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1億美金,我爲達·文西打call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1個億哪!

這可不是萬達老王的“小目標”

Leonardo da Vinci.

列奧納多·達·芬奇。

達·芬奇絕對是世界歷史長河中的一位怪咖,他不僅能畫畫,還有許多奇思妙想,他造過飛機,設計過密碼鎖,還解剖過偷來的屍體……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畫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這些通通都是達·芬奇的前綴。

現在,又一場達·芬奇引發的瘋狂已經開始了。

當達·芬奇名作《救世主》再現市場且即將拍賣的消息流出後,全球文化圈都瘋狂了。更瘋狂的是,誰也猜不到這幅《救世主》將被誰納入囊中。

要知道,現在,《救世主》至少將拍出1億美元的天價。

1個億哪!並且是1億美金!這可不是那個萬達老王說的“小目標”。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救世主》畫作

眾所周知,世上現存的達·芬奇真跡不足20幅,而《救世主》是其中之一。

你想見見《救世主》嗎?

你有機會的,給你條信息:10月28日至11月4日,佳士得拍賣行將在紐約舉行拍賣預展,展品中當然有《救世主》;同時,佳士得也會在世界各地帶來有關巡展,地點包括香港(10月13至16日)、三藩市(10月17至21日)及倫敦(10月24至26日)。

最後,《救世主》將於11月15日在佳士得紐約的“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以特別拍品形式矚目亮相。

或許很多人花幾輩子都搞不到1億美金,但欣賞過《救世主》後,或許你可以說,至少你見過值1億美金的妙物!

不扯這些了,現在小編可明要做件更瘋狂的事:達·芬奇瞬間附身,聽達·芬奇說說達·芬奇的事。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達·芬奇 附身

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

別人才有理由喜歡你

出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那年,大概就註定了我對科學的嚮往,會與藝術結緣。

記得小時候,我看過小鳥從我面前飛過,以至於後來我在想為什麼它們能飛?

沉迷於飛行,我想建造飛行器,想知道我們到底能不能飛?

我知道你們都聽過我畫雞蛋的故事。

一個雞蛋,反覆地練習,直到把它畫圓為止。

其實,繪畫這個領域更多的是依靠個人天賦。

我在很有名的韋羅基奧作坊裡面當過學徒工,精於繪畫。

我畫過的小天使,因為畫的太好,導致老師之後放棄繪畫,轉去研究雕塑。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因為我是左撇子,好像你們又可以證明一次“左撇子都聰明”這句話。

可是你們忘了,我採用左手從右到左,需要鏡子才能閱讀的反寫書寫方式。

很難,但我喜歡。

就像你們在研究《最後的晚餐》的時候,總會說這幅畫高明的地方,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沉下心來,細細觀察畫中的人物哪個是猶大。

卡普阿的《最後的晚餐》,畫裡那個伸手拿麵包的人便是猶大。

喬託的《最後的晚餐》,那個頭頂沒有光環的人就是叛徒猶大。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卡普阿的《最後的晚餐》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喬託的《最後的晚餐》

而我的《最後的晚餐》,我要讓耶穌成為故事的主角,那個站在畫面最中間的人物。

我想要大家仔細去研究這幅畫,從細節之處,發現誰是猶大,誰是叛徒。

你會發現,畫裡所有的人物都沒有頭頂光圈,也沒有伸出去拿麵包的手,但你能看到那個略顯緊張,身體後仰,手握錢袋,打翻鹽瓶的人,就是猶大。

畫作是靈魂的藝術,是流動的畫面。

我希望我喜歡的每一幅畫,都像一個故事,值得你們去體味。

《最後的晚餐》,我畫了三年,有個官吏懷疑我偷懶而去催促我作畫。

殊不知,那時的我正在思考如何展現猶大叛徒的身份。

懷疑使我憤怒,憤怒使我任性。

我對官吏說:“要不然你來當模特?要不然你來畫?”

