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出精美PPT,你必須先拋棄這4個錯誤觀念!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PPT製作:“幾乎所有PowerPoint簡報都像臭掉了的雞蛋一樣,讓人難以下嚥”這是來自一位行銷大師賽斯・高汀在《糟糕透頂的PowerPoint簡報》中指出的,相信對PPT瞭解不太深的人都沒聽說過。投影片是為了更直觀的讓觀眾接受你的觀點,幫助他們瞭解你的心情、感受和意見,如果只是做出一份詳列事實和圖表的檔案,那咱們就乾脆取消上臺或會議,寫份報告送去就好了,是不是這個道理?

你也曾經做出像“臭雞蛋”一樣的PPT嗎?更讓人難過的是:這份“發臭”的PPT,很可能是你費了很大的心力,拼命地剪下、貼上“相關”信息才完成的,但最終結果卻讓人“難以嚇咽”。

想做出精美PPT,你必須先拋棄這4個錯誤觀念!

影響製作精美PPT的錯誤觀念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這時候你有些觀念就要改了,也有些原則必須要把握,才能改善問題。

首先,別再把PPT當成備忘稿或是補充資料大全。“PPT就是PPT,文件就是文件,如果你試著要把兩者結合,那會得到一個非常壞的結果,就是腳踏兩船,兩頭落空。”《簡報禪》作者賈爾.雷諾茲將這種“資料爆炸”的投影片命名為“投影件”,當你選擇在PPT中填滿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只會讓觀眾迷失在“字海”裡,聽不進你想說的話。(同意這個說法嗎?)

其次,謹記每一個PPT大師都會提到的關鍵字詞:“精簡”“精確”“以圖像取代文字”。這麼做的目的,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避免“廢話太多”。畢竟PPT不是文件,文件才是讓人閱讀的,PPT則是要經由講述者口述,引導觀眾理解內容,用途不同,內容的詳盡程度自然也就不同。

想做出精美PPT,你必須先拋棄這4個錯誤觀念!

學會正確的方法

最後,技術再高、特效再怎麼吸睛的PPT,如果沒有達到“傳遞信息”的效果,也是枉然。所以,好的PPT應該“內容先行”,然後再通過版面設計或聲光效果,設法去增加“內容可讀性”,這樣才能夠讓觀眾更容易吸收和理解。

PPT即是動詞,指你想表述的想法;PPT也是名詞,記錄你想法的表達工具。或許你更常因為要上臺簡報而緊張焦慮,覺得簡報檔案“醜一點”沒關係,畢竟自己又不是什麼美術視覺專家,不過,你一定也羨慕過“別人的PPT”,即使你做不出令人驚豔的PPT,為你的PPT“加分”,至少也應該做到不讓PPT為你“扣分”,給人一種粗製濫造或應付了事的感覺。

這一次,我們先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角度出發,學習製作PPT檔案的技巧和方法,目的不是“視覺效果”,而是“有效溝通”,讓你在臺上講演PPT時,表現得更出色、更吸引聽眾們的目光。

想做出精美PPT,你必須先拋棄這4個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

想做出好精美PPT,先拋棄這4個錯誤觀念!

  • 錯誤:錯把“觀眾當”“讀者”:

在PPT裡填充大量文字,誤以為觀眾可以同時專心聽、專心讀。

  • 錯誤:錯把“PPT”當成“文件”:

想在口頭報告之後,再把PPT寄給觀眾,那就請把簡報當成文件資料來製作。

  • 錯誤:錯把“準備資料”當成“PPT資料”:

別誤以為只有填充滿信息的PPT,才能表示用心。

  • 錯誤:把“提詞稿”當作“PPT內容”:

只害怕自己漏講了什麼,而卻忽略了觀眾究竟能不能聽懂、聽進去。

今天關於影響製作出精美PPT的錯誤觀念的分享咱們就講到這裡,如果您通過閱讀今天的分享案例明白了:如何製作出精美PPT以及影響你PPT的錯誤觀念,那就說明咱們今天又離製作出精美PPT近了一步,還沒有關注的小夥伴們趕緊點擊關注了,如果您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意見或建議也請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如果您覺得本文非常有用那就收藏起來和轉發給你的朋友們吧!

想做出精美PPT,你必須先拋棄這4個錯誤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