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主要人羣有哪些?微學伴解析知識付費痛點

時間管理、說話技巧、職場能力、認知升級等等,這些都知識付費產品中出現的高頻詞彙。各大知識付費平臺的內容產品也多以提升職場和生活中的軟技能為主,如喜馬拉雅平臺上的爆款內容《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得到平臺的《李翔商業內容》等。當人們越來越習慣於為這類知識商品買單,

其背後是當代職場對人們要求的提高還是“知識焦慮”所帶來的泡沫?

知識付費的主要人群有哪些?微學伴解析知識付費痛點

根據艾瑞網在《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30歲以下人群成為知識付費的消費主力。從微學伴提供的數據也顯示,80、90後是為知識商品付費的意願度最高的群體。

那麼,為什麼80、90後群體更願意為知識商品買單呢?這大概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從需求層面來說,80、90後群體有著更多的自身發展訴求。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當代的社會變化是一點也不誇張的,網絡上甚至有個段子說“在互聯網上,一個月就是三年。”變化快、信息迭代快,而這正是80、90後群體所面臨的職業環境。追求更好的職業發展、更多的薪酬,自然是需要不斷充電學習的,因此軟技能提升類的課程在這一群體中很是“吃香”。

從意願度層面來說,80、90後群體對內容消費的意願更強,尊重並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這一群體,尤其是90後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已經習慣了用互聯網去完成娛樂、社交、學習、消費等一系列事情。互聯網的開放性讓各類UGC內容充斥,優質的高價值內容變得稀缺,而這也催生了人們對內容付費的意願,並逐漸形成習慣。

同時,80、90後群體有更自由的職業選擇度,有數據表明,超過四成的大學生會在畢業三年內選擇轉行。轉行勢必要面對知識儲備和實際工作中的差距,而通過互聯網的知識產品進行快速充電是年輕人的重要選擇。

以微學伴的客戶為例,有各行業領域的內容生產方,提供專業的知識商品和服務,例如教師招考相關的山香教育;編程、大數據相關的容大教育;電商運營相關的潭州教育等等。同時也有腦力科技、睿合企達、戲學微課等內容生產方著力於泛能力的提升,提供軟技能提升相關的內容商品。

知識付費的市場是極為龐大的,並且還在進一步的擴大。對於內容創業者來說,如何持續地提供高價值的內容,將直接影響到內容商品的推廣銷售以及自身品牌的建設。

知識付費的主要人群有哪些?微學伴解析知識付費痛點

作為內容付費領域的技術服務商,微學伴以SaaS型工具的形態服務於多家機構、自媒體等內容團隊,提供內容承載、營銷推廣、用戶管理、數據分析等一整套的技術解決方案。內容形式覆蓋圖文、視頻、音頻、直播等,讓學習過程更加適應移動互聯網場景。營銷方面,有分銷員、拼團、會員卡、優惠券等功能幫助客戶更好地實現拉新引流和付費轉化。

在內容冗餘的現實環境中,垂直細分領域的精細化內容服務將成為未來的一大方向。目前已有幸福西餅、吸鐵石動漫、麥淘親子、完美校園、光華教育等多個行業領域的內容生產方佈局微學伴知識店鋪。對於內容付費的技術提供方微學伴來說,如何從技術層面幫助內容生產者更好地服務用戶、高效變現是重要考量。對於內容生產方來說,如何持續高效地為用戶提供高價值的內容,並將其轉化為用戶的自身價值是最終意義,而技術的問題交給微學伴就夠了。

知識付費的主要人群有哪些?微學伴解析知識付費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