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日高速:打通雙城「經脈」

□ 本報記者 常 青

吳榮欣 陳明

8月29日凌晨2點5分,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濰坊至日照高速公路工地燈火通明,一座長130米、重18800餘噸的V型墩“巨無霸”梁體“轉身”86.5度,在膠濟鐵路上空實現精準對接,經過90分鐘的空中勻速轉動,上跨膠濟鐵路轉體橋轉體成功,實現濰日高速主體工程的全線貫通。今年10月,濰坊至日照段高速公路即將全線建成通車,對加快兩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屆時我省高速公路里程將突破6000公里,我省交通事業發展將邁入新臺階。

濰日兩城

實現高速公路聯通

8月28日,記者駕車行駛在222省道時發現,路面不太平整,重型車多,交通量大,而且穿越多個村鎮。據瞭解,作為連接濰坊、日照兩市的重要通道,222省道經常成為重堵區。“因為濰坊和日照之間沒有高速公路,因此市民的出行往來有很多不便,濰日高速建成後,市民往來兩城最快僅1個半小時。”山東高速濰日公路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濰日高速建成後,構成了連接濰坊和日照兩市的一條重要南北大通道,還將結束安丘、五蓮境內無高速公路的歷史。

山東高速濰日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宗民告訴記者,濰日高速開通後將與榮烏、青銀、青蘭、日蘭等四條橫向高速相連,暢通的交通環境將為濰坊、日照兩地的招商引資、降低運輸成本等帶來益處,同時為兩地旅遊產業的發展帶來生機。“有時候我們也能接觸到安丘的一些企業,他們經常問濰日高速什麼時候通車,便捷的交通能幫助更多的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同樣,高速的開通必定會為五蓮縣的旅遊帶來人氣與商機。”鄒宗民說。

新工藝

樹立工程建設新標杆

為了滿足群眾對提前通車的期待,濰日高速項目在加快進度的同時創新應用新技術、新模式,全力打造品質工程。

濰日項目應用了一項創新技術——高聚合物再生型乳化瀝青碎石封層作為半剛性基層和路面層的連接層,這也是高聚合物再生型乳化瀝青材料在山東首次大規模應用的成功範例。創新工藝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工程質量,還保證了施工效率,樹立了工程建設新標杆。

濰日高速項目還在省內高速公路項目首次應用“基於BIM理念的全過程項目建設管理系統”,建立項目信息庫,實現資料即檢即籤、過程層層把關、驗收步步留痕,使質量控制和資金控制更加規範、精準、客觀。

妥善解決穿行區矛盾

保護自然環境

濰日高速佔線長、沿途區縣多,如何既能滿足工程建設大框架又能滿足沿線各村村民的出行需求,如何妥善解決與村民在諸多方面的利益矛盾是項目公司在建設中面臨的一大問題,多溝通多交流是濰日高速保質保量建設的基礎。

項目動工前,濰日公司組織全體技術人員赴現場實地勘查,走完全線152公里,優化調整100餘座涵洞通道設計,對位置、方向等進行了調整,方便沿線群眾生產生活。

濰日高速修建過程中,項目公司在不改變初始框架的情況下,優化線形,深化調配方案,使用開槽土等土源,減少取土場資源佔用,同時注重加強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為保護齊長城遺址,濰日高速在五蓮段修建了706米的大甕山隧道,未破壞地表環境,保護了當地的原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