最後他灰溜溜地走了,我也辭去了米蘭宮廷畫師的工作。

創作對於我來說是極其認真的事情,我不在乎功名成敗,我只在乎創作出來的東西是不是我想要的。

一幅畫,代表我對藝術的感知。如果我對作品不滿意,我是不會提交的。

即使贊助人反覆催促我,我都只能對自己誠實,對我的繪畫作品保持敬畏。

是的,就是這樣!你們為什麼喜歡我?還不是因為我做的那些事!所以,為了讓你們更喜歡我,我當然要對我做的事情負責。

年輕人,記住我的忠告:只有對所做的事情負責,別人才有理由喜歡你!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文藝復興後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請永遠保持

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我,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我們仨,人們給了個“文藝復興後三傑”的名號,

還四處說我們仨關係複雜。

“文藝復興後三傑”的名號是外界給我們的評價,至於準不準確先不說,

但外界對我們三人關係的描述也是準確的,我們確實不合。

爭強好勝的不是我,外界的詆譭讚譽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想對我想要探索的領域永葆熱情。

我相信,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也是這麼想的。

我年長於他們兩位,屬於不同年齡段的我們自然對藝術和人生的看法有所不同。

藝術之交流,思想之碰撞。

我60歲那年,米開朗基羅37歲,拉斐爾29歲。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拉斐爾《雅典學院》

我也是不理解為什麼我和米開朗基羅要因“雕塑和繪畫到底哪一個才是第一藝術”而爭執。

不理解,隨後拉斐爾畫了幅《雅典學院》,畫中柏拉圖的形象就是我。

難道因為吵架時的我形象很生動?

更不理解,後來只要拉斐爾發表一幅畫,米開朗基羅也立刻發表一幅畫的行為。

關於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我只知道那天拉斐爾很開心的要和米開朗基羅打招呼的時候,米開朗基羅一臉的“你是誰?”的表情,徹底激怒了脾氣溫和的拉斐爾。

米開朗基羅的戾氣,大概都可以將我們拒之千里之外。

而我和拉斐爾,大概兩個脾氣秉性都很相似的人,是做不成朋友的,很無趣。

所以那些年,我們都在努力工作。

充滿激情的米開朗基羅,用他的瘋狂完成了《大衛》。

順風順水的拉斐爾,用他的優美創作了《西斯廷聖母》。

而我,除了繪畫,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人的一生,我追求積極地創造。

沒有工具可以創造工具,沒有思路可以創造思路。

年輕人,我和你說,請永遠保持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這個世界上一切的發明和創造,都源自強烈的好奇心。

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你們看到的我

其實不是我

我熱愛實驗,我熱愛記錄。

實驗沒有對錯,我所記錄下來的所有東西,都值得保存。

那6000多頁的手稿,都是我對未知的好奇。

那一年,我研究軍事武器裝備,想知道到底這些武器的殺傷力有多大。

那一年,我研究人體力學解剖學,想要知道為什麼人眼360度都可以看到一個立體的事物。

有關“日心說”,當時的我迫於社會的壓力不敢向外界公開,但是伽利略比我勇敢很多。

很多事情我不說,大概是知道有些人會把我當做異類。

但我知道未來的某一天,從我這些奇奇怪怪的研究裡,一定能證明出一些原理,讓我們離真理更近一步。

鳥怎麼飛?水怎麼流淌?人怎麼活動?光怎麼傳播?

未知的一切令我著迷。

我熱愛繪畫,希望用明暗對比讓事物立體,希望用明暗漸隱法讓人物的情緒更加內斂,形象更加神秘。

那些沒有發表的手稿,我並不想發表。

因為一切的研究,只是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那部分。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蒙娜麗莎》

你們說牛頓和愛因斯坦只在特定領域裡展現了他們的天賦,而我是在各個領域裡都有一項研究發明。

你們說我是人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類心智發展的集大成者。

所以,我有這麼多的故事,這麼多的手稿,

為什麼,你們始終只記得我的《蒙娜麗莎》,那個女人的神秘微笑?

趁著1億美金,我為達·芬奇打call

| 可明筆記 |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

他還擅長雕塑、音樂、發明、建築,

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

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

愛因斯坦認為,

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

科技至少可以提前30-50年。

達·芬奇,狂拽酷炫的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所以說他是天才,沒有人會反對。

但是,我只想知道,

除了那個女人的神秘的微笑,

除了那個著名的晚餐,

關於達·芬奇,你還知道什麼?

認識一個人,或者歷史記住一個人,是從哪兒下手?

達·芬奇那麼狂拽酷炫,

現在你提起他,一下子能想得起來的也不過就那三兩件事。

對於庸庸碌碌的大多數人呢?

如何告訴世界,你曾經來過?

□□□□

作 者: 可 明

版 面: 藍朝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