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

——趙本山《一代宗師》臺詞

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最近看到好友改了一個簽名,覺得很有意思,大概是:十年前,你周圍的人會根據你父母的收入對待你;十年後,你周圍的人會根據你的收入對待你的父母。這在當今社會,是很現實的一句話,也是很扎心的一句話。十年前,我們還在上學,如果父母混的不好,我們在同學面前會覺得沒面子;十年後,我們或許已經步入社會,如果自己混的不好,父母在親朋好友那裡自然也十分沒面子。有時候,我也在思考,什麼是面子?面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曾在上海灘縱橫近30年的杜月笙,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生要吃好三碗麵,一是體面,二是場面,三是情面。”三碗麵合成一碗麵就是“面子”。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不好“面子”,但要把“面子”提升為“面子文化”,卻只有中華民族能夠做到。“面子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於國人的行為習慣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現象,面子文化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日常社會生活。面子文化的產生與儒家傳統文化、恥感文化、社會取向的文化以及中國是人情社會有極大的關係。

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前段時間有一個話劇好像特別火,它就是《蔣公的面子》,這部話劇可以說是把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很好地融合了。話劇大概講了這麼一個故事:1943年蔣介石初任南京大學(時稱中央大學,因抗戰內遷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建國後更名南京大學 )校長,邀請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夏小山、時任道、卞從周)共進年夜飯,這使教授們非常為難,三人中,有人痛恨蔣之獨裁,卻又因戰亂之時藏書難保需要蔣的幫助;有人潛心學問不談國事,卻好美食,聽聞席上會有難得的好菜便難抑激動;有人支持政府願赴宴,卻又放不下架子,要拉另外兩人下水。為此他們爭吵了一個下午:給不給蔣公一個面子?這是中國文人在強權面前的鬥爭,蔣介石作為當時的權力中心,他的面子自然是十分足,但要不要給他這個面子,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了!

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裡面,面子的代名詞也越來越多了。穿名牌,什麼阿迪達斯、耐克、LV,這是面子;喝茅臺,開靚車,面子;抽高級煙,面子。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過去還是現在,為了面子一擲千金,為了面子送大禮,為了面子主動或被動進行攀比消費等現象屢見不鮮。至今令人頭疼的人情費,讓許多人有苦難言,盲目的人情攀比,背後只有兩個字——面子!

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魯迅先生曾經專門撰寫過分析國人“面子”的文章,他說外國人往往認為所謂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而其實“面子”之有無,情況相當複雜,並且富於變化,這裡至少有兩種類型,一是“每一種身份,就有一種‘面子’,也就是所謂‘臉’。這‘臉’有一條界線,如果落到這線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丟臉’。”相反地,如果“做了超出這線以上的事情,就‘有面子’,或曰‘露臉’”。另一種類型是“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麼,卻可以完全不管”。就如同阿Q頭上“不知起於何時的癩瘡疤”一樣,自己特有的這疤乃是“一種高尚的光榮的癩頭瘡”。

什麼是面子?中國的面子文化有多根深蒂固?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理解的面子大概有兩種含義:1、正常的獲得尊重理解的心理慾望需求,在某種意義上可以上升為尊嚴;2、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過猶不及的、無意義的爭取,為了面子而做作。所以說,既然面子在中國是一個拋不開的話題,那麼我們就需要正視它,明白什麼樣的面子值得我們去維護、去捍衛、去戰鬥,而那些毫無意義的攀比、過猶不及的面子工作,是不值得我們去為之浪費我們的時間與精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