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上映时收视惨淡,为何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剧巅峰?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加上香港影视剧产业的繁荣,中国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大批的影视作品,而在影视剧中也有众多的分类,其中以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也具有广阔的市场,而80年代,大陆也首先将中国的四大名著搬到了荧屏上,由于演员精湛的演技和用心追求艺术的心态,这几部电视剧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经过无数次重播,经久不衰,而在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中,也出现了几部经典剧,其中在2006年,一部剧的上映,也受到了高度的评价,这就是《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上映时收视惨淡,为何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剧巅峰?

《大明王朝1566》毫无疑问,讲述的是公元1566年的大明朝,当时的明朝处于中后期,在位的是号称是明朝最聪明的嘉靖帝,与其他王朝不同,明朝的权利中心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皇帝、内阁、太监,而内阁也是明朝权利的中枢,负责处理国内的一些大事,而内阁首辅也拥有着宰相般的权利,太监是明朝的一个特色,明朝太监是中国古代众多朝代中国最为泛滥的,甚至在有些时候一手遮天,但是在长时间内,还是被皇权所压制,说到底,内阁和太监终究是为皇帝所服务的,纵然权利无限分散,但是大明帝国也是属于皇帝一人。

《大明王朝1566》上映时收视惨淡,为何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剧巅峰?

此剧中,也出现了另外一位刚正不阿的人物,这就是海瑞,作为明朝历史上的官员代表,海瑞在此剧中也是正义的化身,但是却多了一些温情,海瑞的耿直也让嘉靖帝都为之头疼,当嘉靖犯错后,海瑞也是唯一一位敢怒斥嘉靖的大臣,因为无所畏惧,所以嘉靖对他也是非常害怕,毕竟海瑞是当时官员的楷模,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而海瑞的职责也是爱护百姓,维护君主,而这位历经三朝的明朝官员,去世后,还没钱买棺材,可以说也有一丝悲情吧。

《大明王朝1566》上映时收视惨淡,为何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剧巅峰?

此剧另一位重要的人物便是严嵩,1566年,当时的严嵩已经八十多岁,但是却对朝中的大事非常操心,而他的儿子严世蕃也是一位极其聪明的人物,但是在嘉靖的眼里,他们只是为大明帝国服务的棋子而已,对于皇帝而言,他们在乎的不是百姓的生活,当大臣向其反应贱买灾田时,嘉靖所担心的不是百姓的生存,而是制造局是否会爆发危机,不仅皇帝,明朝的大臣也是视百姓为草芥,因为在古代皇帝眼中,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名声,后世对自己的评价,而此剧精良的制作加上一大批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也使得本剧评分打到了9.3,但在刚上映时收视率却很是惨淡,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历史剧中的地位,因此这部剧也被誉为最好的历史剧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