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教育:用「如果」來過人生,會是怎樣的結果

可能我們身邊會有這樣的人,他們已經習慣了說這樣的話:如果今天可以立即把事兒做完,就清閒了;等我賺了錢,我要買法拉第、雪弗蘭,住上小別墅……;等我成功了,我要告訴全世界……;如果我結婚了,可能會很幸福吧;如果我升職了,也許會很受歡迎吧……

安博教育:用“如果”來過人生,會是怎樣的結果

都習慣了給人生加上“如果”,添上那道假設題,讓自己一直沉浸在幻想當中,而不敢去認清這個世界。

時間轉動著,在歲月中走過一圈又一圈後,才發現:我始終是我,不增不減,不改不變,一直活在了自己的歲月裡,不敢承認現在的這個真實的人!其實,很可悲!

安博教育:用“如果”來過人生,會是怎樣的結果

在公司工作、長得一般、業務湊合、不愛說話,要是要開口說話的話,說的都是很無趣的話題,反正是一個在任何社交場合都不起眼的人。

你身邊肯定的有這樣的人,或者你本身也是這樣人,對吧?

記得在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裡,這個名為查爾斯的男人,在飯桌上留下了一張“晚飯準備好了”的便條,便離開了17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拿著100塊錢,隻身前往巴黎,去學畫畫了。

他在巴黎貧困交加,在離家出走後的第15年,他身患麻風病,雙目失明,死在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上。

有很多生活中不如意的人,他們雖然不至於將自己真的流放到某個太平洋的孤島,但是他們卻無意中將自己與外界隔離,查爾斯通過出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許多人都是以隔離的方式逃避的“現實”,做著一份朝九晚五、不好不壞的工作,下了班回家後追追流行劇,上班的時候以恐懼來壓倒這份工作,自己一直在“忙”,還常常的問:“如果我能升職就好,不用每天做這種讓人覺得厭煩的工作。人家xx都不用太努力賺錢,可以過得很好,而我每月提成那麼少……”

安博教育:用“如果”來過人生,會是怎樣的結果

其實,每一次“如果”,實際上都鏈接著每一個“理想自我”,希望自己活成那個樣子,而非現在這個樣子,也就是說,“如果”的背後,本質上來說,藏著對自我的不接納。

也許這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正在過的一種生活, 每個人心裡都有份深深的渴望:渴望自己優秀。都渴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好,渴望能夠過上一種更加理想的生活。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理想生活如果能夠實現,這當然是最好不過,但是如果沒有實現,也能覺得眼下的生活還不錯,至少還可以追追流行劇,唱唱流行歌。

“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我到底該怎麼樣,才能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這是渴望成功的人一直尋找的答案。

我們潛意裡會想:“如果我變得很優秀,也許生活就會變得更好了”。 可是,在現實中,無論多少個“如果”發生,事實都不會改變。

想要打破對“如果”生活的尋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擺脫“我不夠好,我沒價值,一切都是我的錯”這樣根深蒂固的錯誤認知。

當學會看見自己的價值,學會從內心深處去承認自己值得被愛的時候,那股攻擊自己的力量就會漸漸消失。

我們就能夠完成內在的整合,內耗的力量就會改變方向,一致對外,從而攻克理想生活的堡壘。

安博教育:用“如果”來過人生,會是怎樣的結果

既然傷害已經發生,多少的“如果”都無法消散它的裂痕,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接納自己,呼喚出一個新生。

理想生活無法實現--代表自己沒有價值--拼命攻擊自己否定自己--能量匱乏無法實現理想生活。

我們總不能靠著“如果”去走完這一生,“如果”這個詞這麼的不確定,不確定的讓你對生活失去信心,所以別拿“如果”來抵押生活上的一切。安博教育祝福每一個走在職業生涯的人拋棄“如果”路線,走現實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