及!俗不可耐的慈禧,炫彩而又粗糙的大雅齋,大雅何在?

礬紅青花百蝠筆

關於慈禧的繪事,傳聞頗多;習畫大約始於咸豐間為妃時。據《十葉野聞》所記:“那拉後久居園中(按:圓明園),且無寵,因日習書畫以自娛,故後能草書,又能畫蘭竹,皆失寵時之成績也。”垂簾當國後,仍怡情翰墨,學繪花卉,又作擘窠大字。女畫家繆嘉蕙(字素筠)入宮供奉如意館,“常與太后談畫理”,故畫花鳥亦尚徐崇嗣、惲壽平之沒骨法。  

慈禧畫的牡丹圖,清麗典雅,要而不繁。

慈禧畫的另一幅牡丹圖,看得出她極其用心,畫風果決,讓人不由聯想到她的手腕。

慈禧的字寫的也很漂亮,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便出自慈禧之手。慈禧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這副書法一直保存了幾代人,最後毀於文革。那是慈禧寫給母親的一首詩: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寫的“龍”字,運筆有力流暢,矯健如游龍

慈禧寫的“福壽”二字

慈禧寫的“壽”字,略顯生硬,筆力有欠,可能為老年之作

慈禧御筆"喜"字

慈禧硃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有人說,慈禧書畫作品多為代筆,但那又怎樣?

這位太后娘娘的奢侈生活,已足夠讓人咋舌,養幾個畫匠文人的銀子算什麼!

慈禧一生追求權欲和享受,凡世間享樂之事,

諸如美食華服、紙牌戲劇、遊山逗狗,她無所不好,在其晚年,又對照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慈禧像 1905年

慈禧晚年喜歡為自己畫肖像,曾以厚金聘外國畫師進宮供役。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將一幅八英寸著色全家照,命駐華公使贈送給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當她看到攝影比畫像快而方便,並且神情酷肖,效果更為真實時,躍躍欲試的心情便日益強烈,對照相產生濃厚興趣,想親身領略一下其奧妙了。

慈禧太后是觀音菩薩的忠實“粉絲”。宮中人稱慈禧為“老佛爺”。慈禧信佛,以菩薩自居,自視為觀世音菩薩轉世,是觀世音菩薩在人間的化身,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以慈禧的面目來統治這個世界。慈禧常常將自己裝扮成觀世音菩薩的模樣讓侍從照相。最經典的一張是:扮成觀音菩薩的西太后,一臉莊嚴神聖的模樣,坐在正中。她的左邊,李蓮英扮成韋馱天尊。她的身後,侍立著兩名少女,一個捧著經書,一個捧著香爐。

慈禧太后扮觀音照為了照相,在頤和園寢宮前搭蓆棚,用佈景屏風為襯,佈置豪華陳設,

為了突出立體形象,又不觸犯忌諱的陰陽臉,提高成相清晰度,利用自然散射光,使“尊容”達到最佳拍攝效果!

慈禧在照相之前,要親自翻閱歷書,選定吉日良辰。拍照時常命御用攝影師勳齡為其連續拍上幾張不同姿態的宮裝像,並迫不及待地命令將每張放大數幅,還要速將尚未上光的帶水的樣片呈奉御覽。

慈禧在頤和園的賞雪照

慈禧在頤和園樂壽堂與外國公使夫人合影

慈禧太后的宮廷照


想必放眼全球,也沒幾個女人能過的如她一般奢侈了!

聊文玩,找空空!


南紅講堂



國家養 天下養 結果揚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